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引萍
作品数: 43被引量:25H指数:2
  • 所属机构:北方民族大学
  • 所在地区:宁夏 银川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相关作者

乌兰其木格
作品数:20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方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金瓶梅》 文学写作 媒介变革 骷髅 奴婢
赵晓艳
作品数:6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北方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金瓶梅》 悲剧命运 处世艺术 悲剧 观照
赵娅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研究主题:《红楼梦》 别样 悲剧原因 悲哀 形象之比较
王强利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研究主题:《儒林外史》 浮生 叙事学 叙事视角 理论观照
钱文娟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方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高中语文 女性空间 教学策略 课堂导入 小说欣赏
浅论《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
2010年
《儒林外史》在刻画男性士子形象的同时,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本文试从人物身份、行为方式和观念等方面把书中的女性分为四类:母亲形象、妻妥形象、妓女形象和“才女”形象,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从传统文化和女性自身独特心理等角度对她们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几类女性形象的成因。
王强利王引萍
关键词:女性形象社会思潮
从女性视角看《黄绣球》的人文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黄绣球》虽是男性文本 ,但已摆脱男权主义性别歧视 ,体现了作家可贵的人文关怀和进步的女性意识。本文从文本入手 ,以女性视角进行分析 ,指出它对晚清妇女生活的反映 ,对女性价值的重新思考与认同 ,对两性关系新境界的探索和描写 ,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先进男性渴望女性自强自立、走向社会 ,与他们一起挽救民族危亡、改变社会面貌的心理企盼和审美理想 。
王引萍
关键词:女性视角《黄绣球》人文价值
稚拙女儿死不休——浅论霍小玉的性格特征及报复结局被引量:1
2010年
关于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中霍小玉的性格前贤时达多有论述,但笔者认为其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稚拙,这并不代表她对复杂的人生毫无体察,而是对行将到来的爱情悲剧有着敏锐的预感。果然,当李益负心背约成为事实后,霍小玉随即含恨逝去。令人深思的是,她死后对李益依然余情未了,转而用报复李益妻妾的独特方式继续爱恋着他。魂魄报应的结局非但没有减弱文本的悲剧意义,反而增加了人物更为悲凉的色彩及稚拙的性格特征。
乌兰其木格王引萍
关键词:霍小玉稚拙
《三国演义》复仇书写论析
2018年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关于复仇的书写,有血亲复仇、非血亲复仇、其他复仇等不同类型。它们既是小说情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不容忽视的文本作用。文章探析不同类型的复仇书写及其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及调节故事节奏等方面的文本功能。
尹方红王引萍
关键词:《三国演义》文本功能
《金瓶梅》中的又一悲剧——西门大姐悲剧命运初探
2011年
《金瓶梅》中的配角之一西门大姐,是一个不应忽略的悲剧形象,她缺失的亲情,无爱的婚姻,矛盾的性格让她在封建礼制的熏染和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走向了死亡。
赵晓艳王引萍
关键词:《金瓶梅》悲剧命运
明代宁夏诗歌中的黄河情结
2016年
明代宁夏地区军民迁徙,文士往来,使该地诗歌创作蔚为大观,其中尤以借黄河抒情言志的诗篇最具特色。面对古朴厚重的黄沙渡,远眺奔腾流走的黄河水,许多诗人都流露出无尽的情感。或悲世路多艰,或歌岁月慷慨,诗人们在一次次的感怀和抒写间,逐渐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黄河情结。在这种情结的驱使下,他们将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纯熟的技法投入书写黄河的诗歌创作中,使其在艺术境界和思想深度上都显现出殊异于前朝同类诗歌的新特色。
牟彪王引萍
关键词:明代艺术境界
从《女狱花》与《黄绣球》中的新女性形象看晚清时期的女性意识
2013年
《女狱花》《黄绣球》是晚清新女性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塑造了许平权、黄绣球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女豪杰形象,蕴涵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表现了晚清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女性意识与思想观念的崭新变化。新女性形象及其意识的出现,是一定的文学传统、文化背景及其民族心理的积淀和启迪,也是作家思想观念与创作动机的集中表现。
王引萍
关键词:《黄绣球》新女性形象
女性:被规范的存在——《恨海》二女性悲剧命运解读被引量:1
2005年
文章从《恨海》中二位女性的悲剧命运入手,进行文本的细读式批评,指出《恨海》是一个以男性中心意识营造起来的审美世界,战乱的因素、身不由己的订婚、封建礼教以及张棣华、陈仲蔼可能有的爱情贞节观念等,对悲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但都不足以成为悲剧最终完成的根本原因。造成张棣华和王娟娟命运悲剧的深层原因是,张棣华、陈仲蔼心中与小说家脑海中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
王引萍
关键词:《恨海》女性悲剧命运男权意识
冤魂复仇还是心理障碍?——试论《霍小玉传》中李益的悲剧结局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唐传奇中的名篇,《霍小玉传》的结局叙写历来备受争议。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悲剧终以痴心女子的冤魂向负心男子复仇而结束,不少论家认为结局的灵异化削弱了作品的现实性。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探究李益目睹霍小玉横死于前因而性格大变的可能,以及"鬼灵复仇""果报不爽"的集体潜意识对作者叙写这一结局的深层影响。
李慧雯王引萍
关键词:《霍小玉传》悲剧
近代中国妇女问题小说中的女杰形象及其审美意义
2009年
近代中国文坛产生了一批反映妇女问题的小说,其中塑造了不少中国女杰形象,她们大都具有崭新的思想品格和崇高的理想追求,敢于冲决封建礼教的牢笼,走出家门或国门,发挥才智能力于社会,以女性身份做成轰轰烈烈的事业,从而突破了传统女性形象的固有模式。这些形象虽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在她们身上,却反映了近代女性观的新变和先进女性的精神风貌,印证了女性价值及社会角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寄托着小说家等先进之士的理想人格。
王引萍
关键词:妇女小说女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