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力强
-

-

- 所属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马瑾

- 作品数:225被引量:2,887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断层 失稳 地震活动 声发射
- 刘培洵

- 作品数:99被引量:584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声发射 失稳 温度 岩石变形 热红外辐射
- 马胜利

- 作品数:149被引量:1,219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声发射 断层 断层泥 汶川地震 地震
- 陈顺云

- 作品数:80被引量:408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温度 热红外辐射 岩石变形 MODIS 地表温度
- 陈国强

- 作品数:31被引量:18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岩石变形 热红外辐射 地表 遥测仪 遥测
- 超动态变形场长时间观测系统被引量:1
- 2019年
- 地震模拟实验通过稳态加载获得失稳滑动或破裂事件来模拟地震过程。实验中,稳态变形与失稳滑动交替出现。由于无法事先确定失稳发生的时刻与持续时间,且一次实验中有可能产生多次失稳事件,为了保证在极其短暂的失稳瞬间获得足够的数据以分析震源力学过程,数据采集系统需要从实验开始直至结束一直保持高速连续工作。一般的实验进程可能会持续十几h,因此需要巨大的存储空间。尽管还没有确切地了解失稳信号的频率上限,但以往的实验已经证明信号的频率会达到几百甚至几千Hz,所以采样频率应当达到MHz量级以上。在这种连续长时间获取高频数据的情况下,还要保持较高的信噪比。此外,以往的实验已经证明,震源力学场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难以用少数几个测点来描述,需要对几十个以上的测点进行同步观测。长时间连续记录、高分辨率高频采样与多点同步观测4项技术手段的联合使用对观测系统的技术指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文中研发了一套高信噪比的64通道、16位分辨率、4MHz并行采集频率、可以连续记录几十h的超动态变形场观测系统。利用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应变、声发射及位移等多种信号的同步采集,便于分析各种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 李世念齐文博齐文博
- 关键词:变形场
- 周期性层状介质中超声波传播的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了韵律层结构对弹性波波速和波形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韵律层结构对超声波传播速度有明显的影响,即当韵律层厚度小于某一个临界值时,超声波在韵律层中的传播波速迅速减小.
- 杨晓松马瑾刘力强
- 关键词:层状介质
- 文献传递
- 断层几何非均匀性对强震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 走滑断层在几何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断层面不连续、非规则体出现在各种尺度上.几何结构的非均匀性必然会影响断层带上的地震活动和地震破裂过程.关于断层带上非规则体对地震破裂过程的影响已有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但其对断层带上强震活...
- 马胜利陈顺云扈小燕王凯英刘力强
- 关键词:强震活动非均匀性
- 文献传递
- 复杂动力学过程双轴加载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复杂动力学过程双轴加载系统,包括压力试验机、液压装置和电子控制装置;其中压力试验机与液压装置和电子控制装置相连,接收液压装置产生的载荷力输送到压力试验机上的两个加载子单元,两个加载子单元组成十字结构对被测试...
- 刘力强陈国强郭彦双吴秀泉刘天昌
- 文献传递
- 从中国一些强震区震级频度关系看地震失稳判别问题
- 对中国1966年以来的大震区的震级频度关系进行研究后表明大震前单位时间段单位面积中的震级频度关系为线性。大震后则表现为非线性,后又逐渐转为线性。进一步追索临近大震时和大震后的震级频度关系。发现在有一定的台网基础的地区临震...
- 马瑾刘力强雷兴林
- 关键词:红河断裂带强震区
- 文献传递
- 多通道动态应变观测系统在地震模拟实验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研究实验变形失稳过程中的应变场快速调整阶段和岩石结构破坏过程中的复杂变形场,将高速、高分辨率、多通道的应变观测技术引入构造物理实验,搭建了用以观测瞬态变形场的多通道动态应变观测系统,形成了16Bit分辨率、96通道、3.4kHz采样速度、1με分辨率且连续记录的应变观测系统。通过观测断层失稳过程高速滑动阶段和裂纹扩展过程的力学场时空变化,发现断层粘滑失稳过程的演化具有3个特征阶段:预滑动阶段、高频震荡阶段和低频调整止滑阶段。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应变速率、频率特性、振幅等都具有自身特点;三维断层扩展模型的实验结果显示,岩桥区断层贯通是一个快速过程,先多点局部扩展,后跳跃式连接。在断层贯通之后,样品整体崩垮之前,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持续时间为几十ms。多通道动态应变观测系统填补了在地震模拟与岩石力学实验中应变观测频带的空缺,可以获得高密度、高精度的动态应变场,进一步研究瞬态应变场演化与应变波时空过程,为理解从缓慢递进变形到突发失稳释放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 郭玲莉刘力强刘培洵
- 周期性层状介质中超声波传播的实验研究
- <正> 实验研究了韵律层结构对弹性波波速和波形的影响。实验样品由双面平行并抛光的钢板和有机玻璃板相间叠置而构成韵律层。样品中的有机玻璃板厚度约为钢板厚度的两倍或为其1/2;从No.1至No.4,No.5至No.8,韵律层...
- 杨晓松马瑾刘力强
- 文献传递
- 粘滑与摩擦强度演化过程的微观力学机制分析
- 在板块运动和其他构造过程所引起的缓慢且稳定变化的构造应力驱动下,活动断层突发失稳产生地震被认为是重要的地震机制。目前的人类技术还很难直接详细地观测断层摩擦演化过程,因此通过实验模拟研究断层摩擦性质,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手段...
- 郭玲莉刘力强
- 文献传递
- 粘滑过程中的多点错动
- <正>最近十多年来,通过高密度宽频带台网对许多地震的观测发现,一些大地震并非只由一个震源引起,在地震的瞬间可能有多个震源存在。例如汶川地震就曾经被拆解为多个顺序发生的次级地震。那么在实验室尺度上的粘滑事件可能存在类似于天...
- 李普春刘力强郭玲莉刘培洵
- 文献传递
- 亚失稳准动态及同震过程变形场时空演化特征——实验与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断层亚失稳模型指出,在临震亚失稳阶段中各种物理量存在规律性的时空演化特征,控制这些物理参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震源的力学过程。为深入观测和分析该过程,文中介绍了一套自主研发的64通道、16位分辨率、4MHz采样频率、可并行连续采集的超动态变形场观测系统(UltraHi DAM),首次实现了在4MHz频率下对应变信号和声发射信号的同步采集。依托该系统对断层失稳变形的全过程,特别是失稳前几s到若干μs的瞬态变形过程,即亚失稳准动态阶段进行了精细、深入的观测,解析了相关的震源力学问题,获得以下认识:1)伴随断层局部卸载而出现的应变局部化加速是进入亚失稳准静态阶段的近场判据;2)亚失稳准动态阶段的应变场特征(应变调整)表现为以应变逐点的逐次加速和往复传递;3)准动态过程中每个子阶段都存在短暂的准备期,其可能有助于临震预测;4)一次断层失稳事件(实验室地震)可以伴随发生多次震源应变高频震荡以及对应的多次声发射事件。
- 李世念马瑾马瑾汲云涛郭彦双
- 关键词:变形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