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震先
作品数: 30被引量:78H指数:5
  • 所属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张学庸
作品数:255被引量:860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单克隆抗体 胃癌 胃癌细胞 肿瘤
胡家露
作品数:199被引量:832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癌 单克隆抗体 幽门螺杆菌 异型增生
樊代明
作品数:846被引量:3,903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胃癌细胞 单克隆抗体 肿瘤
陈希陶
作品数:79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胃肿瘤 胃癌 胃癌单克隆抗体 抗原
吴觉平
作品数:15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胃肿瘤 LAK细胞 胃癌 单克隆
胃癌相关抗原MGd1-Ag在消化道肿瘤血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对386例消化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正常人血清中一种新的胃癌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如以正常人组检测OD值的均数加二个标准差之和作为判断肿瘤的阴性阈值。阳性率分别为,食道癌14.3%,胃癌45%,结肠癌50%,直肠癌18.6%,肝癌、胰腺癌则为阴性。166例良性消化系疾病总假阳性率为18.7%,41例正常人仅1例阳性。实验结果提示血清中MGdl Ag的检测对胃癌结肠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张积仁张学庸陈希陶牟震先胡家露樊代明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血清诊断单克隆抗体
反向间接血凝法测定血清中MG_7、MGd_1抗原的价值
1993年
恶性肿瘤的血清学诊断多以放射性同位素法和免疫酶法为主,由于操作复杂,受仪器、试剂的限制和同位素半衰期的影响,不便于基层推广使用。本研究应用RPHA法测定人血清中MG_7、MGd_1抗原(MG-AgS),探讨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戴林张学庸牟震先吴党平樊代明
关键词:血清诊断MG7MGD1抗原
LAK细胞在单克隆抗体介导下的抗癌作用
1995年
目的:探讨增强LA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新方法.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再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后诱导的LAK细胞为效应细胞,采用4-h ̄51Cr释放法检测了其对胃癌细胞KATOⅢ的杀伤作用及加入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Gb2后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单抗MGb2和LAK细胞产生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可以明显增强LAK细胞的抗胃癌作用(约100%,P<0.01).此作用在单克隆抗体浓度为0.01mg/L时出现,2mg/L时达到高峰.制备LAK细胞时IL-2的浓度,不仅影响LAK活性,也影响着相应的ADCC效应.结论:利用单抗MGb2和LAK细胞产生的ADCC效应可以明显增强LAK细胞的抗胃癌作用.
毕锋张学庸牟震先吴觉平樊代明胡家露
关键词:胃肿瘤LAK细胞单克隆抗体
新肿瘤相关抗原MG-Ags在直肠癌血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1年
用MG系列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法对直肠癌、良性肠道疾病及正常人血清中一组新的肿瘤相关抗原(MG-Ags)进行检测,并观察其手术前后血清中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以25名正常人血清MG-Ags检测OD值的均数加3个标准差之和,作为判断肿瘤的阳性阈值,直肠癌患者33例MG-Ags检出阳性率为69.7%,良性肠道疾病25例假阳性率仅为4%。对5例行直肠癌切除术的MG-Ags阳性病人,术后8~10天检测血清中MG-Ags水平明显降低。实验结果提示,MG~Ags检测对直肠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积仁张学庸陈希陶牟震先胡家露
关键词:直肠肿瘤抗原
贲门癌胃镜、B超检查与手术结果的对比被引量:4
1997年
为探讨胃镜、B超检查对贲门癌术前评估价值,对131例贲门癌胃镜、B超检查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其肿瘤部位、大小和转移情况。结果示:胃镜直视诊断率为94.65%,与术中所见完全符合率65.98%;B超与手术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69.01%,且显示病变长度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果提示,胃镜和B超检查能比较准确地了解病变的范围、大小和转移情况,对术前评估肿块能否切除、切除范围及预测疗效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周绍娟顾雁樊代明丁杰胡家露牟震先
关键词:贲门癌胃镜检查B超超声波诊断
胃癌单克隆抗体MGb1在肿瘤患者血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1990年
作者应用刀豆凝集素与单克隆抗体MGb1 ELISA夹心法对238例肿瘤患者、良性疾病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清进行检测,以探讨检测MGb1相应抗原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结果显示:单抗MGb1相应抗原在多种肿瘤患者血清中均可检出,其阳性率如下:胃癌患者为48.5%,结肠癌为70.0%,直肠癌为38.1%;卵巢癌为30.0%,肺癌为29.6%,肝癌为35.3%;51例良性疾病患者假谢性率为13.7%;正常人为6.3%。其中胃癌、结肠癌患者与良性疾病患者比较,相差显著,对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张积仁张学庸陈希陶樊代明牟震先胡家露
关键词:胃肿瘤结肠肿瘤单克隆抗体
胃癌研究二十年被引量:2
1998年
<正>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大约每2~3分钟就有一名中国患者死于胃癌。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胃癌发病率很低,对胃癌的研究不十分重视。因此,研究胃癌成了中国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对胃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不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故早期诊断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但是。
樊代明张学庸牟震先胡家露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生物指标抗原
I[*131]标记单克隆抗体MG[*v7*]胃癌阳性显像的临床研究
高汝桢牟震先贾同文
关键词:碘131肿瘤抗体同位素标记单克隆抗体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肿瘤相关抗原LIMA和MG_7-Ag的表达及与胃癌关系的免疫组化研究
1989年
肠上皮化生与胃癌间的关系至今尚无定论。部分人发现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可随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增高,如年龄的增大、慢性胃炎程度的加重等,认为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不大。但也有人认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是病理组织学上的渐进过程,其中以大肠型肠化与胃癌的关系密切,故把肠上皮化生视为癌前病变。本文应用从大肠癌中提取物制备的抗大肠型粘液单抗(Large Intestinal Mucin Antibody简称LIMA)
乔泰东樊代明陈宝军张学庸陈希陶牟震先胡家露赵建业Jeng Ma
关键词:肠上皮化生胃癌免疫组化胃粘膜
冷冻治疗对直肠癌病人免疫功能的调节被引量:9
1990年
用OKT系列和Ia单克隆抗体和免疫荧光技未测定11例不能手术的晚期直肠癌病人周围血OKT_3,OKT_4,OKT_8和Ia阳性细胞白分率并与16例正常人作对照,比较冷冻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Ia阻性细胞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冷冻术前患者周围血OKT_3和OKT_4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但OKT_8阳性细胞增加(P<0.01);OKT_4/OKT_8比值明显减少(P0.01)。这些结果提示晚期直肠癌病人免疫平衡明显失调,OKT_8阳性细胞增加可能与肿瘤分泌的肿瘤抗原特异牲抑制因子有关。冷冻治疗后,OKT_4和Ia阳性细胞明显增加,OKT_4/OKT_8比值虽没有恢复正常,与冷冻前比较,有所增加。提示冷冻治疗对宿主免疫平衡的调节起一定作甩。血清IgA ,IgM,IgG在冷冻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但与正常人比较:显著增加,其意义还不清楚。
张忠兵张学庸陈希陶胡家露牟震先范平顾宝清高志清
关键词:直肠肿瘤冷冻治疗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