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敏
作品数: 51被引量:330H指数:12
  • 所属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
  • 所在地区:福建省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志丰
作品数:29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高校教师 收入分配 人力资本 地方院校
范怡红
作品数:14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研究主题:教师发展 大学教师发展 博洛尼亚进程 贴近现实 高等教育研究
谢作栩
作品数:69被引量:1,313H指数:1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社会阶层 大众化 高校 高等教育大众化
刘承波
作品数:91被引量:404H指数:11
供职机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耗散结构论 高等教育发展 学科
哈利·丹达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明尼苏达大学
研究主题:持续性 选择权 就读 公平效应 公共资源
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被引量:21
2009年
本文从全国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民族院校、民族聚居省区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高等教育发展等几方面入手,考察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发现全国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比例一直低于其人口比例,且少数民族在校生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在校生的增长速度,但其就读层次略有提高;民族院校主要通过快速的内涵式发展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亟待开拓内涵与外延发展并举的发展道路;少数民族聚居省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速度较快,正在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但需要进一步调整这些地区高等教育的层次类型。
谭敏谢作栩
关键词:扩招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农村子女教育过程的社会支持系统:功能与框架被引量:1
2023年
“教育过程”是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核心环节。农村子女教育过程的发展性障碍是我国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表现。既有农村教育政策的过程性介入和系统性合力不足,使得农村子女教育过程的社会支持呈现碎片化特点。社会支持理论及系统建构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农村子女教育过程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一种着眼于社会治理的教育策略,有助于缩小先赋性不足引发的过程性教育差距。这一社会支持系统以关注农村子女的过程性教育需求、提高农村子女学业成就和综合素质、推动城乡教育机会均等化、扩大教育选择权和提高教育选择能力为目标,持续优化政府、学校、家庭、邻里、社会等支持主体的多元性、平衡性和组合结构。其具体构建过程应以顺序性支持为原则、互动性支持为桥梁、发展性支持为主体、工具性支持为依托、情感性支持为纽带。从实施要点上看,应坚持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的多维整合,引导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支持的家校共育,提升经济性教育支持的配合转化,并重视农村社会文化支持的独特地位。
谭敏
关键词:农村子女教育过程教育公平社会支持
教育精准扶贫推进教育公平的中国经验与未来走向被引量:2
2023年
教育精准扶贫方略及其在中国的政策实践创造了教育公平发展道路的新模式,成为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中国反贫困事业、促进中国社会结构稳定的重要机制。这条中国特色的教育减贫道路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战略理念、机会均等为关键目标、精准的路径转换等经验特点,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针对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后脱贫时代的教育减贫治理必须进一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公平与摆脱贫困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推动教育扶贫从起点公平向过程公平扩展,着力提升教育扶贫的精准度,完善多元协同的教育扶贫体系,通过对教育减贫实践规律的深入研究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减贫话语体系。
谭敏
关键词:教育公平
林则徐:近代教育变革创新的探索者
2024年
作为晚清侯官文化的代表性人物,林则徐与禁烟及抗击外敌等政治活动紧密相连。除了政治上的卓越成就,林则徐在中国教育现代化探索的进程中也写下了重要一笔。清朝末期,外患频仍,内忧重重,如何振兴中华、培养人才成为当时最为紧迫的课题之一。林则徐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对民族兴衰的深刻理解,不仅在政治上大展宏图,也在教育领域不断探寻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的道路。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将改革教育与富国强兵联系在一起的改革派。
谭敏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清朝末期中国教育现代化近代教育
福建省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实证研究
2016年
通过对福建省城乡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与类型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相比其他类型高校,农村学生进入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相对容易;在六类院校中,城镇学生皆拥有高于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显著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211工程"院校、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城乡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和招生考试制度的潜在影响是影响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具有累积性与隐蔽性并存的特点,导致城乡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仍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王志丰谭敏
关键词:城乡差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博洛尼亚进程下的挪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制改革
2006年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化潮流的势不可挡,欧洲各国愈加感到彼此各异、纷繁复杂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欧洲大市场的需要。尽快实现高等教育的互通,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无障碍流动,成为摆在欧洲各国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基于这样的形势,欧洲29个国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举行的博洛尼亚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发展目标,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应运而生。2001年3月,一份有关“教育质量改革”的白皮书呈交到挪威议会,从此掀开了挪威博洛尼亚进程的序幕。此后,挪威进行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不仅进一步加强了高等教育立法,而且无论是在教育质量保障还是在国际流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2003年质量改革在挪威境内所有高等教育机构铺开,这预示着挪威的博洛尼亚进程全面展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成为质量改革的紧迫任务。
谭敏
关键词:欧洲经济教育体制教育改革教育质量质量保障体制
农村家庭教育的文化逻辑与现代转换被引量:4
2020年
与城市家庭教育呈现出的习得性、理性化、相容性、筛选性和学习型等文化特征不同,农村家庭教育由于经济水平、成员背景、教育理念、成员互动等多方面的特点衍生出一套文化逻辑。随着社会结构与功能变迁,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文化内核发生剧烈动摇:家庭双系抚育受到巨大挑战,家庭教育主观认知模糊,教育内容方法无所适从,面临传统教育资本失落和现代教育资本匮乏的双重危机。建立起承继与突破并重的农村家庭教育系统,重塑农村家庭的文化场域,搭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充盈农村家庭教育的传统资本与现代资本,完善构筑农村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有助于避免文化性断裂引发的叠加式和循环式后果,实现农村家庭教育文化逻辑的现代转换。
谭敏
关键词:农村教育家庭教育文化逻辑
他者的力量与教育选择——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生命历程的个案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对江西农村某留守儿童教育生命历程的研究发现,其教育选择行为受“自我—他者”决策框架的影响,在不同成长阶段,他者之间的力量此消彼长。随着留守儿童年龄增长和自主意识增强,家庭决策驱力下降,同伴推动力增强,学校、教师的参与度处于相对低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缺乏与两相分离,常常使得父母和教师等重要他者游离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努力和教育决策之外;同伴群体易对其教育判断和教育行为造成显著影响。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和资源介入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选择和实践过程能否形成合力。为此,亟待构建“游离→接轨→融合”的社会支持体系,使留守儿童身边的重要他者们在其教育生命历程中发挥正效应。
谭敏
关键词:教育选择留守儿童生命历程
闽台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前景与策略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近年来,随着闽台交往的日益紧密,两岸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也有了较大提升与拓展。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闽台人才交流的契机和前景,着重分析了当前闽台人才交流与合作面临的诸多障碍,并从七个方面探索并阐释今后一段时期深化闽台人才交流与合作的策略建议。
谭敏
关键词:闽台人才交流与合作
台湾地区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及实践——以台湾中原大学为例
中国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一直发展迅速,但随着近年来台湾政治经济结构的转型,道德价值迷失、功利主义弥漫、人际关系疏远等众多社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高等教育对此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全人教育”的提出与倡导为台湾高等教育添注了一...
谭敏
关键词:高等教育全人教育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