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尔伟
所属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所在地区: 安徽省 合肥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雷 作品数:71 被引量:436 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舒芬太尼 心肌再灌注损伤 后处理 缺血后处理 术后转归 张野 作品数:288 被引量:1,749 H指数:1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吗啡预处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陈立建 作品数:61 被引量:335 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术后转归 心肌再灌注损伤 哌啶类 缺血后处理 缺血预处理 张健 作品数:79 被引量:452 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瑞芬太尼预处理 哌啶类 转流 米力农 鲁显福 作品数:90 被引量:385 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舒芬太尼 远位触液神经元 后处理 P物质 术后镇痛
个性化血压管理策略对老年胃肠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个性化血压管理策略对老年胃肠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以期为降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提供一定的临床数据。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胃肠手术的患者1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个性化血压管理策略组(IM组,84例)与标准血压管理策略组(CON组,82例)。比较2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肌酐(CRE)、血尿素氮(BUN)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麻醉过程中,2组MAP(气管插管前至术毕)、SBP(气管插管前至术毕)、DBP(切皮后1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0,均P<0.05)。2组患者CRE均随时间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547,P<0.001)。2组BUN随时间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19,P=0.125)。2组eGFR术后较术前均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1,P=0.291)。IM组发生AKI 3例(3.6%),CON组发生AKI共10例(12.2%),2组AKI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5,P=0.039)。结论采用个性化血压管理策略有助于降低老年胃肠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 黄金 刘训芹 李昂庆 程岑 刘学胜 顾尔伟关键词:老年 急性肾损伤 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心脏手术患者液体治疗策略历来存有争论。文中旨在观察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以2016年6月20日进行质量改进为截点。质量改进前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质量改进后42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质量改进措施为采用以每博量变异和心脏指数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输注液体,标准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优化血流动力学。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术中和术后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ICU驻留时间、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30天病死率以及半年病死率。结果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液体总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万汶输注量显著增加[(676.79±380.90)mL vs(890.48±222.58)mL]、晶体输注量显著减少[(663.84±224.97)mL vs(430.24±201.76)mL]、尿量显著增加[(516.07±224.87)mL vs(695.24±311.53)mL],液体正平衡显著减少[(683.82±556.08)mL vs(456.43±505.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回输、红细胞输注比例、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ICU驻留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1.81 d vs 13.82 d,P<0.05)。对其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质量改进措施的标准化系数B为-0.296(SE=0.061,P<0.05),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能减少术后住院天数19.4%(95%CI 7.3%~31.5%)。术后并发症从41.07%下降至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目标导向血流 曹袁媛 吴昊 张雷 程新琦 赵庆 刘学胜 顾尔伟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手术后并发症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舒芬太尼0.3μg/kg组(SP1组),舒芬太尼1μg/kg组(SP2组),舒芬太尼3μg/kg组(SP3组)。IR组、SP1组、SP2组和SP3组动物均用线栓法制备右侧MCAO模型,栓塞90 min后恢复再灌注。SP1组、SP2组和SP3组于再灌注前5 min尾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1、3μg/kg,sham组和IR组于再灌注前5 min尾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均于1 min内注射完毕。于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障碍(NDS)评分,随后每组取6只动物断头取脑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扫描并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每组剩余大鼠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再灌注24 h皮层区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结果 IR后动物均表现一定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再灌注24h,SP2组及SP3组NDS评分明显低于IR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明显低于IR组,皮层区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IR组(P<0.05),而SP1组NDS评分、梗死容积百分比和凋亡指数与I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1μg/kg后处理可减轻大鼠CIRI。 程岑 顾尔伟 鲁显福 刘训芹 张雷 陈菁菁关键词:舒芬太尼 后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对电刺激诱导大鼠心室肌细胞钙瞬变的影响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电刺激诱导的大鼠心室肌细胞钙瞬变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190-210 g,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在细胞逐步复钙后行细胞指标剂的负载,采用钙敏感荧光探针Fluo-2/AM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分别用含 0.1、0.3、1、3、10、30、100、300、1000 ng/ml瑞芬太尼的Kreb's液灌流细胞,每个浓度8个细胞,以波长 340/380 nm时荧光比值反映[Ca2+]i),用0.2 Hz的电流刺激细胞,产生的[Ca2+]i峰值即为电刺激激发的瞬时[Ca2+]i,给予瑞芬太尼后瞬时[Ca2+]i与基础值的比值表示钙瞬变振幅,绘出量-效关系曲线和100ng/ml瑞芬太尼的时-效关系曲线。结果瑞芬太尼剂量依赖性抑制钙瞬变,Sigmoidal方程为Y =78.49+25.31/[1+10(-6.41-X)](P<0.01),半数有效浓度为0.4 ng/ml,R2为0.9833;100 ng/ml瑞芬太尼时间依赖性抑制钙瞬变,Sigmoidal方程为Y=68.5+45.7/[1+10(-0.358-X)](P<0.01),达半数最大效应的时间为2.3 min,R2为0.937。结论瑞芬太尼对电刺激诱发的大鼠心室细胞钙瞬变产生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 张野 顾尔伟 张健 王纯辉 赵庆 李磊 陈志武关键词:哌啶类 心室 瑞芬太尼 采用斑点追踪食道超声观察经冠状动脉灌注舒芬太尼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左心室功能失调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采用经斑点追踪食道超声(speckletracking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STYE)记录左心室长轴平均收缩峰值应变(averagedgloballongitudinalpeaksystolicstrain,aGLPS)值、观察舒芬太尼后处理对2型糖尿病一心血管病共病患者与单纯心血管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G)术后早期左心室功能失调的影响。方法择期单纯心血管病患者(CVD组)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共病患者(T2DM-CVD组)各20例,择期施行OPCABG手术,术中经冠脉内灌注舒芬太尼(0.2μg/kg)行缺血心肌后处理(Suf-Postc);经二维食道超声采集STYE/aGLPS,采用FloTrac/Vigileo及PhilipsM6多功能监测仪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并测算给药后各时间点aGLPS(To,Suf-PoC0min;T1,Suf-PoC30min;T2,SufToC2h;T3,Suf.PoC4h;T4,Suf-PoC6h)。结果两组患者术前除血糖外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Suf-PoC2h以后(冠脉全部复通后,T2-T4期),两组患者LVEF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19〈0.05);T2DM-CVD组[aGLPST0:(.13.4+2.2)%,aGLPST1:(-17.0±2.4)%,aGLPST2:(-17.3±3.1)%,aGLPST3:(-14.6±2.6)%,aGLPST4:(-14.7±1.7)%],CVD组[aGLPST0:(-13.1±2.4)%,aGLPST】:(-16.4±3.1)%,aGLPST2:(-19.6±3.4)%,aGLPST3:(-20.3+2.6)%,aGLPSTO:(-20.4±1.9)%],两组患者aGLPS值在(R~T4)期行同一时间点下的各组绝对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TIE记录aGLPS能够定量监测OPCABG患者术中左心室收缩功能;2型糖尿病削弱舒芬太尼后处理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起保护效应的临床研究仍需进一步积累资料。 鲁显福 刘训芹 顾尔伟关键词:舒芬太尼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1 2016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35例,女45例,年龄65-85岁,随机均分为全麻组(G组)和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N组)。G组行全凭静脉麻醉,N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后行无肌松静脉麻醉,两组均采用喉罩通气。术中两组均维持BIS 45-55,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记录术后2、4、8、24h疼痛VAS评分及术后24h静脉自控镇痛(PCA)药物用量,并记录术后30d死亡率,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谵妄(POD)情况和术后心血管和肺部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术后30d两组患者均无死亡。N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PCA药物用量明显少于,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G组(P〈0.05);术后2、4、8和24h时N组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G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术后N组POCD、POD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与全麻比较,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减少了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好,明显缩短了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且降低了老年患者POCD和POD的发生率。 陆小龙 梅斌 陈士寿 刘学胜 俞学锋 顾尔伟关键词:腰丛神经阻滞 喉罩 髋关节置换术 糖尿病因素取消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炎症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因素取消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炎症机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g/kg的方法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取健康大鼠和造模成功的1型糖尿病大鼠各30只,随机分为六组(n=10):非糖尿病假手术组(NDM-SHAM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DM-IR组)、非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组(NDM-SP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M-SHAM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和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组(DM-SP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舒芬太尼后处理组于再灌注前5min予舒芬太尼1μg/kg股静脉注射。分别记录缺血前即刻、缺血30min和再灌注120min时的HR、MAP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于再灌注120min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IS)和检测血浆肌钙蛋白I(cTnI)、TNF-α、IL-6、IL-8和IL-10的浓度。结果与NDM-SHAM组比较,NDM-IR组和NDM-SP组再灌注120min HR明显减慢、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 MAP和RPP明显降低,血浆cTnI、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DM-SHAM组比较,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 DM-IR组、DM-SP组MAP和RPP明显降低,血浆cTnI、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NDM-IR组比较,再灌注120min DM-IR组HR明显减慢,NDM-SP组的IS、IS/AAR明显减少(P<0.05),血浆cTnI、IL-6、IL-8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NDM-SP组比较,DM-SP组的IS/AAR明显升高(P<0.05),血浆cTnI、IL-6、IL-8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炎症机制参与了糖尿病因素取消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炎症机制作用。 章雨雯 顾尔伟 张雷 朱冰青 赵仙雅 陈菁菁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 舒芬太尼 炎症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KATP通道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中的角 色。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00~250 g,建立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模型,随机分为6组: 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前用Krebs-Ringer灌注液持续灌注45 min;瑞芬太尼预处理组 (RPC组):缺血前用含100μg/L瑞芬太尼的灌注液灌注5 min,停5 min,共3次。HMR+RPC、5-HD+ RPC组分别用含1×10-4mol/L肌浆网KATP(sac-KATP)通道阻断剂HMR-1098、1×10-5mol/L线粒体KATP (mito-KATP)通道阻断剂5-羟基葵酸盐(5-HD)与上述浓度的瑞芬太尼混合液的灌注液灌注,时间从瑞 芬太尼预处理前10 min至瑞芬太尼预处理后5 min(共计45 min)。HMR、5-HD组分别在缺血前用含有 上述两种KATP通道阻断剂的灌注液灌注45 min。测定心脏稳定15 min(基础值)、缺血前即刻、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冠脉流量(CF);测定再灌注5、10 min时冠脉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再灌 注120 min时处死大鼠,计算心肌缺血梗死区(IS)体积及IS面积与缺血危险区面积比值(IS/AAR)。结 果 与I/R组比较,RPC、HMR+RPC组IS体积和IS/AAR降低,RPC组在再灌注5、10 min时LDH活性 降低(P<0.01);5-HD+RPC、HMR和5-HD组IS体积和IS/A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RPC组比较,5-HD+RPC、HMR和5-HD组IS体积和IS/AAR增大,5-HD+RPC、HMR和5-HD组在再灌 注5、10 min时LDH活性升高(P<0.01)。与基础值相比,RPC组缺血前即刻CF增高,HMR+RPC组降 低(P<0.05或0.01)。结论 通过激活心脏mito-KATP通道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 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张野 顾尔伟 张健 王纯辉 陈志武关键词:哌啶类 心肌再灌注损伤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免疫因子及信号通路预测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和生物学过程的改变,为VILI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生物信息学依据。方法在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检索2019年12月前与VILI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下载GSE86229基因表达谱数据,并选择其中两组数据(对照组和高潮气量机械通气组)进行后续分析。首先通过标准化和注释对基因表达谱进行预处理,然后选用Limma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随后对筛选出的DEG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STRING数据库、Cytoscape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关键蛋白质。结果数据预处理后初步获取了20310个基因,并筛选出337个DEGs。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参与细胞对炎症、脂多糖和中性粒细胞趋化的生物过程,并主要富集于TNF信号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整联蛋白αM(ITGAM)、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oll样受体2(TLR-2)为关键蛋白质。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VILI与炎症反应过程密切相关,可能与IL-6、TNF-α、ITGAM、IL-1β和TLR-2免疫因子密切相关,TNF信号通路在VILI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刘欢 曹袁媛 张雷 刘学胜 顾尔伟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计算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分析 白细胞介素-6 氟比洛芬酯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5组。Ⅰ组(对照组)给予脂肪乳剂0.2ml/kg,Ⅱ组、Ⅲ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5min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1、2mg/kg,Ⅳ组、Ⅴ组分别在停转流前15min给与氟比洛芬酯1、2mg/kg。于麻醉前(T0)、主动脉开放10min(T1)、停心肺转流后30min(T2)、4h(T3)、24h(T4)、48h(T5)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的浓度,同时测定T0、T3、T4、T5时点的血浆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与T0相比,Ⅰ组、Ⅳ组T1、T2时点TNF-α、IL-6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1时点升高(P<0.01)。Ⅱ组、Ⅲ组T1、T2时点TNF-α、IL-6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与T0相比,Ⅰ组T1~4时点IL-10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1~3升高(P<0.01)。Ⅱ组、Ⅲ组T1~4时点IL-10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Ⅰ组T3~5cTnI、CK-MB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3、T4时点升高(P<0.01)。Ⅱ组、Ⅲ组T3~5时点cTnI、CK-MB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Ⅳ组T4、T5时点cTnI浓度比Ⅱ组低(P<0.05)。Ⅱ组、Ⅲ组多巴胺使用量比Ⅰ组少(P<0.01),Ⅴ组多巴胺使用量比Ⅲ组少(P<0.05);Ⅳ组ICU驻留时间比Ⅱ组短、Ⅴ组ICU驻留时间比Ⅲ组短。结论氟比洛芬酯具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维持细胞因子动态平衡,减轻围心肺转流期心肌损伤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张颖 顾尔伟 刘训芹 张雷关键词:氟比洛芬 心肺转流术 细胞因子类 心脏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