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建
-

-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王仰麟

- 作品数:219被引量:7,046H指数:5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景观生态学 土地利用 景观 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变化
- 吴健生

- 作品数:171被引量:5,433H指数:4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变化 GIS 景观
- 刘焱序

- 作品数:90被引量:3,334H指数:3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生态 生态系统服务 恢复力 生态风险 源地
- 李卫锋

- 作品数:27被引量:1,07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 滇西北 生态效应 生态脆弱区
- 王剑

- 作品数:97被引量:274H指数:10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 研究主题:矿岩 页岩气 岩石 锚杆 喀斯特地区
- 中外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的脉络和进展被引量:13
- 2012年
- 社区参与是影响目的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学术界对社区参与旅游的关注和研究最先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但中国学术界和西方学术界对于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的缘起和历程有所不同。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得到旅游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纳入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框架之中。但总体而言,我国社区参与研究滞后于西方旅游学界,多是在西方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做出的反应性分析,前瞻性和原创性不够。
- 彭建王剑
- 关键词:社区参与可持续旅游旅游规划旅游扶贫
- LUCC框架下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3
- 2006年
- 研究目的:综述喀斯特地区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论: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研究较少,是LUCC研究的薄弱区域。⑵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和过程变化的研究刚起步,需要深入研究以解释其变化过程和空间差异。⑶在驱动力方面,对城市化、政策、制度以及全球化等因素及它们间如何共同作用于LUCC涉及较少。⑷如何建立具有良好空间表达能力并能反演LUCC历史过程和预测未来变化的模型,有待深入研究。⑸LUCC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福利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对此如何响应的研究将是喀斯特地区LUCC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 彭建蔡运龙
- 关键词:LUCC喀斯特地区
- 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情景模拟被引量:8
- 2022年
- 稳定、协调、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是维持区域自然生命系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面临生态系统所受的人为与自然干扰,有必要准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揭示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性提升路径。现有研究多叠加所有生态系统服务以评估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未能面向区域生态问题或生态需求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整合。研究提出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情景模拟框架,考虑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育、水资源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生态保护目标,选取代表性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生境维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洪水缓解、热带气旋缓解),基于不同典型浓度路径情景评估2018-2035年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结果表明,2018-2035年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空间格局基本稳定,尽管有所退化、空间异质性强。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的情景模拟表明,面向生物多样性保育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高风险区位于珠三角的深圳市、佛山市和江门市,以及粤西和粤东地区的湛江市、茂名市和揭阳市;面向水资源安全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高风险区位于珠三角的深圳市、中山市和江门市,以及粤西与粤东地区的茂名市、揭阳市和江门市;面向自然灾害防范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高风险区位于珠三角的深圳市与江门市、粤西与粤东地区的茂名市、湛江市和揭阳市,是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防范的关键区域。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应对策略应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应加强对生态用地尤其是红树林的保护及恢复,应对流域进行分级管控,因地制宜开展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应积极采取气候变化相关干预政策,优选低资源消耗低生态影响的绿色�
- 张子墨姜虹徐子涵丹宇卓叶玉瑶彭建
- 关键词:情景模拟生物多样性保育水资源安全
- 重庆市PM2.5浓度空间分异模拟及影响因子被引量:47
- 2015年
- 基于Arcgis平台,利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模拟重庆市PM2.5浓度分布,获取了高分辨率结果图.从重庆市环保局网上获取了17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2.5数据,利用16个监测点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路网数据、DEM数据和人口数据建立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利用剩余的1个监测点数据来对回归映射结果进行检验.按照模型设置的变量生成方法,对监测点建立多种尺度的缓冲区,提取变量数据,最终生成了56个变量.按照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的设置,56个自变量最终有3个变量进入PM2.5的回归方程,模型的R2逐步增大,且最终R2为0.84,模型拟合程度非常好.回归方程中,与研究区PM2.5浓度空间分布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是空气质量监测站点500 m范围内的农用地面积,然后依次是DEM和1 000 m范围内一级公路总长度,它们与PM2.5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依次是:0.695、-0.599和0.394.回归映射检验结果显示,检验点的误差率为2.7%,误差可以接受.回归映射结果显示,PM2.5浓度以高值分布于主城区,沿一级公路分布趋势明显,与高层紧密相关,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 吴健生廖星彭建黄秀兰
- 关键词:PM2.5GIS
- 贵州、云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01年
- 贵州和云南两省是我国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 ,在资源类型上有较大的共性 ,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使它们在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资源、区位、经济、宣传、旅游决策及人口素质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说明 ,对贵州与云南两省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 ,揭示了贵州旅游业发展落后于云南的内在机制和深层原因 ,并为进一步促进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
- 王剑彭建
- 关键词: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旅游业资源利用
- 深圳市农林土壤重金属累积现状及风险评价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为探讨深圳市农林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系统采集了深圳市菜地、果园、林地和荒地4种土地利用的52个土壤样品,测定了Cu、Pb、Cd、Zn、Cr、Ni6种重金属的全量,对深圳市农林土壤重金属20余年来的累积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初步的风险评价.结果发现,深圳农林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总体而言,Cu、Pb、Zn、Cr和Ni的累积较轻,Zn的最大含量尚未超过其80年代末背景值的最大值;Cd的累积最为严重,其最大含量已为背景最大值的16倍.以GB15618-1995为标准,对深圳农林土壤的重金属风险进行评价后发现,Cu的污染最轻,仅20%的菜地土壤超过国家一级标准,Pb50%超过国家一级标准,但尚未超过二级标准;Zn、Cr和Ni均有一定比例的样点超过二级标准,最少4%,最高50%,但未有超过三级标准的样点;Cd的风险最大,不仅有大量超过一、二级标准的样点,而且超过三级标准的样点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菜地、果园、林地和荒地土壤中Cd含量超过三级标准的比例分别为10%、23%、29%和50%).深圳农林土壤中的Cd污染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 郑茂坤谢婧王仰麟吴健生李俊杰彭建
- 关键词:重金属农业土壤林业土壤
- 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例被引量:18
- 2009年
- 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研究区,预测研究区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评估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土地淹没的影响以及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研究结果表明:(1)风暴潮加剧。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1m,100年一遇最高潮位重现期减为小于10年一遇。海平面上升后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最高潮位分别为3m和3.3m,威胁沿岸工程设施安全;(2)淹没沿岸土地。研究区内4816.2ha土地受到淹没威胁,占研究区面积的16.6%,其中以建设用地和养殖水域为主,分别占淹没区面积的近60%和30%,面临巨额经济损失;(3)生态价值损失在不同重现期潮位下分别达到1966.55万元/a、4472.92万元/a和5052.83万元/a,地均价值损失分别占深圳市地均GDP(2000年计价)的0.8%,1.1%和1.2%,使深圳市地均GDP(2000年计价)存在约一个百分点的潜在损失。
- 李猷王仰麟彭建刘珍环吴健生
-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基于空间概率面的山区居民地遥感信息提取被引量:8
- 2006年
- 根据地物之间光谱特征建立的基于知识的遥感居民地信息提取模型是目前居民地信息提取中最普遍的方法,但由于高程差异的影响,其在山区居民地信息提取中效果不理想。以云南省丽江市部分地区为例,在GIS支持下,通过构建多因素空间概率面的方式,综合运用地形和光谱特征信息实现山区居民地遥感信息提取。结果表明,地形差异是影响山区居民地信息提取精度的最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占所有影响因素的50%强;在光谱信息识别的基础上,引入地形这一辅助信息,运用空间概率面能够有效地改善山区居民地信息的提取效果,识别精度从57.5%提高到82.5%。
- 张源王仰麟彭建吴健生
-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广东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分区被引量:138
- 2017年
- 绿地生态网络是城市地域生态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分区管控则是实现省域绿地生态网络差异化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能够有效表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的生态本底与生态需求,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以土地利用开发程度、人口密度和地均GDP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基于供需分析提出广东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各区县生态本底和生态需求差异分为四大类型区:Ⅰ城市生态节点保育型,包含13个区县,包含潮州市湘桥区、汕头市金平区、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南沙区、黄埔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深圳市盐田区、罗湖区、南山区、肇庆市端州区、珠海市金湾区等,为生态本底好-生态需求高的区域,在建设中应重点关注城市大型绿地游憩、科教等社会-生态复合功能;Ⅱ城市生境斑块修复型,包含34个区县,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核心区及粤东沿海地区,为生态本底差-生态需求高的区域,在建设中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Ⅲ为城郊潜在节点重构型,包含21个区县,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江门、惠州、粤西沿海区域以及粤东中部,为生态本底差-生态需求低的区域,应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在产业空间重构的基础上,以城市反哺乡村,推进区域生态空间优化;Ⅳ城郊源地网络连通型,包含55个区县,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部地区,为生态本底好-生态需求低地区,应强化生态源地的保护,保障生态系统服务流向周边区域的持续输送。分区方案基本表征了广东省县域生态本底和生态需求的空间差异,能够为绿地生态网络建设提供规划指引。
- 彭建杨旸谢盼刘焱序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 基于图像阈值法的森林雪灾损失遥感估测——以云南省为例被引量:9
- 2013年
- 雪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生态干扰之一,会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并降低生态系统功能。利用2000-2011年SPOT NDVI长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基于SG滤波函数进行时序重建,采用灾后同期影像的图像阈值法,以常年多灾的云南省2008年雪灾为例,进行雪灾森林植被受损评估。评估结果与全国灾情月报中的云南省雪灾范围基本一致,全省森林雪灾受损面积达12.09%,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迪庆州、怒江州。对森林雪灾受损程度分析表明,全省重度受灾县7个,中度受灾县13个,轻度受灾县45个。对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条件的叠加分析表明,海拔3300~4000 m、坡度5~15°、处于东坡或东北坡中坡位的森林植被受损最严重。本研究有助于实现森林雪灾损失的快速评估,对有效规避次生灾害、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 吴健生陈莎彭建
- 关键词:森林植被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