郭大乐
作品数: 49被引量:141H指数:7
  • 所属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邓赟
作品数:184被引量:555H指数:11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研究 报春花 内生菌 冬虫夏草
周燕
作品数:127被引量:49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电喷雾 质谱 质谱分析 化学成分研究
丁立生
作品数:297被引量:2,117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研究 二萜生物碱 中药 鲱鱼精DNA
李鸿翔
作品数:68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报春花 总黄酮 白术 神经保护作用
冯丹
作品数:8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地榆 内生菌 化学成分研究 冬虫夏草
龙须菜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棕榈酸(1)、1,3-双棕榈酸甘油酯(2)、1-棕榈酸单甘油酯(3)、尿嘧啶(4)、腺嘌呤核苷(5)、2α-氧杂-2-氧-5α-羟基-3,4-二失碳胆甾烷(6)、1-O-β-D-半乳糖-(6→1)-α-D-半乳糖-2,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7)、1-O-α-D-吡喃葡萄糖-2,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8)、β-谷甾醇(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陆崇玉邓赟梅玲郭大乐
关键词:龙须菜腺嘌呤核苷
一种单萜苷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萜苷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用途,具体提供了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盐、或其溶剂合物及其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用途。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从地榆植物的干燥根部分离出了式I所示的化合物,并具体得到了化合物1~...
郭大乐邓赟王丽娜陈金凤谭璐旷歧轩
文献传递
细罗伞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细罗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MCI GEL、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bauerenol(Ⅰ)、肉豆蔻酸(Ⅱ)、11-phenyl-1-(2′,6′-dihydroxy-4′-methoxy-phenyl)-undecan-1-one(Ⅲ)、ardisinone A(Ⅳ)、ardisinone B(Ⅴ)、ardisinone C(Ⅵ)、ardisinone F(Ⅶ)、β-谷甾醇(Ⅷ)。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邓赟陆崇玉郭大乐梅玲
关键词:化学成分
冬虫夏草内生菌Mucor luteus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从中药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菌,鉴定为毛霉菌Mucor luteus,对其发酵后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经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20-O-methyl-24-epi-cyclocitrinol(1),(15S)-15-hydroxy-24-epi-cyclocitrinol(2),(16R)-16-hydroxy-24-epi-cyclocitrinol(3),coniochaetones B(4),4-Hydroxybenzoic acid(5),benzoic acid(6),5,5'-diisobutoxy-2,2'-bifuran(7),bis(2-ethylhexyl)phthalate(8)。结论:化合物1~5, 7~8均为首次从M. luteus中分离得到。
韩雪花李小华王丽娜何鑫秦玲玲郭大乐邓赟
关键词:毛霉菌冬虫夏草化学成分
一种麦冬的综合提取利用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提取麦冬的方法,它同时提取制备麦冬总黄酮、麦冬总皂苷和麦冬多糖,包括如下步骤:a、取麦冬,采用乙醇水溶液提取,提取液减压蒸去乙醇,得提取液和提取后的药渣;b、将a步骤的提取液上大孔树脂柱,依次用蒸馏水...
邓赟彭腾张旭郭大乐梅玲李鸿翔
文献传递
一种哈茨烷二萜类化合物、钩状木霉菌发酵液提取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哈茨烷二萜类化合物、钩状木霉菌发酵液提取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钩状木霉菌中提取分离的哈茨烷二萜类化合物以及含有该化合物的提取物,本发明的化合物及提取物对多种农...
郭大乐黄利刘梦丹王光志邓赟
蝉花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
2022年
采用树脂、硅胶、Sephadex-LH 20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蝉花(Cordyceps cicadae)90%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MS等多种波谱数据进行化学成分的鉴定,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白僵菌素(1),白僵菌酮(2),cordycepamide E(3),(E)-(2R,3S)-2-(3′,4′-dihydroxyphenyl)-3-acetylamino-7-(N-acetyl-2″-aminethylene)-1,4-benzodioxane)(4),(E)-(2R,3S)-2-(3′,4′-dihydroxyphenyl)-3-acetylamino-6-(N-acetyl-2′′-aminoethylene)-1,4-benzodioxane(5),(2R,3S)-2-(3′,4′-dihydroxyphenyl)-3-acetylamino-7-(N-acetyl-2′′-aminoethyl)-1,4-benzodioxane(6),(2R,3S)-2-(3′,4′-dihydroxyphenyl)-3-acetylamino-6-(N-acetyl-2′′-aminoethyl)-1,4-benzodioxane(7),(Z)-(2R,3S)-2-(3′,4′-dihydroxyphenyl)-3-acetylamino-7-(N-acetyl-2″-aminethylene)-1,4-benzodioxane(8),5-hydroxy-4-(4-hydroxyphenyl)-3-methyl-2(5H)-furanone(9),1H-indole-3-carboxaldehyde(10),对羟基苯甲醛(11),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2),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3).化合物3、5-13均为首次从蝉花C.cicadae中分离.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测定,并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对化合物4-8进行抗炎活性测试.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Hela、SH-SY5Y、HCT116、MCF-7、MDA-MB-231、4T1细胞株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3.511±0.325、3.555±0.232、4.367±0.320、9.395±1.014、16.92±3.444、7.476±0.634μmol/L.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8均能降低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释放NO、TNF-α和IL-6的量,具有抗炎活性.(图4表1参42)
巨凤郭文秀陈瑶左艺李新爱郭大乐罗禹邓赟
关键词:蝉花化学成分细胞毒活性抗炎活性
地榆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Ⅱ)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101、HP-20)、透析袋、Toyopearl HW-40、反相硅胶RP18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榆10%乙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25个化合物,分别为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glucopyranoside(1)、phenethanol-β-vicianoside(2)、junipetrioloside A(3)、citroside A(4)、corchoionoside C(5)、adenosine(6)、tryptophan(7)、tachinoside(8)、d-mandelicacid-β-D-glucopyranoside(9)、(+)-(7S,8S)-guaiacylglycerol8-O-β-Dglucopyranoside(10)、biophenol(11)、3,5-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 3-O-β-glucopyranoside(12)、syringin(13)、(2E,5E)-3,7-dimethyl-2,5-octadiene-1,7-diol(14)、(±)-3-hydroxy-3,7-dimethyloct-6-enoic acid(15)、(2Z)-2,6-dimethyl-2,7-octadiene-1,6-diol(16)、phlorizin(17)、(+)-cyclo-olivil-6-O-β-D-glucopyranoside(18)、5′-methoxy-8′-hydroxyl-(+)-iso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9)、phenethyl-6-O-α-L-arabinofuranosyl-β-D-glucoside(20)、gaultherin(21)、benzyl-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22)、(2E)-7-hydroxy-3,7-dimethyl-2-octenyl-6-O-α-L-arabinofu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 (23)、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24)、methyl-4-(β-D-glucopyranosyloxy)-3-hydroxy-5-methoxybenzoate(25)。结论化合物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王丽娜金梦莹冯丹曹钰镁李民主邓赟郭大乐
关键词:地榆水溶性
尖海龙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amestolkiae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尖海龙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amestolkiae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Talaromyces amestolkiae发酵物的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dex-LH-20、TLC、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bis(1,1-dimethylethyl)benzeneethanol(1)、aspergillumarins A(2)、peniciisocoumarins H(3)、2-(2-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4)、6-demethylvermistatin(5)、penicimarin B(6)、penicimarin C(7)、8-hydroxy-6-methoxy-3-methylisocoumarin(8)、polygonolide(9)、灵芝嘌呤(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5、8~10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雷力荣金梦莹郭大乐邓赟
关键词:尖海龙次生代谢产物
川芎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化学成分被引量:4
2021年
研究川芎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中压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该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7-氧代-β-谷甾醇(1),7-氧代-β-豆甾醇(2),过氧化麦角甾醇(3),9,11-脱氢过氧化麦角甾醇(4),5α,6α-环氧-3β-麦角甾-22-烯-7-酮(5),5α,6α-环氧-3β,8β,14α-羟基-5α-麦角甾-22E-烯-7-酮(6),3β-羟基-(22E,24R)-麦角甾-5,8,22-烯-7-酮(7),(4S,17R)-4-羟基-17-甲基甾醇(8),(3β,5α,6β,22E)-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9),白僵菌素(10),对羟基苯甲醛(11),环-(L-脯氨酸-L-甘氨酸)(12),环-(甘氨酸-D-苯丙氨酸)(13),环-(2-羟基-脯氨酸-甘氨酸)(14),环-(L-苯丙氨酸-丙氨酸)(15),9-十八碳烯酸-2’,3’-二羟基丙酯(16),环-(8α-羟基-D-脯氨酸-L-苯丙氨酸)(17),环-(8β-羟基-L-脯氨酸-D-苯丙氨酸)(18),环-(8α-羟基-L-脯氨酸-L-苯丙氨酸)(19),环-(L-脯氨酸-L-亮氨酸)(20),环-(L-脯氨酸-D-苯丙氨酸)(21),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22),白僵菌酮(23).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1-7和化合物10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化合物5表现出对MV4-1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31.73±2.08和14.81±1.89μmol/L.化合物4和化合物10表现出对MV4-11、HCT116、HGC-27细胞株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化合物4对3种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22.87±2.41、29.58±1.96、48.85±2.05μmol/L,化合物10对3种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4.94±1.17、3.81±1.62、10.06±1.49μmol/L.本研究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主要为甾类与环二肽类,其中化合物1-9,13-15,17-22从该菌种中首次分离得到,丰富了镰刀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的多样性,可以进一步从生物间化学行为的角度探究川芎与其内生菌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制.
旷歧轩谭璐罗禹冯丹周煜郭大乐任波邓赟
关键词:川芎内生菌化学成分细胞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