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胜
所属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所在地区: 广东省 广州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相关作者
郭英 作品数:124 被引量:485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 颅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CT仿真内镜 王辉 作品数:1,112 被引量:12,794 H指数:5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耐药性 艾滋病 抗药性 艾滋病患者 HIV 何海勇 作品数:58 被引量:277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 个体化 内镜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蔡梅钦 作品数:63 被引量:267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经蝶入路 CT仿真内镜 显微手术 垂体瘤 内镜 秦峰 作品数:54 被引量:229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CT仿真内镜 显微手术 经蝶手术 经蝶入路 垂体瘤
经鼻蝶神经内镜与显微镜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鼻蝶神经内镜与显微镜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经鼻蝶切除的垂体腺瘤病例资料,其中显微镜下切除86例,神经内镜下切除95例。结果显微镜组肿瘤全切率73.3%,神经内镜组全切率77.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于侵犯海绵窦的侵袭性肿瘤,神经内镜组全切率略高。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与显微镜切除垂体腺瘤均可获满意疗效,神经内镜下切除更具优势,有更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邓光策 何海勇 李文胜 王辉 李国峰 郭英关键词:垂体肿瘤 经鼻蝶手术 神经内镜 显微镜 颅内蛛网膜囊肿并精神障碍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蛛网膜囊肿合并精神障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2例颅内蛛网膜囊肿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接受开颅手术,骨窗大小根据病变大小决定,在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Leica MS2)下行蛛网膜囊肿壁剥除及囊肿与脑池多点开窗造瘘术。分析治疗前后囊肿大小变化,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手术前后精神状态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程均顺利。术后随访(6.8±1.5)个月,术前及术后囊肿缩小体积程度达1级3例、2级6例、3级2例、4级1例,有效及部分有效例数为11例(92%)。12例患者手术后各精神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手术对缩小蛛网膜囊肿体积及减少对脑组织压迫有效,且能缓解囊肿相关的精神障碍。 黄振超 蔡梅钦 李文胜 李雷俊 王辉 石德金 郭英关键词:颅内蛛网膜囊肿 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辅助内镜下斜坡对比解剖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odel,3D-DM)辅助下内镜经鼻入路对下斜坡及其相关区域解剖,探讨个体化3D-DM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血管灌注后的12例头颅标本行320排螺旋CT扫描得到DICOM格式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颅底骨质、血管,整合为3DDM。模拟内镜经鼻入路下斜坡骨质磨除,明确并测量相关解剖标志间的距离,并行内镜解剖,对比3DDM与实际解剖相关测量数据,计算骨质磨除的实际完成率。结果个体化3D-DM可模拟手术操作,与实体解剖所见一致。3D-DM测量与实际解剖相关测量间无统计学差异。个体化3D-DM可术前明确重要结构的部位、形态、走行及毗邻,可模拟下斜坡骨质磨除并定量测量。内镜经鼻入路可显示下斜坡双侧结构。髁上沟是下斜坡最重要的定位标志。磨除枕髁骨质,可增加侧方暴露。磨除颈静脉结节可暴露后组颅神经的远侧脑池部分。结论个体化3D-DM辅助下,内镜经鼻入路可以暴露下斜坡腹侧结构,可术前明确下斜坡的主要解剖标志及其解剖结构位置、特点和变异,为术中安全骨质磨除提供保障。 何海勇 叶卓鹏 李文胜 王辉 蔡梅钦 罗伦 张保豫 郭英关键词:颅底 一种脱细胞脑组织三维支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细胞脑组织三维支架,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的脱细胞脑组织三维支架是使用碱性去离子水(pH?9-10)处理大鼠脑组织获得。 侯博 郭英 李文胜 蔡梅钦 秦峰 叶卓鹏 何海勇 黄振超 凌聪 陈川 罗伦 龚瑾 张保豫 苏家豪 黄腾超 王伯丞文献传递 3D-CTA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取代DSA,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依据的可能性。方法42例患者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并以术中发现为准评估图像质量。结果本组动脉瘤35个,3D-CTA准确检出32个,DSA准确检出34个,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小动脉瘤诊断上3D-CTA尚不及DSA;根据术中发现,3D-CTA在瘤壁钙化、载瘤动脉的显示、瘤周解剖标志等方面,明显优于DSA(P<0.05)。结论随着CT机及软件的更新,3D-CTA可能取代DSA成为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王辉 郭英 李文胜 叶卓鹏 石德金 梁朝峰 龚瑾关键词:三维CT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并发复发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并发复发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反复感染且常规治疗无效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T显示脑积水均缓解,5例脑室缩小,3例脑室形态无明显改变,但间质水肿消失。平均11(5-18)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可明显提高交通性脑积水并发难治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治愈率。 龚瑾 叶卓鹏 李文胜 王辉关键词:交通性脑积水 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 报道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段椎管内肿瘤32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术后22例进行颈椎稳定性重建。结果肿瘤全切26例,占81.25%,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包括3例星形细胞瘤,3例包裹并紧密粘连椎动脉的哑铃形神经鞘瘤),占18.75%。按George的方法评估,恢复良好23例(71.88%),症状改善6例(18.75%),无明显改善3例(9.38%),无手术死亡。30例随访3个月~3年。26例术后3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1例神经鞘瘤维持术后大小未增大.3例星形细胞瘤复发。术后X线检查其中4例出现颈椎不稳,26例稳定性良好。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关键治疗手段,术后重建椎管的稳定性对患者的远期恢复意义重大。 王辉 石德金 李文胜 梁朝峰 何海勇 秦峰 叶卓鹏 郭英关键词:颈椎 脊髓肿瘤 显微手术 稳定性 磁共振波谱(MRS)对胶质瘤切除程度评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术前后MRS在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胶质瘤患者术前术后行常规MRI和3D多体素MRS检查,计算术前后的Cho/Cr和Cho/NAA的比值,寻找相等或相近的Cho/Cr和Cho/NAA比值,结合体素所在层面的位置,建立对应关系,从而评价术后切除到达范围。同时术中收集"瘤周组织"作病理检查,评估切除程度,与3D多体素MRS评估结果相比较。结果16例病人收集到完整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有11例,病理评估为3例全切除,8例为大部分切除;3D多体素MRS评估为2例全切除,9例为大部分切除,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评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性评估胶质瘤切除程度是MRS的一项新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梁朝峰 王辉 邹艳 李文胜 康庄 蔡梅钦 郭英关键词:磁共振波谱 胶质瘤 切除程度 纤维化垂体腺瘤的超微结构 2008年 目的观察纤维化垂体腺瘤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选择4例垂体腺瘤病例进行电镜观察,其中纤维化腺瘤2例,非纤维化腺瘤2例。结果电镜下:(1)纤维化垂体腺瘤主要的超微改变是:肿瘤细胞成分少,排列松散;间质内可见长梭状的成纤维细胞,其周围分布有其分泌的大量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内可见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及丰富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及大量微管、微丝。(2)非纤维化垂体腺瘤主要的超微改变是:肿瘤细胞成分为主,排列密集,未见明显胶原纤维及成纤维细胞。结论电镜观察表明胶原纤维的大量增多是纤维化腺瘤的形态学特征,成纤维细胞可能是胶原的主要产生细胞。 王辉 李文胜 石德金 叶卓鹏 秦峰 梁朝峰 何海勇 郭英关键词:垂体腺瘤 纤维化 超微结构 成纤维细胞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脑室出血体积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脑室出血(IVH)体积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合并IV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VH评分系统和SAH评分系统评估患者1VH体积和SAH总量评分,依据相关标准诊断迟发性脑缺血(OCt)的发生,应用起病6个月后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fmRS)分级评估预后(0-2级视为预后较好,3-6级视为预后较差)。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以明确IVH体积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有129例患者符合条件人组,其中预后较好组75例(58.1%),预后较差组54例(41.9%)。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较好组与预后较差组患者1VH体积[(5.69±5.08)mL vs(12.69±12.04)m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出血量位于第四四分位的患者与位于第一四分位的患者相比,其预后明显较差fOIⅫ.800,95%CI:1.555~14.813,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H体积仍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IPl.089,95%CI:1.012~1.173,P=0.023)。48例(37.2%)患者并发DCI,单因素分析显示1VH体积与DCI的发生相关(OR=1.050,95%CI:1.004~1.097,P=-0.033),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不是DCI发生的危险因素(OR=0.989,95%CI:0.927~1.044,辟0.693)。结论aSAH合并的IVH体积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但IVH并不是通过引发DCI来影响患者预后。 陈川 罗伦 王辉 李文胜 郭英 秦峰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脑室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