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沧金
所属机构: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所在地区: 广东省 广州市 研究方向: 政治法律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潘浪 作品数:3 被引量:6 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二战前 马来亚 泰米尔人 社会状况 政治生活 李群锋 作品数:3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华人社会 总会 德教 梁旺兵 作品数:41 被引量:322 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 外国游客 跨文化 跨文化旅游 民族社区 欧阳班铱 作品数:2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华人 信仰 马来西亚华人 宗教 真空 刘永连 作品数:86 被引量:151 H指数: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海疆 东沙群岛 主权维护 晚清 地方政府
21世纪以来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在华商业网络的发展 2023年 进入21世纪,在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关系得到良好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马来西亚国内华裔商会的联合总机构,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在华商业网络经历了“全面交流”“深化发展”和“稳中求进”的发展阶段。这些发展阶段既有中马关系的影响,又是商会组织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还受马来西亚华人对华经济与文化认同的双重推动。 任梓铭 石沧金关键词:商业网络 日据时期马来亚印度人的独立运动简析 2009年 马来亚印度人是经济上较为贫困、政治上影响较小的族群,他们在马来亚社会处于边缘化的境况。'二战'初期和日据时期前,马来亚印度人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与日本人的互相利用下,马来亚印度人的独立运动兴起。马来亚印度人参加独立运动,还有着复杂的现实因素。独立运动期间,印度人与日本人之间产生了矛盾与分歧;印度人内部也存在分裂与内斗。日据后期,印度独立同盟和临时政府对马来亚印度人的领导和统治变得日益暴虐。马来亚印度人的独立运动是一场失败的民族主义运动,它的性质较为复杂,不过还是具有较为强烈的正义性和积极意义。 石沧金关键词:日据时期 马来亚 印度人 简析新马地区早期华人银行的帮派色彩 被引量:1 2005年 The factionalis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nks by overseas Chinese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are demonstrated not only in their foundations,but also in the course of their management.Its origin lies in its factionalist quality of their economy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 Chinese communit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those characteristics faded. 石沧金关键词:华人银行 帮派 马来西亚华人妇女社团组织简析 被引量:2 2005年 马来西亚华人妇女社团组织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华人妇女社团组织的形式主要有:专属女性的妇 女社团、妇女组或妇女部、华团青年组织中的妇女组织、最高领导机构华总的妇女部门。不同华人妇女社团组织有简单或 复杂的内部机构系统。华人妇女社团组织活跃的社会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功效。 石沧金关键词:妇女组织 马来西亚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的转变及原因分析 2024年 “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及共建伙伴的经贸合作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已经度过了十年的时间,尽管马来西亚由于国内政府更迭调整了应对“一带一路”的策略,但在根本上仍然坚持务实主义的外交政策来处理与中国的经济关系。通过对十年来与马来西亚对待“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的调整与发展以及对华政策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更好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赵新雷 石沧金关键词:经济关系 务实主义 “海外华人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3年 高伟浓 石沧金关键词:华侨 华人 移民史 试析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与祖籍国关系的演变——以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为例 被引量:4 2006年 从早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来亚华侨社团与中国之间是联系密切的侨民社团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此后,由于马来亚华侨社会发生了本质性转变,当地华人社团与中国的关系转变为外国公民社团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期间,由于种种因素,双方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中马建交,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双方的关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本文概述各个历史时期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演变,探讨两者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作者认为,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对华人社会和中国而言都是积极的因素,双方日益密切的联系,加强了当地华人社会与中国,乃至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良好关系。 石沧金关键词:华人社团 华人社会 神旨与人谋之间--新马地区德教会历史上的“丁未年事件”探讨 1967年南洋德教总会停战的要求,使其属下各阁纷争不断.'丁未年事件'改变了德教发展格局,究其原因则是德教蓬勃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实质是德教理性化的尝试,虽然失败,但德教会仍然不停的改变自我,以适应时代要求. 石沧金 李群峰关键词:德教 文献传递 马来西亚华人商会组织发展简析 被引量:3 2005年 马来西亚华人商会组织的繁荣发展是在1890年后。1890年后,华人商会组织的发展顺应当时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已经出现的联合的趋势,打破行业和帮派局限的各地中华(总)商会的相继成立。华人商会组织的领导组织马华商联会对马来西亚华人商会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石沧金关键词:华人 商会组织 观音信仰海外传播和发展探析 2023年 观音是海外华人社会中最为流行并最有影响的中国民间神祇之一。华侨华人很早就将观音信仰带到海外,并传播到全世界,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二战后,海外观音信仰呈现在地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特点。华侨华人大多是在世俗化和民间化的寺庙中奉祀观音,同时,华侨华人佛教道场通常也都会敬奉观音。另外,一些混杂释道儒三教的民间教派也奉祀观音。秉持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华侨华人观音庙往往是慈善道场。基于观音信仰,闽粤等地侨乡与海外华侨华人之间建立了较为密切的文化联系。以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为纽带,在“再华化”因素推动下,海外华人既加强了对观音信仰的情感认同,也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曹源清 石沧金关键词:华侨华人 观音信仰 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