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党育
所属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所在地区: 河南省 焦作市 研究方向: 天文地球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秦勇 作品数:631 被引量:6,352 H指数:49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煤层气 煤 煤储层 煤层 沁水盆地 王文峰 作品数:95 被引量:977 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煤 地球化学 赋存状态 环境效应 淋滤 王明仕 作品数:88 被引量:734 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煤 砷 重金属 大气颗粒物 降尘 郑楚光 作品数:933 被引量:4,841 H指数:3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煤燃烧 煤 燃烧 汞 数值模拟 张军营 作品数:359 被引量:1,823 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煤燃烧 煤 汞 脱汞 吸附剂
二次生烃的蓝移现象 被引量:2 2002年 通过对 4件腐泥型煤及 3件腐殖型煤样品的热解模拟 ,对二次生烃中出现的蓝移现象加以探讨 ,得出主要结论为 :1 )“红移”和“蓝移”现象是芳香环缩合度、烃类生成量、从干酪根大分子网络结构中排烃速度这 3者的综合体现 ;2 )干酪根大分子结构的分子筛作用 ,是产生“蓝移”现象的直接原因 ;3 )“蓝移”现象与二次生烃迟滞效应密切相关 ;4)原始成熟度以及原始样品中壳质组或腐泥组含量共同控制“蓝移”程度 ,原始成熟度处于“生油窗”、同时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时 ,“蓝移”较强 ;5 )当有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含量的保证时 ,“蓝移”程度在“生油窗” 李田忠 秦勇 张有生 宋党育关键词:蓝移 二次生烃 荧光性质 烃源岩 干酪根 中国降尘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 2015年 在全面收集国内现有降尘重金属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应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全国范围内降尘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Hg、Cd、Cr、Cu、Ni、Pb和Zn的平均值均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降尘重金属非致癌日均暴露剂量排序为:手、口接触摄入>皮肤吸收>呼吸吸入灰尘量;降尘重金属非致癌风险排序为:As>Pb>Cr>Hg>Cu>Cd>Zn>Ni;致癌重金属致癌风险排序为:Cr>As>Ni>Cd。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指数与暴露剂量均大于成人,且As元素的儿童非致癌风险大于1。目前致癌重金属暂未对居民健康形成致癌风险。 李晗 王明仕 王明娅 曹宁 宋党育关键词:降尘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高煤级构造煤的XRD结构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1998年 通过17件构造煤和4件正常煤系列煤样的X射线衍射分析,深入探讨了构造煤基本结构单元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阐明了构造应力作用是促使煤单元面网间距减小和堆砌度及延展度增大的重要影响因素.构造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基本结构单元的演化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是煤田构造研究中进行应力-应变分析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姜波 秦勇 宋党育 王超关键词:构造煤 X射线衍射 构造地质 煤矿床 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层气聚散史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2002年 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对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层气的聚散演化史进行了定量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 ,模拟区煤层气聚散史可分为 4个演化阶段 ,即煤层气聚集作用微弱的第 1 ,2阶段、各种演化作用发育且聚集作用强烈的第 3阶段及以散失作用为主的第 4阶段 .区内地史中煤层气聚散演化作用强烈的部位其聚集相对较强 . 韦重韬 秦勇 傅雪海 姜波 李贵中 宋党育 焦思红关键词:煤层气 数值模拟 沁水盆地 地质条件 河南省PM2.5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2018年 PM2.5是影响河南省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秋冬季节灰霾污染严重。为了解河南省PM2.5污染的特征,对河南省的17个城市,运用统计学方法和ARCGIS技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2015年1月至12月,河南省17个城市日均质量浓度达标天数比例为57.16%,冬季整体污染严重,超标天数比例为73.68%,春季超标天数比例为44.37%,秋季超标天数比例为34.52%,夏季超标天数比例为20.08%。在去除气象记录的空气质量重污染日之后,周末的PM2.5平均值比工作日高8.04%,表现出"逆周末效应".PM2.5/PM10值在0.50~0.65之间,且PM2.5与SO_2相关性较高,表明河南省受传统煤烟型污染影响较大,粗粒子污染明显。PM2.5与PM10、SO_2、NO_2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河南省的污染主要是由燃煤及机动车尾气造成。由于温度及光照变化的影响,河南省PM2.5与03在不同季节呈现显著差异,其在冬季和秋季的相关性分别为-0.315(p=0.05)、-0.353(p=0.05),而在夏季的相关性为0.496(p=0.01),春季为0.003。 曹景丽 王明仕 韩文生 桂晨露 宋党育关键词:PM2.5 空气质量 煤及其燃烧产物中有害痕量元素的淋滤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2005年 通过对我国西北部上湾与石嘴山电厂原煤、底灰和飞灰中As、Pb、Cd、Se、Mo、Co和U等有害痕量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淋滤实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痕量元素在2套(6个)样品、3种淋滤介质、4个不同时间段获取的淋滤液中的浓度,对比不同元素间淋出率、60h的最大淋出率和淋滤强度的差异性,分析痕量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淋滤特性;通过对比元素在原煤和燃煤产物中的含量、60h的最大淋出率以及淋滤液中元素的浓度,参考相关地下水的环境质量标准对痕量元素的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As与Se的淋滤性较差,淋滤液中的最大浓度较低,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Pb与Cd在淋滤液中的最大浓度较高,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Mo与Co的淋出性好,淋出率高,同时淋滤液中的最大浓度是三类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5~10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最大. 宋党育 秦勇 张军营 王文峰 郑楚光关键词:痕量元素 淋滤 环境效应 煤 飞灰 用高温水解-离子色谱法研究贵州煤中氟质量分数 被引量:10 2008年 应用高温水解-离子色谱方法对贵州省11个煤样中的氟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与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高温水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了对比;并根据氟与灰分、砷、汞和氯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探讨了氟在煤中的赋存形态.结果显示贵州省特别是贵州西南部煤中氟的质量分数普遍高于我国其他地区煤中氟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属高氟煤区;高温水解-离子色谱法具有方便、快速、结果准确、实用性强的特点,是测量煤中氟质量分数的一种有效方法;贵州煤中的氟质量分数与灰分无明显相关关系,可以认为贵州煤中的氟并不是以无机形态赋存为主;贵州煤中的氟质量分数与氯、砷、汞质量分数之间也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刘雪锋 刘晶 宋党育 郑楚光关键词:煤 氟 赋存形态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大气主要污染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以2015年河南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气主要污染物数据进行分析.依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取占总方差85%以上的3个因子来反映空气的污染程度:1)PM_(10)、NO_2.2)CO、O_3.3)PM_(2.5)、SO_2.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52.049%;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5.306%;第三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3.947%.相关性分析发现:SO_2、NO_2与PM_(2.5)和PM_(10)的相关性显著,表明这几种污染物具有相似的来源;CO和O_3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可能由于CO和O_3均是光化学反应的重要参与物质,这也表明河南省存在一定程度的光化学污染.分析结果将有助于为环保部门大气污染物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王明仕 曹景丽 桂晨露 宋党育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大气污染物 基于压汞实验的煤中孔隙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压汞实验的煤中孔隙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压汞仪对待测煤样进行低压段和高压段压汞试验,并取得压汞数据;2)进行孔隙结构校正,包括:基质压缩效应校正、粒间孔效应和麻皮效应校正和孔隙形状效应校正;3)... 宋党育 李云波 何凯凯 吉小峰文献传递 利用有机膜产生羟基自由基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有机膜产生羟基自由基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硝酸纤维素膜为光催化材料,将硝酸纤维素膜置于水中,以太阳或者波长大于280nm的太阳灯为光源进行光照,使硝酸纤维素膜发生膜表面光化学反应... 邰超 张少栋 赵同谦 宋党育 冯磊 毛宇翔 齐永安 张国成 张立军 王娟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