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作品数: 82被引量:448H指数:11
  • 所属机构:北京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萍
作品数:43被引量:32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研究主题:肺腺癌 非小细胞 晚期肺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
武晓楠
作品数:46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研究主题:晚期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程刚
作品数:265被引量:1,820H指数:18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药剂学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动力学 缓释微丸 释放度
王晖
作品数:33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研究主题:预后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老年 老年人 非小细胞
聂鑫
作品数:31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研究主题:表皮生长因子 肺肿瘤 晚期肺腺癌 肺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老年肿瘤患者化疗与营养状态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2
2019年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老年肿瘤患者化疗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的研究,从接受化疗的老年肿瘤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营养状态下降发生的原因,营养不良对预后的影响、老年肿瘤患者营养评估工具以及营养干预几方面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营养与化疗的关系进行综述。
许焱李琳
关键词: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营养不良
信迪利单抗联合放化疗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合并肝损伤一例报告
2024年
患者男,59岁,因“吞咽困难且进行性加重2个月”于2023年1月29日就诊于北京医院肿瘤内科门诊。2019年患者曾因左软腭鳞癌行扩大切除术,无其他慢性疾病,否认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吸烟30包/年,无饮酒史。体格检查:身高174cm,体质量62kg,体温37.2℃,HR 92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BP 132/74 mmHg(1 mmHg=0.133 kPa)。
胡雪晴陈玉迪李琳王晖
关键词:进行性加重扩大切除术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内科门诊联合放化疗
晚期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分析晚期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06例初诊为晚期肺腺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EGFR基因突变特点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和初诊时转移部位等临床特征的关系,寻找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组患者中,EGFR突变率为50.5%(205/406)。所有突变患者中,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占50.7%,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占43.4%,其他少见突变占5.9%。女性与男性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57.9%和43.5%(P=0.004)。不吸烟患者突变率为59.0%,有吸烟史患者为36.8%(P<0.01)。≤60岁与>60岁患者突变率分别为46.6%和53.1%(P=0.336)。初诊时,有脑转移患者突变率为61.9%,无脑转移患者为48.4%(P=0.049);有恶性胸腔积液和无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突变率分别为57.1%和47.3%(P=0.041);有骨转移和无骨转移患者突变率分别为53.1%和49.0%(P=0.43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吸烟、有脑转移和有恶性胸腔积液是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吸烟、有脑转移和有恶性胸腔积液是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
张萍武晓楠聂鑫艾斌李琳程刚
关键词:基因扩增突变
贝伐珠单抗腔内注射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浆膜腔内应用贝伐珠单抗控制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收治的恶性胸腹腔积液晚期肿瘤患者共34例,分为两组,各17例。观察组:贝伐珠单抗(5mg/Kg)胸腹腔注入,联合或不联合其他治疗药物;对照组:其他治疗药物胸腹腔注入。回顾性的评估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患者用药后无穿刺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无穿刺生存时间,中位3.0个月(95%置信区间CI:1.8-5.8个月);对照组平均无穿刺生存时间,中位2.0个月(95%置信区间CI:0.66-3.3个月),风险比0.751(95%置信区间CI:0.38-1.50,P=0.378)。观察组最大无穿刺生存时间,中位4.0个月(95%置信区间CI:1.3-6.7个月);对照组最大无穿刺生存时间,中位3.0个月(95%置信区间CI:1.7-4.3个月),风险比0.801(95%置信区间CI:0.41-1.58,P=0.457)。观察组患者只有轻微的相关不良事件。结论贝伐珠单抗的腔内治疗是可以耐受的,但在控制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治疗优势上没有统计学差异。
许焱李琳别志欣李超王晖
关键词:恶性浆膜腔积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MLH1和PMS2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MLH1和PMS2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诊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按照MLH1和PMS2基因表达缺失情况分MLH1组(65例)和PMS2组(80例),比较两组与MLH1和PMS2基因正常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MHL1蛋白表达缺失患者中,男性、女性相似,少部分(16.9%)患者有肿瘤家族史,病理提示病变多为中分化(63.1%)和低中分化(24.6%),T分期多为T4(44.6%)和T3(27.7%),N分期多为N0(61.5%),M分期多为M0(89.2%),TNM分期多为Ⅲ期,病变多位于升结肠(61.5%)。与MHL1正常表达的患者比较,MHL1蛋白表达缺失组的年龄较小[(74.6±8.8)岁比(77.3±6.2)岁,t=-2.072,P=0.040],但肿瘤最长径较大[(5.7±2.3)cm比(4.4±1.3)cm,t=3.753,P<0.001],两组的病变分化程度、T分期和肿瘤部位均有明显差别(均P<0.05)。结论老年MLH1和PMS2基因表达缺失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早、肿瘤进展快,分化程度低,且与病理分期有关。
刘焱杨重庆李文举张帅李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学标本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蛋白表达及基因融合检测规范化流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细胞学标本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蛋白表达及基因融合检测的规范化流程。方法收集北京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晚期肺腺癌细胞学标本,按照设计的规范化流程检测ALK蛋白表达及基因融合状态。制作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FFPE)细胞学蜡块,应用免疫组化( IHC)方法鉴别肿瘤细胞的来源与分型;应用Ventana IHC ALK( D5F3)检测ALK蛋白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基因野生型标本中ALK基因融合,并对无法制作细胞学蜡块的细胞学标本进行ALK基因融合检测;Ventana IHC ALK( D5F3)检测阳性标本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验证ALK基因的融合状态。分析Ventana IHC ALK(D5F3)检测阳性并采用克唑替尼治疗患者的疗效。结果229例细胞学标本符合肺腺癌诊断,其中207例标本采用至少1种方法检测并获得ALK蛋白表达和基因融合检测结果,检测率为90.4%(207/229)。203例标本成功制作FFPE细胞学蜡块,应用Ventana IHC ALK(D5F3)检测ALK蛋白表达的成功率为100.0%,阳性率为10.3%(21/203)。98例EGFR基因野生型肺腺癌FFPE细胞学标本采用qRT-PCR方法检测ALK基因融合,96例检测成功(97.96%)。以qRT-PCR方法为标准,Ventana IHC ALK(D5F3)检测ALK蛋白表达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98.7%。2种检测方法一致率为94.7%( Kappa=0.967, P<0.001)。 FISH方法对Ventana IHC ALK( D5F3)表达阳性的结果进行验证,2例寡肿瘤细胞学标本无法获得明确判读结果。6例Ventana IHC ALK( D5F3)检测ALK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选用克唑替尼治疗,有效5例。2例细胞学蜡块应用4%甲醛固定72 h后,Ventana IHC ALK( D5F3)染色强度明显减弱;10例患者分别用FFPE细胞学蜡块标本切片和刮取细胞学甩片中细胞提取总RNA,qRT-PCR检测ALK基因融合结�
王征武晓楠石远凯韩晓红程刚李琳穆新林张予辉崔娣张力樊再雯朱广卿马凌云杨丽邸婧刘冬戈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细胞学技术
贝伐单抗在中国晚期恶性肿瘤受试者中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确定中国肿瘤患者静脉滴注重组人类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后的药动学参数。比较中国肿瘤患者与高加索肿瘤患者静脉滴注贝伐单抗的药动学参数。方法本次试验为开放性,3阶段(筛查期,治疗期,随访期)试验。所有受试者根据入组先后依次分配至3个剂量组,分别给予5、10、15mg·kg-1贝伐单抗。每个剂量组均在试验的第1天单剂量静脉滴注贝伐单抗,在随后的20d进行安全性评价。能够耐受第1次静脉滴注的受试者在第22、36、50、64天(5mg.kg-1和10mg·kg-1剂量组),或第22、43、64、85天(15mg·kg-1剂量组)给予相同剂量的贝伐单抗。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贝伐单抗的血清药物浓度。结果多剂量静脉滴注贝伐单抗(给药间隔为每2周/3周)与其单剂量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相似。结论本次试验与在高加索患者中进行的Ⅰ期临床研究观察到的药动学参数相似。
李扬胡欣程刚聂颖兰赵贇博伍建宇武晓楠丁丽李琳宋葵戴雪松李可欣刘蕾戚川
关键词:贝伐单抗酶联免疫法药动学
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2
2017年
背景与目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通过将人血白蛋白与紫杉醇相结合的无需助溶剂的新型紫杉醇制剂,本研究旨在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不可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共50例。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第8天单药方案或者联合方案治疗,21 d为1个周期,观察每个周期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价。结果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总体客观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2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8%。在亚组分析中,鳞癌ORR为26.7%,DCR为80%,明显优于其他病理类型,但是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或者两药联合的基础上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提高ORR(36.4%vs 15.4%)。四线及以上治疗患者DCR仍可达到69.2%。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但是可控制,无超敏反应及4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无论其病理类型及治疗线数均有一定疗效,对于鳞癌及与抗血管靶向治疗联合时更有优势,即使对于老年及多线治疗后的患者耐受性较好。
李旭艾斌张萍李琳武晓楠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肺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肺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分析晚期肺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晚期或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410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过增强免疫组织化学(V-IHC)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表达状态。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转移部位,ARMs法检测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等基本资料,总结分析ALK基因融合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筛选非小细胞细胞肺癌ALK阳性患者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41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中Ventana-IHC显示35例ALK阳性,阳性率为8.5%(35/410),同时检测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为201例,突变率为49.0%(201/410),ALK基因融合发生率在EGFR阴性肺腺癌患者中占16.7%(35/209)。本组ALK阳性患者年龄在29~78岁,中位年龄52岁;男性15例,女性20例;初发时脑转移6例,肝转移7例,肾转移2例,腹膜转移2例;一线经含培美曲塞化疗18例,其中15例进入二线克唑替尼治疗,克唑替尼有效率46.7%,无进展生存期(PFS) 6.2月;一线克唑替尼治疗17例,有效率63.3%,PFS 10.8月。结论 晚期肺腺癌患者ALK基因融合是继EGFR基因突变后的又一驱动基因,其临床发病年龄更轻,更容易出现脑、肝和肾等部位的转移。
张萍唐敏聂鑫李琳
关键词:基因融合疾病特征
EGFR-TKI获得性耐药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经过一线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出现获得性耐药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携带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193例患者,其中一线给予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治疗120例,分析EGFR-TKI治疗过程中疗效及EGFR突变类型与出现获得性耐药时临床进展特点的关系。结果一线行EGFR-TKI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无1例获完全缓解,获部分缓解(PR)80例(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2.1个月;获稳定(SD)36例(30.0%),中位PFS为6.1个月,两者P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PR和SD的116例患者中,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64例(55.2%),中位PFS为11.0个月;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52例(44.8%),中位PFS为8.6个月,两者P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获得性耐药时50例(43.1%)仅有原发病灶进展,66例(56.9%)出现了新的转移病灶。出现获得性耐药时肺部病灶进展最多(37.9%),其次是颅内转移(26.7%)。疗效评价为PR和SD及EGFR外显子19缺失和L858R突变的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与转移部位无关,与新发或原发病灶亦无关(P>0.05)。结论携带EGFR敏感基因突变患者经EGFR-TKI治疗后出现获得性耐药的患者,肺部病灶进展最多,其次是颅内转移。转移部位与治疗疗效及EGFR突变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张萍武晓楠聂鑫艾斌李琳程刚
关键词:肺腺癌获得性耐药EPIDERMALTYROS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