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以骅
-

-

- 所属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相关作者
- 张庆熊

- 作品数:160被引量:46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研究主题:现象学 序言 胡塞尔 宗教 哈贝马斯
- 邹磊

- 作品数:9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宗教 中国对外战略 先秦 两岸关系 中国公共外交
- 宋国友

- 作品数:116被引量:59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中美经贸关系 金融危机 特朗普 政府 经济外交
- 黄河

- 作品数:137被引量:71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 跨国公司 政治风险 国际政治经济学
- 沈逸

- 作品数:120被引量:41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网络空间 网络安全 全球网络 网络 秩序
- 改革开放对中国基督教的意义
- 2019年
- 各位尊敬的与会嘉宾和领导:大家上午好.我的发言题目是'改革开放对中国基督教的意义'。作为一位研究中国基督教的学者,对受邀参与包括此次会议在内的基督教两会的重大活动,深感荣幸。记得2014年8月5日我曾参加在上海召开的'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会上王作安局长和己故傅先伟长老分别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和基督教全国两会发表重要讲话。
- 徐以骅
- 关键词:基督教会西方基督教
- 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被引量:26
- 2010年
- 从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诞生以来,宗教一直是被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所长期忽视、边缘化甚至"放逐"的研究对象,然而,在当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宗教日益成为跨地区和跨国界现象。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或多或少均有宗教的背景和动因,因此"不重视宗教就无法理解国际关系"。
- 徐以骅
- 第十辑序言
- 2012年
- 人类进入21世纪,宗教以不曾料想到的方式猛然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热点”问题。三百年前,欧洲启蒙思想家宣称宗教将被科学取代。时至今日,这种“宗教消亡论”显得不那么与事实相符,而近年来出现的“宗教市场论”以及各种所谓“非世俗化”理论。
- 张庆熊徐以骅
- 关键词:宗教序言世俗化
- 特朗普与他的福音派高参们被引量:3
- 2019年
- 2016年6月21日,在争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战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房地产大亨特朗普(Donald J.Trump)和他的竞选团队就决定成立一"福音派咨询委员会"(Evangelical Advisory Board)为其助选,并视其为如当选后的高端政策咨询机构之一。这一松散且具有神秘色彩的政咨机构最初由26人组成,主要为福音派团体领袖和巨型教会牧师。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后,这些"福音派高参们"自然成了白宫的常客,在不少场合为特朗普站台,并成为特朗普亲近基督教福音派的代表性符号之一。2017年8月12日,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种族主义事件发生后,特朗普的不当言论招至广泛批评,并造成特朗普政府在其他领域的若干政咨机构的解散,但"福音派咨询委员会"仍继续运作,某些成员甚至为其辩护,引发争议。对该委员会的初步研究,有助于了解具有特朗普特色的共和党宗教外联策略及其基于宗教的政治基础。
- 徐以骅
- 关键词:特朗普
- 美国圣公会与中国社会
- 2014年
- 与在华其他新教公会相比,美国圣公会在信徒人数上并不占优势,但在教会界和社会上却最为声名显赫。美国圣公会通过其教会、教育和社会服务事工深度嵌入中国社会,型塑了中国基督教的基本格局和神学特点,参与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其重要影响毋庸置疑且至今犹存。本文采用较宏观的视角,从教会教育、教会人际关系以及教会政治参与来讨论在华美国圣公会对中国社会的多重嵌入,并对这一自上而下的社会嵌入路径作出简要评论。
- 徐以骅
- 关键词:近代中国社会教会教育
- 宗教与公共外交被引量:6
- 2014年
- 一自冷战结束尤其是"9·11"事件以来,宗教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急速提升,已成为各国国家安全与对外战略考量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各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考量中,宗教公共外交正在逐渐兴起。宗教交流作为民族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和情感层面的互动,其影响往往要比基于现实利益的政治结盟和经贸交流等更为深刻而持久,且宗教的公共性、社区性和草根性与公共外交的基本属性十分契合,
- 徐以骅
- 关键词:公共外交社区性多神信仰国际社会
- 揭开“基督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幕”——《唐代景教文献与碑铭释义》序被引量:1
- 2020年
- 基督宗教入华有所谓"四期说",即唐景教、元也里可温教、明天主教、清基督教,当年由陈垣先生和某些西教士如雷麦(C.F.Remer)等不约而同地提出,目前已成为中国基督宗教史的分期标准。其实坊间一直还有不少唐贞观九年(635)之前基督教来华的传说,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多马传入说,某法国学者甚至还以江苏连云港孔望山石崖的浮雕作为该说法的考古学佐证。然而尽管我们研究基督宗教入华的视野应超越景教碑,但目前要改写基督宗教入华的时间,显然还缺乏真凭实据。
- 徐以骅
- 关键词:基督宗教景教碑
- 评宗教与国家安全关联性研究的新著——《后冷战时代的宗教文明与国家安全》
- 2017年
- [编辑说明]本文原为《后冷战时代的宗教文明与国家安全》(刘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3月版)一书所撰的序言。宗教向来就与国家安全有着不解之缘,这是由宗教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宗教或宗教信仰可能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生存的核心价值观,与一般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相比更为持久,而且更缺乏弹性及不容忍妥协。
- 徐以骅
- 关键词:宗教价值观民族新著
- 乔纳森·爱德华滋的宣教理论与实践
- 2001年
- 加尔文主义神学与基督教宣教运动的关系是新教宣教运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且饶有兴趣的研究课题。人们如从加尔文主义神学的基本立场作主观推断,以为既然上帝的预定排除了人类的意志。
- 徐以骅
- 关键词:宣教印第安人北美殖民地千禧年
- 教会大学与神学教育被引量:1
- 1998年
- 在华教会大学作为宣教媒介,神学教育是其基本组成部分,被视为'宣教事业的冠冕'。然而随着教会大学的发展,尤其是它们向中国政府立案后,这些大学的神学院(或称宗教学院)非但未有发达,反而日见式微,甚至被裁并撤销,教会大学在实现其基本宗旨即造就教牧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开始受到责疑。教会大学神学教育的由盛而衰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宣教理想和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和冲突。
- 徐以骅
- 关键词:宗教教育中国基督教基督教思想圣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