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辛斌
-

-

- 所属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所在地区:湖北省 荆州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陈大庆

- 作品数:308被引量:2,065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鱼类 长江上游 长江中游 四大家鱼 鱼类资源
- 刘绍平

- 作品数:266被引量:1,617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鱼类 长江上游 长江中游 江段 四大家鱼
- 王珂

- 作品数:106被引量:768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鱼类 水声学 长江中游 鱼类资源 三峡水库
- 汪登强

- 作品数:136被引量:861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鱼类 微卫星 草鱼 线粒体DNA 长江中游
- 刘明典

- 作品数:92被引量:33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鱼类 浮游植物 鱼类资源 群落结构 江河
- 草鱼亲子鉴定微卫星荧光多重PCR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草鱼亲子鉴定微卫星荧光多重PCR的方法。所述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1、草鱼个体DNA提取;2、草鱼多态性微卫星引物的筛选;3、草鱼微卫星多重PCR条件的优化和扩增;4、亲子鉴定。本发明利用微卫星标记与多重荧...
- 汪登强蒋菁菁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刘明典王珂李树华
- 文献传递
- 三峡库区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1
- 2017年
- 为了解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以便为汉丰湖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12月、2015年4、7和10月按季度共4次对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鱼类8538尾,38种,隶属于5目9科32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有28种,占总物种数的73.68%.鱼类组成以湖泊定居性种类为主,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蛇鮈(Saurogobio dabryi)、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鲫(Carassius auratus)、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鲤(Cyprinus carpio)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为汉丰湖的重要优势种,占总尾数的67.45%.汉丰湖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冬季最高,而Pielous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季节相对稳定.Jaccard群落相似性指数较高,季节间种类相似度较高.鱼类群落稳定性分析表明,冬季稳定性最高,其次为春季,夏季稳定性最低.湖泊生境尤其是水位的变化对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明显.
- 王敏朱峰跃刘绍平段辛斌陈大庆
- 关键词: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
- 鳙目标强度和行为特征的水声学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使用EY60回声探测仪于2010年5月10—15日、9月28—29日分别对5种不同体长规格的鳙进行了目标强度及昼夜行为的现场测定。结果显示:鳙的全长范围为30.05~80.00 cm,体长范围为25.10~68.80 cm,体重范围为0.3~6.0 kg,对应的有效目标强度范围为-51.84~-42.06 dB,最大目标强度范围为-47.53~-37.06 dB。鳙的目标强度(TS)与其全长、体长、体重的对数值(logBL、logTL、logW)线性回归关系均显著(P<0.01);平均有效目标强度回归方程标准误为0.55~0.61 dB,较最大目标强度回归方程更为准确。另外,鳙的平均游动速度为0.15 m/s,且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规律。
- 任玉芹王珂段辛斌阴双雨李世健刘绍平陈大庆
- 一种浮动式测定鱼类目标强度的简易装置
- 一种浮动式测定鱼类目标强度的简易装置,包括水声学仪器、保护罩、连杆、漂浮泡沫、两根钢条、四根尼龙绳,水声学仪器在保护罩内,漂浮泡沫上有一个通孔,连杆的一端与保护罩的盖板连接并通过漂浮泡沫上的通孔,连杆的另一端有“十”字形...
- 王珂刘绍平陈大庆段辛斌汪登强刘明典
- 文献传递
- 三峡库区澎溪河鱼类时空分布特征的水声学研究被引量:28
- 2012年
- 为了解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鱼类时空分布变化,2009—2010年的秋季、冬季和春季,使用Simrad EY60鱼探仪对澎溪河的鱼类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3次声学调查。结果表明:3个季节鱼类水平分布不均匀,鱼类最大密度分别为67.07尾/1000 m3,19.66尾/1000m3,17.25尾/1000m3且不同季节上层、中层鱼类密度水平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3);各季节鱼类密度垂直分布也有一定差异,冬季上层鱼类密度和下层鱼类密度差异较为显著(P=0.05);另外鱼类密度昼夜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鱼类的昼夜垂直节律(Diel Vertical Migration,DVM)引起;3个季节的鱼类目标强度(TS值)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其中秋季鱼类TS最高((-57.0±5.6)dB),春季TS值最低((-58.6±4.9)dB),造成该差异的原因是4—6月是长江上游鱼类繁殖季节,仔稚鱼居多。鱼类空间分布及其位点的水深关系分析显示,鱼类密度水平分布秋季、冬季与水深不相关(︱r︱<0.2),春季与水深中度负相关(r=-0.5,P≤0.05)。
- 任玉芹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李世健王生王珂
- 关键词:三峡水库水声学
- 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及仔稚鱼时空分布被引量:31
- 2011年
- 2010年5—7月对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卵样品9494粒,仔稚鱼样品328422尾,分属8目15科43属51种。结果显示:5—7月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3.3 ind./100 m3,最大密度值87.8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5月;5—7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61.8 ind./100 m3,最大密度值489.0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经W符号秩次检验,在水平分布上,鱼卵密度在北岸、江心和南岸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仔稚鱼密度在北岸与南岸差异不显著(P>0.05),仔稚鱼密度在北岸与江心差异极显著(P<0.01)。在垂直分布上,表层和中层的鱼卵及仔稚鱼密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昼夜分布上,鱼卵和仔稚鱼夜间分布密度大于白天,昼夜差异显著(P<0.05)。
- 李世健陈大庆刘绍平范振华任玉芹段辛斌
- 关键词:长江中游鱼卵仔稚鱼
- 一种鱼类放流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类放流装置。该装置在基座的平面部位装有暂养水箱,在暂养水箱靠滑道的一面装有控制闸,控制闸能在暂养水箱所装面上下移动,在基座的倾斜面上装有滑道,在滑道内装有加强筋,滑道和加强筋能在基座的倾斜面上进行安...
- 段辛斌陈大庆刘绍平王珂熊黎
- 文献传递
- 长江中游洪湖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及生态调度影响
- 2023年
- 为了解长江洪湖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状况及生态调度对其繁殖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16年每年的5—7月,对该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组成比例、资源量及水文指标等状况开展了调查,共采集四大家鱼卵56粒,鱼苗74815尾,其中鲢卵、苗分别占四大家鱼总捕捞数量的69.6%和75.7%。2014—2016年,估算通过洪湖江段的四大家鱼卵径流量分别为1.11×10^(8)粒、0.95×10^(8)粒和0.94×10^(8)粒,鱼苗径流量分别为7.63×10^(8)尾、15.36×10^(8)尾和27.64×10^(8)尾。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四大家鱼苗密度与流量、水温和水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GAM模型显示,四大家鱼苗密度在水温18.1~26.6℃范围内,呈现先上升后略微下降的趋势,并与流量呈显著正线性关系。相比20世纪90年代,洪湖江段四大家鱼资源量有所下降,但产卵场分布位置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动。生态调度对洪湖江段四大家鱼繁殖活动有一定的促进效果,但效果弱于离坝较近的宜都、沙市等江段。建议对重要产卵场江段进行勘界定标,加强宣传和保护。
- 高雷郭国忠杨浩陈大庆陈大庆王珂
- 关键词:四大家鱼产卵场生态调度长江中游
- 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研究被引量:10
- 2022年
- 本研究于2017―2019年每年4―7月在宜宾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宜宾江段有鱼类22种,隶属于3目5科,以鲤科(Cyprinidae)鱼类为主,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3种,特有鱼类6种。不同鱼类繁殖时间具有明显的年内和年间差异,但均在6月进入繁殖盛期。2017―2019年,鱼卵总径流量分别为12.10×10^(6)、70.42×10^(6)和35.77×10^(6)粒,鱼苗总径流量分别为30.95×10^(6)、41.47×10^(6)和39.44×10^(6)尾,其中,特有鱼类3年累计总卵径流量为15.91×10^(6)粒。经推算,在宜宾江段分布着多个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规模较大的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周坝、桃子湾和华龙码头3处。吻(Rhinogobio typus)产卵场从东岳庙至向家坝坝下均有分布,3年累计产卵量最大达40.93×10^(6)粒,且吻产卵场有向下游迁移的趋势。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产卵场主要分布在马铭溪码头和桃子湾。CCA分析结果显示,水位、水温和流量等环境因子对鱼卵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和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在水温和流量较高时产卵;草鱼和小眼薄鳅(Leptobotia microphthalma)繁殖条件相近,与水位、流量和流速相关性较高;吻和铜鱼(Coreius heterokon)产卵受溶解氧和透明度变化的影响较大。虽然受到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宜宾江段作为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多种鱼类产卵繁殖的重要分布区,近年来,资源量呈上升趋势缓慢恢复。建议加强该江段早期资源研究,开展生境保护与修复,落实好“十年禁渔”,以促进资源恢复。
- 李祥艳田辉伍蒲艳唐锡良严忠銮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
- 关键词:长江上游鱼类资源
- 基于水声学的东洞庭湖鱼类资源时空分布与资源量评估被引量:2
- 2022年
- 东洞庭湖是洞庭湖最大湖泊群,是我国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为了解禁渔初期东洞庭湖鱼类资源现状,于2021年5月和8月采用回声探测仪(EY60,200 khz)对湖南省东洞庭湖鱼类资源进行了昼夜全覆盖水声学探测。结果显示,在日尺度上,5月和8月夜晚的鱼类密度均大于白天,8月份昼夜密度差异显著(F=4.498,P<0.05),5月和8月的昼夜目标强度差异均不明显(P>0.05);在季节尺度上,5月鱼类平均密度显著大于8月(P<0.05);鱼类目标强差异不显著(P>0.05)。空间尺度上,鱼类密度水平分布不均,5月鱼类主要分布于东北湖区和东部湖区,8月鱼类主要分布于东部湖区和鹿角;垂直分布上5月份鱼类主要分布于水体中上层,8月份主要分布于水体中下层。应用资源密度体积法估算8月东洞庭湖昼夜鱼类资源量约为7.69×108尾和1.78×109尾,与历史数据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首次研究了禁渔初期东洞庭湖鱼类的时空分布特征,东洞庭湖的鱼类资源量的增长将为禁渔后东洞庭湖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数据基础。
- 贾春艳段辛斌杨浩杨浩郭杰刘绍平刘绍平陈大庆
- 关键词:东洞庭湖鱼类资源水声学禁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