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敏
作品数: 10被引量:48H指数:4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孙树菡
作品数:37被引量:34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工伤保险 残疾人 康复 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康复
我国煤炭行业工伤保险状况研究-以对重庆、辽宁和山东省的调查研究为例
朱丽敏
关键词:煤炭行业工伤保险
我国煤炭行业工伤保险状况研究——以对重庆、辽宁及山东省的调查研究为例
在过去的20多年里,煤炭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源泉,同时却也伴随着极其糟糕的安全记录。煤炭开采作为高危险行业,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事故不可杜绝,那么通过社会化的工伤保险来分散企业风险,充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朱丽敏
关键词: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安全生产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30年:制度变迁与绩效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改革开放30年,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历经了建制理念、法律体系、管理体制以及待遇水平的发展变迁。在借助新制度经济学所提供的绩效衡量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伤保险制度变迁所产生的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进行绩效分析,表明工伤保险30年来的制度变迁是卓有成效的,这为未来30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今后的发展中,理念、立法、管理、责任分担等问题仍将是关注重点。
孙树菡朱丽敏
关键词:工伤保险绩效分析
新中国工伤保险制度六十年的发展变迁被引量:12
2009年
工伤保险制度作为历史最为悠久和最为普遍的保险项目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即得以确立。六十年来,中国工伤保险制度虽历经挫折,却在调整与改革中不断前进:公平的价值取向得以确立,政府责任逐渐回归,并逐渐由被动反应走向主动参与,各方利益主体也在向着更加和谐、健康的关系发展。但改革仍在继续,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最大限度地保障劳动者权益"将成为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
孙树菡朱丽敏
关键词:工伤保险内在逻辑公平以人为本
工伤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从“控制成本”到“以人为本”被引量:4
2010年
有效的工伤保险体系是实现工业发展、国家经济稳定以及社会和谐所不可或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面对现阶段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将"控制成本"作为出发点,以此来吸引企业参保,发展预防和康复事业,提高基金运作效率,避免额外支出,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制度目标。
朱丽敏
关键词:工伤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现代工伤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及动力机制被引量:14
2010年
工伤保险制度作为最普遍和悠久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动力机制:生产力的进步是根本动因,公平与效率之争、利益集团的博弈则是内在动力。以此为着眼点将能更好地解读该制度演进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即法律依据由侵权行为法向社会法的跨越,组织形式由自发的工人互助保险组织向统一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过渡,以及制度内容由"赔偿"向更高层次上的"补偿"的演变。
孙树菡朱丽敏
关键词:动力机制
中国职业福利变革与发展研究
对职业福利的关注源于这样一个事实:福利社会是一个包含公共、职业和个人社会保护机制在内的完整体系。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职业福利作为福利体系的主体,为城镇职工提供了堪与西方福利国家相媲美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保障。由此所产...
朱丽敏
关键词:社会保障职业福利
亚洲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基本项目及实施路径被引量:1
2011年
建立亚洲社会保障最低标准,是推动亚洲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以人类基本需求为出发点结合亚洲发展现状,这一标准至少应包括社会救助、老年和遗属年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失业保险几大基本项目。通过制定有效措施,分步骤、分层次地推动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这既需要政府作为首要责任主体加以引导和支持,以及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的监督和共同努力,也应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朱丽敏
资源整合,拓宽康复之路被引量:1
2010年
早在2002年,我国就提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即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然而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有康复需求者近5000万,康复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见图),决定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整合现有的残疾人康复与工伤康复资源将是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康复事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孙树菡朱丽敏
关键词:康复工作资源整合康复服务有限资源工伤康复需求者
中国工伤保险待遇30年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工伤保险的宗旨是"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同时也是一种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工伤保险待遇则是对劳动者保障力度和程度的根本体现。对1978年至2008年我国工伤保险制度30年变迁历程的考察可以发现,工伤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不适应是推动这一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伤保险待遇项目设置和标准不断趋于规范化与合理化,技术手段日益先进化。
孙树菡朱丽敏
关键词:工伤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