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顺
作品数: 30被引量:91H指数:7
  • 所属机构:北京服装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相关作者

王锐
作品数:796被引量:1,491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服装学院
研究主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阻燃 类似物 内吗啡肽 熔滴
周静宜
作品数:64被引量:181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服装学院
研究主题:聚酯纤维 碱处理 聚酯纤维织物 分散染料 聚乳酸
何进章
作品数:20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服装学院
研究主题:直接酯化法 PTT 缩聚 PET 聚酯
王春梅
作品数:10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服装学院
研究主题:复合纤维 共聚醚酯 新型纤维 聚酯纤维 针织面料
付中玉
作品数:101被引量:319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服装学院
研究主题:纺丝 离子交换纤维 超细纤维 聚丙烯纤维 接枝聚合
两种新型纤维在针织面料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介绍两种可用于针织面料的新型纤维,即具有吸湿、排汗、速干功能的聚酯纤维以及并列型复合弹性纤维。阐述聚酯纤维的吸湿排汗过程以及织物的功能改性措施,并通过与纯涤纶布、棉布比较,表明该类聚酯纤维吸汗排水性能优良;此外,通过对弹性纤维的研究,分析三维立体卷曲结构的并列型复合弹性纤维的选料要求与性能特点。
张大省王锐周静宜陈玉顺王春梅衣卫京
关键词:新型纤维聚酯纤维吸湿排汗
针织面料用新型纤维
世界服装面料的发展愈来愈重视功能化,而且已经不是简单的一种功能,而是向着两种或多种功能化的复合技术发展。这种功能性有些是对面料的染整改性,但是根本性的改性大多都是对构成服装面料的纤维改性。本文主要介绍两种可用于针织面料的...
张大省王锐周静宜陈玉顺王春梅
关键词:针织面料新型纤维聚酯纤维
文献传递
直接酯化法合成BHBT过程主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以精对苯二甲酸(PTA)和1,4丁二醇(BD)为原料,以Ti(SO4)2水解物为催化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BHBT,对主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分别按零级、一级反应模型处理,并求得其动力学参数,进行模型的比较和鉴别,得出在本实验范围内,一级反应更为可靠的结论。
陈星枚陈玉顺何进章
关键词:直接酯化法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
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的研究及发展被引量:10
2001年
简要回顾了PEN的发展 ,并对PEN的性能、合成和影响因素及应用进行了介绍。由于萘环代替苯环 ,其强度、尺寸稳定性 ,热稳定性 ,耐化学性 ,耐水解性 ,气隔性比PET更优良。合成方法与PET相似。主要用项是化学薄膜 ,纤维、容器等 ,采取改性方法 。
孙国明李爱萍陈玉顺何进章
关键词: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酯交换反应缩聚PEN
粘度法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分子质量的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采用外推法和一点法测定PTT特性粘度 ,结果表明采用一点法操作较简单 ,并拟合出重均分子质量与特性粘度之间关系式。
李爱萍韩文俊陈玉顺何进章蔡夫柳
关键词:PTT特性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分子质量粘度法
PP/TPEE共混比例对纤维染色等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本文将聚丙烯(PP)和热塑性聚醚酯弹性体(TPEE)切片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经螺杆挤出机熔融纺丝制成共混纤维,探索不同TPEE添加量对PP/TPEE共混纤维染色、抗静电等性能的影响。
姚文琴周静宜陈玉顺宋宇
关键词:TPEEPP共混纤维螺杆挤出机熔融纺丝染色
PET与PTT共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不同比例的PET与PTT共聚酯,研究了所得共聚酯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染色性等与不同组成比之间关系。
郭春花张文陈玉顺何进章
关键词:PETPTT共聚酯
热处理对COPET/PTT复合纤维卷曲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以改性聚酯(COPET)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为原料经复合纺丝制备了COPET/PTT复合纤维,研究了热处理方式、温度和时间对COPET/PTT纤维卷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沸水处理优于干热处理;COPET/PTT复合比50/50的纤维具有较好的潜在卷曲性;湿热温度超过80℃,沸水处理时间10~20min,纤维卷曲性趋于稳定;干热温度在140~160℃时,纤维具有良好的卷曲性能;张力热处理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卷曲弹性回复能力。
王春梅王锐陈玉顺张大省
关键词:改性聚酯卷曲性能
高收缩聚丙烯纤维被引量:2
2002年
介绍了开发高收缩聚丙烯纤维的意义 ,制备高收缩聚丙烯纤维的方法。指出了高收缩聚丙烯纤维的收缩机理及其应用。当谈到如何制备高收缩聚丙烯纤维时 ,文中主要提到了工艺过程的改变及添加改性剂的方法。
韩东兵付中玉陈玉顺
关键词:高收缩缩聚聚丙烯纤维改性剂工艺过程
可染及抗静电性聚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染及抗静电性的聚丙烯纤维,该纤维通过至少一种可染聚合物组分与聚丙烯组分共混纺丝得到,其中可染聚合物组分与聚丙烯组分重量比为1∶1.5-1∶35;所述的可染聚合物组分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二元醇酯与聚二元醇构成的...
张大省王锐王建明陈玉顺朱志国张怀东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