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悦
-

-

- 所属机构:上海市气候中心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周顺武

- 作品数:153被引量:1,07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降水 夏季 时空分布特征 大气环流
- 杨涵洧

- 作品数:24被引量:29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旱涝急转 降水 全球变暖背景 副热带高压 HADLEY环流
- 王传辉

- 作品数:47被引量:45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降水 汛期降水 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量
- 史军

- 作品数:94被引量:1,426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长江三角洲 气候变化 气候特征 气温变化 气温
- 穆海振

- 作品数:69被引量:45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气温 城市化效应 降水
- 崇明生态岛气候变化及影响评估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基于上海崇明气象站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等数据和主要天气现象记录资料,利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崇明生态岛主要气候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6年期间,崇明气温显著上升,高温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增加;降水量显著增多,暴雨日数增加,小雨、中雨和大雨对全年总降水量的贡献下降,而暴雨和大暴雨的贡献增加;风速显著减小,大风日数和极端最大风速减少;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明显减少,雾日数增加。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崇明作物无霜期初日提前,终日推后,无霜期日数增加,有效积温增多,人体舒适度日数增加。但气候变化会导致当地风能资源减少,大气环境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研究结果可为绿色、平安崇明建设和世界级生态岛的可持续发展布局提供借鉴。
- 穆海振史军杨涵洧马悦徐卫忠张皓
-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环境
- 近54年辛集市气温及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14
- 2014年
- 根据河北省辛集气象站近54a(1957-2010年)的月平均地面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别从气温及降水的趋势变化、周期变化、突变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市近54a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4a来辛集市年平均气温、各季平均气温及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季增温趋势最明显,夏季增温幅度最弱,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而极端最高气温下降,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小;2)在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和冬季气温表现出准2~3a的显著年际变化周期,年平均和春季气温还表现出准7a的显著年际周期特征;3)该市年降水量近54a来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4)年和夏秋季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均表现出准3~4a的周期特征,而在春季准7a的年际振荡贯穿始终;5)辛集市的气温变化趋势以及突变开始时间与全国、河北省以及石家庄地区近50a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但该市的降水量变化则略有不同,降水量变化的长期趋势不显普且突变不明显,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差异性较大。
- 王书冰周顺武马悦王传辉
-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
- 云辐射强迫效应对热带气旋发展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WRF-ARW模式,进行云辐射强迫效应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发展和结构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辐射强迫效应主要通过改变TC云区的辐射分布影响对流活动,进而影响TC的发展和结构。在TC发展阶段,TC内区对流云区云顶的强烈辐射冷却作用和云层内部的辐射增温过程降低了TC中上层的静力稳定度,中下层的变化相对不明显。总体上考虑云辐射效应的试验更易激发出更多更强的对流活动,有利于TC的发展及TC尺度的增大。鉴于云辐射强迫对TC的影响,在TC数值预报中需要更加重视云辐射强迫效应。
- 葛旭阳许可马悦徐海明
- 关键词:热带气旋气旋发展
- 中国东部地区近50年地面比湿变化特征
- 本文基于中国东部地区(110°E以东)315个站近50a(1963-2012年)的地面观测资料,比较了冬、夏季地面比湿(以下简称比湿)的时空分布异同;分析了地理因素(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对比湿空间分布的影响;探讨了降水...
- 马悦
- 关键词:地理因素降水气温
- 文献传递
- 中国东部地区冬夏季地面比湿对变暖的响应
-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315个台站近50 a(1963—2012年)月平均地面观测资料,揭示了东部地区冬夏季地面比湿对区域尺度增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50a东部地区冬季比湿呈现一致上升趋势,且趋势值在秦岭—淮河北部明显高...
- 马悦周顺武葛旭阳
- 关键词:地面气温
- 文献传递
- 全球变暖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极端高温时空演变特征
- <正>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2000站的逐日气温数据,对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1961-2015年夏季极端高温进行突变检测,并研究其突变前后夏季极端高温的时空变化特征。总体上,长三角地区夏季极端高温存在年际、年代际的...
- 杨涵洧马悦史军穆海振
- 文献传递
- 2020年上海梅雨异常特征及延伸期预报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上海观测站降水资料,对上海2020年超强梅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大气低频特征的延伸期预报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 2020年上海梅雨量为2000年以来最多。(2)受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位相和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的影响,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强盛且稳定少动,其西侧转向的水汽输送偏强加之中高纬地区Rossby波列的传播引起中低层天气系统(槽、脊等)的变化,引发冷空气活动,也对副高的北抬起到了抑制作用,造成梅雨期偏长,雨量偏多。(3) 2020年梅雨期降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准双周振荡特征,4次强降水过程均对应低频降水的峰值。沿Rossby波低频活动通量方向移动的低频波列南下,并与低频反气旋对峙于长江流域,导致多轮强降水。基于大气低频特征研发的延伸期预报方法较为准确地预报出2020年上海入梅首场强降水过程。
- 信飞信飞王蔚马悦
- 关键词:低频振荡延伸期预报
- 长江三角洲梅汛期降水与大气环流季节内演变的关系及延伸期预报被引量:3
- 2022年
- 基于1981—2020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62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及NCEP/NCAR全球大气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梅汛期降水与前期大气环流季节内协同演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时空投影方法(STPM)构建了针对该地区梅汛期降水的延伸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梅汛期降水存在显著的10—80 d季节内振荡,且振荡强度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年际变化,降水量越大对应的季节内振荡越强。(2)梅汛期降水发生前15—10天大气环流发生季节内调整,热带低频对流活跃并出现经向传播,在西北太平洋、长江流域至黄淮—日本海的对流层低层(高层)激发反气旋(气旋)—气旋(反气旋)—反气旋(气旋)的低频波列,建立起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配置,长三角地区对流增强;大气低频响应导致南亚高压季节内南北振荡和东西进退明显,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长三角东南侧稳定维持,上述低、中和高纬度环流的季节内动态协同演变共同促进了该地区梅汛期低频降水的发生。(3)将影响梅汛期降水的前期大气环流季节内动态演变过程作为预报因子,基于STPM方法训练得到长三角梅汛期降水的延伸期逐候预报模型,近10年的独立回报评估显示该模型对梅汛期未来10—25 d降水有较高的预报技巧。
- 马悦信飞信飞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梅汛期延伸期预报
- 一种陆空两栖无人车与无人机一体化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陆空两栖无人车与无人机一体化装置,包括无人机机体,无人机机体连接有四个机臂,机臂的上端面固定有无人机电机,无人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无人机桨叶;机臂的下端面固定有无人车电机,无人车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无人...
- 尹泽凡王佳循郑梦寒付景枝范嘉宇马悦苏东彦陈胜
- 全球变暖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夏季高温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2000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运用高温日数、平均高温度数以及日最高气温这3个指标刻画1961~2015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的夏季高温时空演变,并在对上述指标进行突变检测的基础上,比较其转折前后的夏季高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长三角夏季高温指标在2000年左右存在气候突变,2000年以后夏季高温日数和强度出现显著上升;(2)较之2000年前,2000年后的高温度日数的分布型更为集中,前三个EOF模态解释方差均有所上升,EOF1分布较为相似,EOF2不再呈现带状分布,EOF3局地性特征减弱;(3)2000年后的长三角夏季高温日数增长明显,年平均高温日数达到20 d以上的区域向北扩展至32°N附近,向东扩展至往浙江东部沿海;年平均高温日数达到30 d以上的区域更扩展至31°N以南、121°E以西所有地区,高温日数最多可达近50 d;(4)2000年后高温度日数呈明显增加,从2000年前的10~20℃·d增加到20~50℃·d,以30~31°N一带增长最为显著。浙江中部和南部地区在2000年后高温日数增长明显,但高温强度增长较弱;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地区高温日数和强度均增长明显。
- 杨涵洧马悦史军
- 关键词:全球变暖长江三角洲夏季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