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光
作品数: 48被引量:324H指数:11
  • 所属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田伟
作品数:1,043被引量:3,337H指数:30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脊柱 椎弓根螺钉 机器人辅助 脊柱外科
刘亚军
作品数:166被引量:858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外科 机器人辅助 脊柱 椎弓根螺钉 计算机导航
何达
作品数:178被引量:785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置换术 机器人辅助 椎弓根螺钉 腰椎
范明星
作品数:57被引量:278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机器人辅助 脊柱 机器人辅助手术 椎弓根螺钉 手术机器人
刘波
作品数:376被引量:2,198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腕关节 颈椎 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腕关节镜
机器人辅助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精度及手术即时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及手术即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20年1月146例椎弓根内固定术,其中65例选择RA螺钉置入(RA组),81例选择FH螺钉置入(FH组)。根据Gertzbein与Robbins量表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对2组螺钉置入准确性和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节段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是否翻修等进行比较。结果RA组置入331枚螺钉,其中325枚螺钉A级,5枚B级,1枚C级;FH组置入484枚螺钉,其中431枚螺钉A级,44枚B级,9枚C级。RA组螺钉位置优秀(A级)率明显高于FH组[98.2%(325/331)vs.89.0%(431/484),χ^2=24.442,P=0.000]。FH组475枚螺钉(98.1%)的位置在临床上是可接受的(A+B级),RA组为330枚(99.7%)。RA组手术时间(119.8±38.9)min,显著多于FH组(92.6±25.0)min(t=4.822,P=0.000);术中出血量中位数50.0(25.0,100.0)ml,显著少于FH组100.0(100.0,200.0)ml(Z=-6.261,P=0.000)。2组内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中位数较术前明显降低[RA组:3.0(3.0,3.5)分vs.6.0(6.0,7.0)分,Z=-7.066,P=0.000;FH组:3.0(3.0,4.0)分vs.6.0(6.0,7.0)分,Z=-7.939,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内骨折节段Cobb角术后3~5 d较术前明显改善[RA组:9.4°±3.3°vs.20.3°±3.8°,t=23.173,P=0.000;FH组:9.7°±3.4°vs.20.0°±3.8°,t=23.407,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内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出院前较术前明显改善[RA组:(89.2±4.6)%vs.(63.6±4.6)%,t=-174.651,P=0.000;FH组:(89.4±4.9)%vs.(64.1±5.2)%,t=-169.251,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式变更或因手术并发症造成的术后翻修。结论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RA置钉是准确和安全的。
茅剑平李祖昌范明星韩晓光肖斌刘波胡临袁强孙宇庆田伟
关键词:徒手椎弓根螺钉
局部植入辛伐他汀修复兔桡骨极限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为寻找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以聚乳酸为载体复合辛伐他汀,观察其修复兔桡骨极限骨缺损的效果,初步探讨其促进成骨的方式。方法取4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体重2.3~2.8kg,制备兔双侧桡骨22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n=3),每组自身左右侧对照。A、B、C组左侧(实验侧)分别植入辛伐他汀含量为50、100、200mg的复合棒(以250mg聚乳酸复合),右侧(对照侧)单纯植入250mg聚乳酸棒;D组左侧(实验侧)自体骨移植,右侧(对照侧)旷置。分别在术后8、16周行X线检查评分及像素值测定;术后16周处死取材,CT扫描并计算新骨形成体积百分比,micro-CT扫描后切片组织学观察。结果X线片示术后8周各组实验侧有较多云雾状骨痂,断端模糊;16周骨皮质连续,髓腔再通。对照侧骨皮质均不连续,断端硬化。术后8、16周各组实验侧X线评分和像素值及CT扫描所测新骨形成体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其中X线评分示术后8周C、D组实验侧明显高于A、B组(P<0.05),16周B、D组实验侧明显高于A、C组(P<0.05)。X线像素值示术后8周B组实验侧大于A、C、D组(P<0.05)。CT扫描所测新骨形成体积百分比示B、D组实验侧明显大于A、C组(P<0.05),D组大于B组(P<0.05)。micro-CT扫描显示术后16周B组实验侧完全愈合,骨髓腔再通,骨皮质连续;对照侧虽有新骨形成,但形状不规则,髓腔未通,骨皮质不连续。组织学观察显示各组实验侧完全愈合,骨皮质连续,髓腔再通,成骨多为软骨内成骨;对照侧重塑效果差,愈合不良。结论局部植入辛伐他汀可促进兔桡骨极限骨缺损的修复,100mg剂量修复骨缺损愈合效果最好。
朱静琳宋泉生王晶莹韩晓光杨燕琳廖晶宋纯理
关键词:辛伐他汀局部植入骨缺损骨移植替代材料
基于短视频的远程宣教对骨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和康复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短视频的远程宣教对骨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和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骨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基于短视频的远程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症状、康复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运动时[(2.4±1.0)vs.(3.5±1.1)分]及压痛点[(2.7±1.0)vs.(3.9±1.2)分]疼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用药[(5.2±1.0)vs.(4.5±1.2)分]、饮食[(2.2±0.6)vs.(1.6±0.8)分]及运动[(2.4±0.6)vs.(1.7±0.5)分]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短视频的远程宣教应用于骨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中,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康复依从性。
刘昕怡郑元元郭子阳韩晓光
关键词:康复依从性
辛伐他汀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急性期应用辛伐他汀对大鼠脊髓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假手术组(A组)8只,只做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不给药,重物坠落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4只,损伤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组(B组)、5mg/kg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和10mg/kg辛伐他汀治疗组(D组)(n=8)。术后1d开始灌胃给予辛伐他汀每天一次,连续治疗5周。术后1d、3d以及1~8周,进行BBB评分、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在第8周时电生理检测大鼠运动及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随后处死取材,病理学检查(Luxol fast blue染色)观察残余髓鞘情况。结果:术后2周时,BBB评分D组高于B组(P<0.05);建模3周~8周,BBB评分D组及C组均高于B组(P<0.05),且D组最高(P<0.05)。建模3周时,斜板试验D组及C组均大于B组(P<0.05),且4周~8周,D组角度均大于C组(P<0.05)。感觉诱发电位检查发现,D组,C组的潜伏期小于B组(P<0.05),且D组波幅高于B组(P<0.05)。病理学检查,D组,C组比B组有更多的髓鞘残余(P<0.05)。结论:辛伐他汀急性期治疗脊髓损伤可以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功能修复。
韩晓光杨宁徐迎胜朱静琳杨燕琳宋纯理
关键词:脊髓损伤辛伐他汀电生理
对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方式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因L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13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选择全身麻醉手术;B组选择局部麻醉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前和术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年改良MacNab评分、Likert五分量表法评价、再手术意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麻组住院总费用多于局麻组(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手术意愿全麻组明显多于局麻组(P=0.038)。全麻组手术体验Likert五分量表结果显著优于局麻组(P=0.007)。两组术后1年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ODI评分及VAS评分比较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具有良好的手术体验、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但是也会增加手术费用。局麻手术具有费用低、恢复快等优势,但术中疼痛控制不佳。由于,每种麻醉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但两种麻醉方式下的椎间孔镜手术都能够安全进行,术者应个体化选择适合病人的麻醉方式。
郑筱亭蒋继乐安岩韦祎韩晓光何达刘波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内窥镜检查
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被引量:31
2019年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由同一名主任医师连续完成的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32例,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学习曲线,并比较不同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置入精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48小时行CT检查,显示螺钉置入位置均可接受,与设计位置偏差0. 4~2. 1 mm,平均1. 16 mm。按手术时间CUSUM学习曲线形态分为3个阶段,前期为病例1~8,中期为病例9~20,后期为病例21~32。3个阶段的手术时间逐渐缩短(P <0. 05)。螺钉置入偏差在3个阶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7),后期的偏差显著低于前期和中期(P <0. 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在3个时期无明显差异(P=0. 685,P=0. 057)。结论术者开展8~20例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能够达到高水平,显著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时间。
范明星张琦赵经纬段芳芳刘亚军韩晓光茅剑平肖斌刘波田伟
关键词:骨科机器人胸腰椎
人工智能在骨科中的应用及展望被引量:7
2021年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一种用于模拟和延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的工程科学。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AI技术迎来跨越式发展,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AI在医学中的应用正在通过弥补人类能力短板的智能辅助形式,推动医疗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促进医疗健康进入量化分析、个体化规划以及实时监控的新阶段。
田伟韩晓光张琦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智能实时监控
颈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颈托的临床应用现状被引量:1
2023年
颈椎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均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有效术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术后佩戴颈托作为颈椎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不论前路融合术还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关于术后佩戴颈托的时长及利弊均存在争议。本文主要针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颈托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颈椎术后颈托的临床应用现状。
刘名名王晶韩晓光张琦赵丹
关键词:颈托
一种用于脊柱外科手术的椎弓根开路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脊柱外科手术的椎弓根开路器,包括开路锥、连接部和手柄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内杆、外套管和弹簧,所述内杆的近端伸入所述外套管内,并通过所述弹簧可伸缩地连接在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杆上设置有标尺,所述外套管上...
徐云峰田伟刘波何达茅剑平刘亚军陶晓晖肖斌郎昭张琦韩晓光施崭敖进涛
文献传递
脊柱退行性疾病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认知及跌倒效能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对脊柱退行性疾病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认知及跌倒效能进行分析,以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跌倒干预措施。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6月入住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13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跌倒风险认知调查表》及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对患者跌倒风险认知及跌倒效能进行调查。结果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跌倒风险认知低度水平70例(53.8%),中度水平55例(42.3%),高度水平5例(3.8%)。认知得分最低条目为“有些(氨基糖苷类、降压、降糖、镇静催眠等)药物会容易导致跌倒”,在“是否需要专业的指导”的问题上,只有12例(9.23%)选“需要和非常需要”。不同性别、年龄、病程、诊断、学历、有无合并症、Morse跌倒评分、入院Barthel评分、家人重视程度等方面,跌倒风险认知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5年内有跌倒史以及接受过预防跌倒相关培训的患者跌倒风险认知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Barthel评分的两两比较结果中,生活自理者的跌倒效能得分高于轻度功能障碍及中度功能障碍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功能障碍患者与中度功能障碍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跌倒效能总体水平处于中度水平2例(1.54%),处于高度水平128例(98.46%)。跌倒效能单项得分中“独自洗澡”得分(8.03±1.89)分,“上下台阶”(8.42±1.68)分,“单腿换衣服”(8.71±1.48)分,其他条目得分均高于9分。结论脊柱退行性疾病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认知处于中低水平,而跌倒效能水平较高。应采取以患者为中心、家属共同参与的预防跌倒方案,缩小患者感知到的跌倒风险与实际跌倒风险之间的偏差,提高患者对跌倒风险的认识和自我认知。
刘名名胡雁真康晓霞张金庆韩晓光
关键词:脊柱退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