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飞
作品数: 28被引量:35H指数:4
  • 所属机构:广东警官学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刘跃敏
作品数:11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警官学院
研究主题:写作 公安文书 法律术语 语义 党建
李科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警官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等教育 教师专业能力
吴月
作品数:37被引量:244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研究主题:地方政府 行政化 社会服务 公共行政 政府购买
《水经注》注疏方法考论被引量:1
2010年
成书于元魏中后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博采群书,以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料来注释经文。历代治《水经注》者著述众多,然大多注重研究所引文献,而对《水经注》独特的注疏方法、文献考证特点关注甚少。本文认为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文献资料注释经文,将文献典籍、民间传闻与实地考证互相印证,尤其是运用文字学知识,把地理名称的文字辨析(包括音、义、字形)与地理考证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水经注》之独特注疏方法,为后世注疏之学树立了一个典范。
张鹏飞
关键词:《水经注》
高校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再思考被引量:4
2010年
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传统文化缺失、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不够,甚至崇洋媚外、背离文化传统、传统道德观念淡薄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并指出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如何加强,关键在于对"中国文化概论"等相关课程的建设及改革,通过改进现有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创新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逐步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大学生的人格中,保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张鹏飞吴月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大学生思想
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策略被引量:5
2014年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部分地方院校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办学定位存在偏差、人才培养理念有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存在缺陷、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地方院校在建设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首先应转变传统人才培养观念,确定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而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课程为核心支撑的专业建设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方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张鹏飞
关键词: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
《水经注》徵引汉晋荆楚七碑考
2016年
《水经注》作为一部地书,虽然并非专门记载金石文献,但其著录金石文献极为丰富,其中尤其是于卷二十八《沔水注》、卷三十一《涢水注》、卷三十五《江水注》等卷中收录了汉晋时期荆楚地域七处古碑,尤为珍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及文化价值。本文试就《水经注》著录荆楚地域汉晋时期七碑予以集录考释,以充实荆楚文化研究之内容,亦冀能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
张鹏飞
关键词:《水经注》荆楚考释
郦道元生年考
2007年
关于郦道元之生卒年,其卒年已有定论,为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即公元527年。而关于其生年,自有清以降,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论。本文围绕《魏书》、《北史》以及《水经注》中有关史料,对郦道元之生年问题略做阐述和讨论。
张鹏飞
关键词:《水经注》郦道元生年
汉桐柏淮源庙碑考论
2015年
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过程中,地合南北,遍寻古迹,每至一处,有闻必录,广辑碑文,于注中就著录汉魏时期各种石刻文献众多,其中卷三十《淮水注》"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条载有"汉桐柏淮源庙三碑",为南阳地区汉碑之名品。"汉桐柏淮源庙三碑"之碑文内容、碑石之传承等,既能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亦充实南阳历史文化之内容。
张鹏飞
关键词:郦道元《水经注》
汉孝女曹娥碑考被引量:1
2014年
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过程中,地合南北,遍寻古迹,每至一处,有闻必录,广辑碑文,于注中就行旅所知共记载了秦汉以来至北魏各时期的碑碣、石刻、石室画像和摩崖题刻等各种石刻文献三百余处,其中载有汉末时之贞烈孝女、孝子之碑,其孝行感动世人,故多立碑以彰显其德,本文试就其中之一《汉孝女曹娥碑》,以碑主之生平、碑文之内容、碑石之传承等方面分而论之,以冀能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
张鹏飞
关键词:郦道元《水经注》孝行
片言只字 妙绝古今——《水经注》山水文学价值探析
2010年
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夹杂大量清丽可喜之山水景致描写,实为卓绝一世的写景佳作,在中国山水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山水游记散文的奠基之作。本文从《水经注》之写景内容、写景艺术、《水经注》与山水游记散文三个方面探析《水经注》之山水文学价值。
张鹏飞
关键词:《水经注》写景艺术
“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西晋诗歌艺术新变论
2010年
从"渐为新变"的泰始诗坛到"勃尔复兴"的太康、元康诗坛,最后到"变创新体"的永嘉诗坛,西晋诗歌艺术逐渐脱离了建安风骨之慷慨激越与正始文坛崇尚玄思的风尚,向结藻清英、繁缛绮靡、刻意追求形式技巧的形式主义风尚发展,形成了"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文学特征。并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可谓"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在中古诗歌发展史上开创了继往开来的诗歌艺术风尚。
张鹏飞
《水经注》徵引石刻文献刍议
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过程中,地合南北,遍寻古迹,每至一处,有闻必录,广辑碑文,于注中就行旅所知共记载了秦汉以来至北魏各时期的碑碣、石刻、石室画像和摩崖题刻等各种石刻文献三百八十六处,其中凡汉碑近百余、魏碑数十处、晋及宋...
张鹏飞
关键词:郦道元《水经注》石刻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