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亚明
-

-

- 所属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朱荟

- 作品数:65被引量:30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 研究主题:红利 人口老龄化 老龄社会 中国老年人 政府信任
- 冯建勇

- 作品数:22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边疆 民国时期 边疆治理 外蒙古 疆界
- 巴战龙

- 作品数:107被引量:43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裕固族 教育人类学 教育研究 人类学 民族教育
- 刘颖

- 作品数:2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研究主题:媒体报道 《世界报》 文化冲突
- 施爱东

- 作品数:150被引量:80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谣言 民俗学 故事 民间文学 民俗学者
- 民族互嵌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23
- 2019年
- 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间关系密切,通常前者被认为是后者的实践形式。但从逻辑和功能上来看,两者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空间基础,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则催生了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其在形成后又成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构基础。在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个过程中,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 郝亚明
- 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政策与实践特色被引量:5
- 2013年
- 少数民族人权是衡量一国人权状况的关键性指标。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国情,在政策体系和实践路径上体现出自身鲜明的特色。保障领域的全面性、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核心内容、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制度依托、平等保护和特殊保护相结合的保障路径是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四大特色。
- 郝亚明
- 关键词:人权保障少数民族
- 西藏牧区调查报告——以藏北那曲牧区为例被引量:7
- 2007年
- 西藏的发展离不开牧区的发展,牧区的发展是西藏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关注牧区的发展现状,研究牧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对藏北那曲牧区的调查资料为依据,从人口、婚姻、家庭、经济生活、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展示西藏牧区的发展与变迁的现状。
- 郝亚明
- 关键词:牧区发展
- 民族事务部际合作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效果——基于国家民委联合发文的视角被引量:3
- 2018年
- 民委委员制是民族工作中一种特殊形式的部际协调机制,其目的在于促进民族事务中的部门间协同合作。通过对1978—2016年间国家民委参与发布的254份政策文件进行内容分析,本文从联合发文的视角对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制度的运行、绩效、特点等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民委委员制促进了民族事务部际合作,国家民委在民族事务部际合作中综合发挥了组织、协调、配合多种职能。国家民委与少数关键部门形成了核心合作关系,同时与部分兼职委员单位的合作有待加强。在民族事务部际合作中,应进一步注重宏观职能和微观职能在国家民委与其他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 郝亚明赵俊琪
- 关键词:民族事务国家民委委员制联合发文
- 心理学视角下的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关系探究
- 2020年
- 人们在判定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之间关系的时候,通常倾向于将这种关系视作两种认同本质属性的体现。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揭示了两种认同的关系并非完全是由其自身属性决定的,而体现为受诸多其他因素影响的复杂性关系机制。1.群体地位差异对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关系的影响。概括而言,现有理论在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关系认定上大致有冲突论、共生论和独立论三种主流观点。
- 郝亚明
- 关键词:国家认同共生论族群认同冲突论心理学视角
- 略论乡镇机构改革对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冲击--以内蒙古白村调查为例
- 本文以一个蒙古族聚居村落的案例,分析了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教育机构的调整对民族乡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冲击。作者提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调整必须因地制宜,坚持从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出发,避免在就学便利性和就学成本...
- 郝亚明
- 关键词:乡镇机构改革学校撤并基础教育
- 文献传递
- 蒙古族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基于内蒙古一个半农半牧村落的问卷调查被引量:4
- 2009年
- 本文以对内蒙古自治区一个蒙古族聚居的半农半牧村落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蒙古族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访谈和观察所获得的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土地数量、户主教育水平、劳动力人口和生产性投资等因素对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家庭经济多元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包智明郝亚明
- 关键词:蒙古族农村家庭影响因素
- 群际接触研究:族际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基础建构
- 群际接触能通过增进了解、缓解焦虑、产生共情等机制来提升群际关系,而接触效果的泛化和接触方式的拓展进一步使得群际接触理论的政策应用价值大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群际接触的积极效应是有条件和存在限度的.严重违背最优条件可能导致...
- 郝亚明
- 关键词:民族关系
- 村落生活:理性行动的建构被引量:1
- 2005年
- 理性行动理论是社会学中一种极富解释力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用这一理论来对一个村落生活的建构过程进行解释,并用社会生活的现实场景来检视理性行动理论的解释力和适用范围。
- 郝亚明
- 关键词:村落生活
- 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被引量:5
- 2011年
- 科学准确的定位是进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论建构和实践建设的根本前提,而当前相关研究的现状凸显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定位迷失问题。从功能定位上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首要目标是构建一种全体国民共享的国家认同文化。这种文化有利于全体国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推动各民族民众实现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共有的一致的精神归依。
- 郝亚明
-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