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凤涛
-

-

- 所属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所在地区:重庆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陈林

- 作品数:565被引量:1,719H指数:1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小鼠 FGFR3 心内直视手术
- 谢杨丽

- 作品数:58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研究主题:小鼠 FGFR3 软骨 骨折愈合 软骨发育不全
- 杜晓兰

- 作品数:93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小鼠 多肽 FGFR2 单片机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 黄俊兰

- 作品数:16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小鼠 FGFR1 关节软骨退变 软骨 软骨细胞
- 金旻

- 作品数:36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研究主题:小鼠 FGFR3 FGFR1 多肽 骨折愈合
- 便携可调式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仪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携可调式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仪,包括微处理器、信号发生器、模拟开关器、两级电压放大电路、功放输出电路、电压采样电路、OLED液晶显示屏、键盘控制电路、报警电路、DC‑DC电源隔离模块、电池供电装置;低...
- 陈林杜晓兰刘汨谢杨丽杨京蒋宛凌陈涵纲罗凤涛王祖强
- 文献传递
- 欧氏距离矩阵分析法(EDMA)在医学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欧几里德距离矩阵分析法(Euclidean distance matrix analysis,EDMA),又称欧氏距离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基于一系列标志点间的距离组成的矩阵来比较两个(组)间物体形态差异的方法。它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比较形态差异,而且可以指示差异较大的区域,并且具有精确度高、操作性强等优点,在生物形态学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对该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医学形态测量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罗凤涛杜晓兰
- 关键词:EDMA医学形态学
-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促进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1-34,rhPTH(1-34)]间断处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增殖以及骨向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rhPTH(1-34)促骨形成的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6~8周的C3H雄性小鼠BMSC,传代培养,10 nmol/L rhPTH(1-34)间断处理或者Vehicle处理,MTT检测细胞增殖;BMSC成骨诱导后,分别在3、6、9 d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活性测定;RT-PCR检测成骨细胞功能标志基因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α1,Cbfα1)、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骨钙素蛋白(osteocalcin,OC)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Erk1/2,p-P38信号通路。结果 rhPTH(1-34)间断处理促进BMSC增殖;诱导9 d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ALP活性[D(405)/D(562):(0.625±0.049)vs(0.543±0.038),(P<0.05)];显著增加成骨功能相关基因Cbfα1(增加186.6%,P<0.01),OC(增加210.5%,P<0.01),OP mRNA(增加5.5%,P<0.05)的表达水平;p-Erk1/2,p-P38水平均增加。结论 rhPTH(1-34)间断处理通过激活下游的p-Erk1/2和p-P38通路,促进BMSC增殖,增强其向成骨细胞分化,使成骨细胞数量和活性增加,从而增加骨形成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 易玲娴翁土军苏楠何启芬罗凤涛陈林
- 关键词:甲状旁腺激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形成
- 静电纺聚合物纳米纤维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组织工程骨在骨缺损、骨不连及骨折延期愈合等骨骼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应用前景,、组织工程支架是组织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以其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已开始成为骨组织支架材料的重要研究对象。综述了静电纺聚合物纳米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人工合成聚合物及复合聚合物纺丝纤维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进展,提出复合聚合物电纺纤维及其改性是今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并探讨了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 罗伟金旻罗凤涛陈林
-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骨组织工程
- FGFR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青年男性骨强度的关联分析研究
- 目的既往我们在成骨细胞敲除FGFR1小鼠中发现FGFR1影响小鼠股骨骨强度。本研究通过分析人FGFR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青年男性骨强度的相关性,为阐明骨强度的基因变异奠定基础。方法对总共760名年龄17-23岁的中国青年男...
- 杨京罗凤涛苏楠金旻谢杨丽杜晓兰陈林
- 中国汉族青少年男性髋部形态的分析
- 目的:青少年期获得尽可能高的峰值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可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风险.本研究拟通过检查我国青少年期男性的BMD明确我国汉族男性峰值骨量的基本情况.方法:中国汉族男性828...
- 杨京罗凤涛苏楠戚华兵金旻谢杨丽杜晓兰陈林
- Wnt信号参与小鼠颅骨缺损后骨形成过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利用改良的小鼠颅骨缺损模型,活体动态观察颅骨缺损后骨形成过程,并对Wnt信号相关基因进行检测,为颅骨再生修复机制及促进修复措施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方法用直径2 mm的金刚石钻头于小鼠右侧颅顶骨建立颅骨缺损模型,术后2周和4周通过Micro-CT及组织病理切片来观察缺损部位新生骨生长情况,测量其面积大小,定量分析缺损部位的骨形成能力。同时提取缺损后不同时间点缺损周围骨组织RNA,定量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Cbfa1、OP和OC,以及Wnt通路基因Wnt3a、β-catenin及下游转录因子cyclin D1、Tcf1的表达。结果术后2周Micro-CT扫描示缺损愈合百分比为(20.1±6.0)%;术后4周缺损进一步愈合,缺损愈合百分比为(30.1±5.0)%。定量PCR结果显示Cbfa1和OP在缺损后2周表达较高,而OC则在缺损后4周达到高峰。Wnt3a、β-catenin、cyclin D1和Tcf1的mRNA表达水平在缺损后2周和4周均较缺损前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改良制作了小鼠颅骨缺损模型,并通过活体Micro-CT和组织病理染色对颅骨缺损后的修复过程进行了动态观察,进一步发现Wn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颅骨缺损后骨形成过程。
- 徐伟谢杨丽翁土军金旻罗凤涛黄俊兰谭乔燕杜晓兰陈林
- 关键词:颅骨缺损骨形成WNT信号
- 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活性的多肽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活性的多肽,由Thr-Leu-Gly-Gln-Leu-Leu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该多肽可以与FGFR3胞外段特异性结合,并对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分子量小、制备简单、...
- 陈林金旻杜晓兰戚华兵苏楠谭乔燕谢杨丽罗凤涛杨京
- 文献传递
- FGFR1敲除能够抑制成年期小鼠关节软骨退变
-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由炎症、创伤及衰老等多种因素造成,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关节软骨稳定性维持的机制认识不清。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信号通路在关节软骨的稳定性维持、软骨细胞响应...
- 翁土军黄俊兰温轩罗凤涛陈林
- 文献传递
- FGFR1敲除能够抑制成年期小鼠关节软骨退变
- 翁土军黄俊兰温轩罗凤涛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