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燕萍
-

-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杨继勇

- 作品数:118被引量:82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耐药性 血流感染 大肠埃希菌 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 沈定霞

- 作品数:152被引量:1,52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 AMPC酶 细菌
- 叶丽艳

- 作品数:86被引量:781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耐药性 血流感染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分析 血培养
- 张有江

- 作品数:60被引量:5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分析 血培养 肠杆菌科
- 周光

- 作品数:65被引量:65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 AMPC酶
- 浅谈微生物检验科室加强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被引量:14
- 2013年
- 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微生物科室和临床科室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分析微生物科室与临床科室目前存在的衔接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做好互相沟通衔接的对策措施。(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375-376)
- 罗燕萍杨继勇
-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医院科室微生物学技术
- 环丙沙星使用量与大肠埃希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6
- 2005年
- 目的了解我院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变迁和现状,并探讨其发展与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10年中8种抗菌药物的年用量与这些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抗菌药的DDDs,并用直线回归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0年中8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变化趋势不同,AMP、PIP、CFZ、CTX的使用频度总体呈波浪下降态势,CIP、CAZ呈上升态势,GEN、AMK用量变化不大,但大肠埃希菌对这些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增长态势,只有CAZ和AMK对大肠埃希菌,敏感性>90%;对耐药率和DDDs做相关性分析,其中只有CIP组数据显示:用量与耐药率的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且与其他5种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关;其他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994~2003年间大肠埃希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长,CIP使用量的变化不仅与它本身的耐药性变迁相关,也与其他5种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 裴保香罗燕萍王睿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抗菌药物用量
-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状况调查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调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状况 ,探讨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临床已分离的 84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病人、危重病人、术后病人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 ,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 ,次之为伤口 ;感染持续时间在 2 0d以内的为 71.43% ;抗感染药物选用范围广 ;药敏报告推荐品种中 5 0 %是耐药率较高的 ,参照药敏用药率为 42 .0 1%。结论 :调整药敏品种 ,提倡序贯疗法 。
- 裴保香罗燕萍周践周筱青朱小红宁静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医院感染易感人群
- 医院餐厅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属带菌调查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并分析餐厅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属携带状况、菌型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某医院7个餐厅工作人员的1007份查体便标本进行增菌和分离,对可疑沙门菌属进行生化、血清学分型鉴定,并采用K-B纸片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该医院餐厅工作人员沙门菌的总携带率是4.37%,有B、C1、C2、D1和E4等血清群;肠炎血清型出现多耐药菌株。结论该地区餐饮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属的携带比较严重,应加强健康检查和食品卫生培训。
- 叶丽艳程倩梁新秀王磊利罗燕萍
- 关键词:沙门菌属餐厅健康携带者耐药性
- 铜绿假单胞菌mexA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构建mexA基因的原核载体,为进一步表达MexA蛋白奠定基础。方法从临床分离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抽提DNA,经PCR扩增出mexA1基因与PUC18克隆载体连接,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再以PUC/mexA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mexA目的基因,克隆至质粒pQE30中,构建表达质粒pQE30/mexA,构建的表达质粒pQE30/mexA转化大肠杆菌M15,培养后提取纯化重组质粒pQE30/mexA酶切鉴定。结果获得长约1.5 kbPCR mexA1产物,酶切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UC/mexA1已成功地克隆了mexA1(1.5 k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与PAO1/mexA1序列相同,构建的表达质粒pQE30/mexA酶切鉴定,与插入pQE30的目的基因mexA(1.2 kb)片段相符。结论含mexA(1.2 kb)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表达MexA蛋白奠定了基础。
- 程小平沈定霞罗燕萍周光陈荣权秋宁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龄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V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6月医院确诊断为VAP的123例高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查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4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6.8%,革兰阳性菌占13.2%;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4.4%、鲍氏不动杆菌占17.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4.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7.6%;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8.6%;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高龄VAP的主要病原菌,应加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曹萌邹琳罗燕萍杨继勇张智健孙宝君
- 关键词:高龄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
- 检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碳青酶烯酶及整合酶基因被引量:38
- 2008年
-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的碳青酶烯酶及整合酶基因。方法从70株对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中用PCR方法测定碳青酶烯酶OXA23类、OXA24类、OXA51类和OXA58类基因及Ⅰ类和Ⅱ类整合酶基因,对扩增阳性的碳青酶烯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获得OXA-23类基因阳性56株,占80.0%,OXA-58类基因阳性1株,仅1株菌OXA51类基因阴性;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61株,占87.1%,未测得OXA24类碳青酶烯酶和Ⅱ类整合酶基因;序列分析提示分离的CRAba为OXA-23型和OXA-58型,所测菌株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耐药,对多黏菌素B一致性敏感。结论新近出现的CRAba菌株主要是以Ⅰ类整合子携带的OXA-23型碳青酶烯酶。
- 沈定霞闫中强罗燕萍曹敬荣
-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酶烯酶整合酶基因
- 211株肠球菌属细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特征被引量:70
- 2004年
- 目的 了解肠球菌属对 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6 5株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耐药率分别为 89.2 %、85 .1%和 78.5 % ;14 6株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耐药率分别为 7.2 %、3.8%和 3.9% ,粪肠球菌对磷霉素的耐药率为 2 .8% ;粪肠球菌对高浓度链霉素耐药率 (6 0 .1% )比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 (4 5 .3% )高药 15 % ,与粪肠球菌相反屎肠球菌对高浓度链霉素耐药率和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5 0 %和 80 .6 % ;2 11株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部敏感 ,值得注意的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高达 78.8%和 95 .3% ;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呋喃妥因、喹诺酮类、高浓度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 ,而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高浓度链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低于粪肠球菌。结论 粪肠球菌对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磷霉素 ,作用于核酸合成的药物利福平、喹诺酮类的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作用于微生物酶系统的呋喃妥因较敏感 ;屎肠球菌对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 (除红霉素外 )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及氯霉素?
- 罗燕萍白立彦李俊玲许淑秀
- 关键词: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耐药性
- E试验检测4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探讨体外试验如何更准确检测该菌耐药性。方法:用E试验检测42株临床分离菌株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性,分别于培养24h和48h记录结果。结果:无论培养24h还是48h,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复方磺胺甲噁哑、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药敏试验延长至48h判读结果,部分在24h敏感的菌株抑菌区内可见小的耐药菌生长。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所试5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治疗时应采用联合用药。延长药敏培养时间可检出更多生长缓慢的耐药菌株。
- 张军民罗燕萍张有江赵莉萍白立彦
- 关键词:E试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抗菌药物敏感性
- 衰减子基因突变导致临床大肠埃希菌高产头孢菌素酶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一株大肠埃希菌中衰减子基因突变对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表达以及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用三维试验、等电聚焦、酶抑制试验以及微量稀释法等对临床分离的一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表型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以及比对等方法对调节基因进行扩增、分析,并把调节基因克隆到pCAT3-basic(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上,用酶联免疫法(直接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间接法)等方法对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与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K-12AmpC基因相比,受试菌的衰减子区出现了4个碱基22C-T,26、27TA-GT,32G-A的替换。该株菌三维试验阳性,等电聚焦以及酶抑制试验表明该菌株能产3种等电点(PI),分别为5·4、8·2及9·0的β-内酰胺酶,等电点为9·0的β-内酰胺酶能够被氯唑西林抑制而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微量稀释法检测表明,该菌株不但对多种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且对头孢吡肟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敏感。把它的AmpC调节基因成功地克隆到报告基因载体pCAT3-basic中,直接和间接检测表明突变的调节基因表达CAT蛋白的水平比敏感菌株调节基因高约10倍。结论大肠埃希菌衰减子突变能够导致AmpC基因高表达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表现耐药。
- 管希周刘又宁罗燕萍佘丹阳陆思静周光陈良安
- 关键词:埃希氏菌属头孢菌素酶突变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