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晏斌
作品数: 224被引量:745H指数:15
  • 所属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语言文字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尹立楠
作品数:3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当代汉语 同音词 标题 修辞 文革语言
王珊珊
作品数:1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当代汉语 词义 同音词 同形词
李欣
作品数:1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修辞 对偶 文革语言 文革 语言
李艳艳
作品数:5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认知心理 非自主动词 单音节 动词 自主动词
邹贞
作品数:19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词典编纂 流行语 普通话 社区词 例句
由“舍小取大”现象看南方方言对华语词汇的影响
2022年
“舍小取大”就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以语义范围较大的词或语素代替语义范围较小的词或语素,是独具华语特点的现象,与南方方言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文章从词和语素两个层面,分别选取典型案例,对此进行举例说明。由“舍小取大”现象及其与方言关系的视角看华语及其研究,能够促进和推动对相关语言事实的挖掘与梳理,以及与语言事实相结合的多角度研究。
刁晏斌
关键词:华语南方方言
试论不与动态助词共现的动词被引量:5
2009年
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动词由于自身表义、界性、结构、语体属性以及分布等方面的制约,而不与动态助词共现,它们在动词中占比较大的比例。这些动词主要是单音节、状中结构、述宾结构、"动+介"结构以及并列结构等几种类型,它们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共性特点,如词族性、历史传承性,它们的封闭性不是很严,有相当一部分的使用频率非常低。由不与动态助词共现的动词研究入手,可以找到新的动词分类角度,发现新的研究内容,同时还可以对整个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有所启示。
刁晏斌
关键词:现代汉语动词动态助词
对海峡两岸语言差异的重新认识被引量:5
2021年
对海峡两岸语言的差异有必要进行重新认识,应当提出并明确以下六组相互对待的概念:真性差异与假性差异、词典差异与实际差异、显性差异与隐性差异、完全差异与部分差异、共性差异与个性差异、历史差异与现实差异。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与没有认识到或处理好这六组概念及其关系有直接的关联。针对以上六组概念以及具体研究中相对应地存在的问题,在进行两岸语言对比研究时,应当力求做到"求真务实"。
刁晏斌
关键词:语言对比词汇
港澳台地区标准书面汉语的共性与个性被引量:11
2014年
在两岸三地或四地的标准书面汉语对比研究中,人们通常以港台、港澳或港澳台地区为共同的一方,来与大陆普通话进行整体性的对比,然而在突出两地或三地共性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它们的个性,由此而造成了一些研究以及认识上的空缺。港澳台三地标准书面汉语不仅有诸多共性表现,也有不少个性差异,二者结合,才能从总体上和个体上更好地把握它们各自的现实面貌及特点,而充分地认识到这些,对相关研究而言,无疑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刁晏斌
关键词:两岸四地
清末民初文言译本的语言研究价值——以林纾的文言翻译文本为例被引量:9
2018年
林纾的文言翻译作品在清末民初的文言译本中堪称典范,林译语言最主要的特点是崇古而又趋今,具有一定的杂糅性,"异质文言"与"欧化文言"的特质明显。对林译语言面貌及特点的归纳总结可以有助于我们借斑窥豹,促进此期整个文言译本认知体系的建构;抓住其过渡性特征,可以寻找、明确它与现代汉语的关联及一致之处,及其对后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以林译为代表的清末民初文言译本语言研究具有重大的汉语史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着眼于文言史,作为其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节点上的代表性语言形式,反映了传统文言最新的发展变化状态及样貌,是完整汉语文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现代汉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由典型文言到现代白话的重要通道或桥梁,同时也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特别是书面语)重要的直接来源之一。
刁晏斌刘兴忠
关键词:林译小说汉语史
现代汉语准词缀发展变化的几种模式被引量:20
2004年
准词缀是现代汉语中数量较多而又非常活跃的构词成分,文章总结了准词缀的五种发展变化模式,即向下型、向上型、倒马鞍型、马鞍型和平直型,最后对准词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说明。
刁晏斌
关键词:现代汉语准词缀语言发展
试论当今的语言暴力现象被引量:11
2008年
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这两个方面对当今的暴力现象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前者在校园语言、体育界用语、社会用语以及文人用语等中都有十分明显的反映,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沿用文革时期流行的暴力词语和大量使用詈骂性言辞这两个方面,文章呼吁人们同这些现象进行斗争,以求得语言的和谐。
刁晏斌
关键词:语言词汇语言暴力
张弓先生的修辞发展观——读《现代汉语修辞学》
2016年
在张弓先生的两部修辞学著作,即1924年的《中国修辞学》和1963年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中,贯穿着很强烈的修辞发展观,特别是后者,其论述更充分、体系更完整。然而,时至今日,在修辞学史的研究中,人们却鲜少提及张弓先生的修辞发展观及其贡献。张弓先生认为,修辞的科学体系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分类,二是发展;而就修辞的发展而言,又有两个重要的视点,一是历史,二是现实。在当今的修辞学(特别是修辞史)研究中,重新发现和认识张弓先生的修辞史观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刁晏斌
关键词:修辞修辞史
海峡两岸语言融合的历时考察被引量:12
2017年
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既有差异也有融合,就融合方面来说,着眼于大陆,大致经过了大量引进和趋于饱和这样两个阶段;着眼于台湾,则经过了贬损性引进和中立性引进两个阶段,并且有一个明显的从引进到吸收这样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两岸民族共同语融合的天平,由最初大陆向台湾一方倾斜,到现在基本平衡,普通话与台湾"国语"处于一种积极的双向互动之中。
刁晏斌
关键词:共同语普通话
华语的外来移植义与华语词典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被引量:4
2021年
这是作者华语词汇外来移植义研究系列的第三篇论文,文章首先以“政客、文凭”和“分享”为例,对华语外来移植义的具体所指及表现作进一步的说明;然后以目前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华语词典《全球华语大词典》为例,分析其所存在的与外来移植义相关的问题,包括未列词条、未列义项和释义不当;最后给出对策与建议:一是全面加强华语词汇研究,二是调整华语词典编纂的观念、思路及模式,提出应摆脱《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限制与束缚,以具体的语言事实为收词、立项及释义的依据。
刁晏斌
关键词:华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