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文
所属机构: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所在地区: 广东省 惠州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黄旭东 作品数:12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脂肪抑制技术 NMR 低场磁共振 成像 程传虎 作品数:61 被引量:212 H指数:9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周围型小肺癌 磁共振 黄尧生 作品数:37 被引量:176 H指数:7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多层螺旋CT 脂肪抑制技术 磁共振成像 CT 周围型小肺癌 陈镜聪 作品数:38 被引量:131 H指数:7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坐骨神经 扩散张量成像 MRI 弥散张量成像 肖俊强 作品数:44 被引量:185 H指数:7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MRI表现 儿童
MRI增强及DWI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并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共380例,所有患者在放疗结束后进行6月至3年的随访复查并接受至少1次以上磁共振检查,常规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168例行DWI扫描。结果在复查过程中,共有32例证实为放疗后复发,复发的肿块形态不规则,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明显强化,其中19例伴有新发颅底骨质破坏,12例伴有新增淋巴结肿大。复发肿块DWI呈高或稍高信号,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为(0.96±0.08)×10^(-3) mm^2/s;无复发者DWI大部分呈等、稍高信号,部分呈稍低信号,其ADC值为(1.31±0.16)×10^(-3) mm^2/s,二者AD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增强和DWI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钟华 代海洋 李丽红 黎昕 刘锦文关键词:鼻咽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MRI新技术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和观察宫颈癌临床分期中应用MRI新技术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为后续展开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6-2017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进行常规MRI检查以及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检查,将检查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并进行反相显示对宫颈癌进行临床分期。结果常规MRI检出宫颈癌51例,检出率为91. 07%,检出淋巴结转移34枚,分期符合率为87. 50%; MRI新技术DWIBS和同反相技术检出宫颈癌55例,检出率为98. 21%,检出淋巴结转移46枚,分期符合率为98. 21%;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宫颈癌扫描检查中以MRI新技术DWIBS和增强后同反相技术检查显示病变、病灶、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更高,有助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诊疗。 刘锦文 黄柏峰 陈镜聪 刘永志关键词:MRI DWIBS 宫颈癌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术前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资料,主要研究PCNSL的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室管膜播散以及胼胝体累及情况。结果26例中7例为单发,19例为多发;其中基底节、脑室旁、胼胝体区16例,半球周边白质区7例,同时伴室管膜下结节13例;仅发生于脑室内者3例。累及胼胝体时,均可见典型"蝶翼征"。常规平扫实性部分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增强实性部分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4例,2例表现为边缘环形中度强化。脑室内病灶或室管膜下播散结节,均未见坏死区,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瘤周水肿因部位而异,基底节、脑室旁、胼胝体区病灶水肿多轻度到中度,以轻度为主;半球周边病灶水肿多较明显,呈中度到重度。结论绝大多数PCNSL表现较具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 黄旭东 肖俊强 林翠君 刘锦文 邓小霞 卢光明关键词:淋巴瘤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低场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应用初探(附40例分析) 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在 4 0例骨骼肌肉检查中作常规SE及STIR脂肪抑制扫描 ,对图像进行阅片评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SE序列T1W、T2W和STIR序列的病灶检出评分为 1.95± 0 .3 2、2 .0 3± 0 .2 8和 2 .5 0± 0 .64;病灶对比评分为 2 .10± 0 .67、2 .4 5± 0 .64和 3 .63± 0 .4 9;病变边缘和范围评分为 1.88± 0 .76、2 .2 8± 0 .72 ;3 .73± 0 .4 5 ;STIR与SE序列T1W、T2W比较的t检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或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国产低场强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 ,对病灶检出、病灶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以及病灶边缘和范围的描述上 ,STIR较常规SE序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黄尧生 刘锦文 孟悛非 黄旭东 赵敏关键词:低场磁共振 脂肪抑制技术 肌肉骨骼系统 国产低场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肝癌中的应用初探(附66例分析) 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在国产低场磁共振设备上,研究脂肪抑制技术在肝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6例肝癌患者行SE序列和STIR脂肪抑制技术扫描,然后对所有图像进行阅片评分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在脂肪抑制序列的图像解剖分辨和为显示评分值均高于SE序列,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肪抑制技术在获得比较高的图像质量前提下,能明显增加组织间的对比度及解剖清晰度,显示肝门及后腹膜淋巴结侵犯情况,从而提高检查的阳性率和敏感性。 黄尧生 刘锦文 孟悛非 黄旭东关键词:脂肪抑制 NMR 成像 肝癌 多排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胰腺多期增强扫描并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8例,分析其CT征象并运用VR、MIP、MPR、CPR技术行胰腺及胰周血管三维重建,判断胰腺癌周围浸润及血管侵犯情况,评估其手术可行性。结果多期扫描中动脉期肿瘤-胰腺密度差最大,为73±18 HU,肿瘤检出率达100%。38例胰腺癌中,10例显示胰周一支或多支血管受肿瘤侵犯包绕利用VR、MIP、MPR、CPR技术对病变及其周围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结合薄层横断图像,对肿瘤手术可切除判断准确率可达82.1%。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薄层扫描,能获得高质量的CTA、MPR、CPR图像,清晰显示病灶各种征象、与胰腺及胰周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利于病灶定位、定性及局部侵犯的评价,对肿瘤可切除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钟华 刘锦文 彭振鹏 程传虎 曾庆勇 曾金球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胰腺肿瘤 移床技术在下肢动脉CE-MRA检查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移床扫描(MobiTrak)技术在下肢动脉CE-MR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临床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进行CE-MRA检查。其中7例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4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下肢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血栓形成,并得到DS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靶血管显示优9例,良2例。结论:移床扫描技术能准确地整体评价下肢动脉病变,是一种创伤小、简便、可靠、有应用潜力的检查方法。 钟兰生 邓小霞 刘锦文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减影技术 图像增强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作用 2006年 目的研究对比剂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方法临床拟诊的垂体微腺瘤50例行快速自旋回波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接着行常规增强扫描,分析比较动态增强和常规增强两种方法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增强组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72%;动态增强组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9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范远娴 程传虎 刘锦文 钟兰生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垂体微腺瘤 骨骼肌肉系统应用脂肪抑制技术的效果初探(附20例分析) 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探讨国产低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在20例骨髓肌肉检查中作常规SE及STIR脂肪抑制扫描(FS)。结果脂肪类病变(脂肪瘤或含脂肪性病变)在T1WI、T2WI均呈高信号或含有高信号成分,脂肪抑制呈无信号或极低信号部分;其他病变多呈T1WI稍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边界欠清,FS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楚,同时有较好的对比度。结论脂肪抑制能特异性地鉴别表现为高信号的病变是否为脂肪组织或含有脂肪成分,同时增加图像的对比度,突出液体的特征,提高了对许多异常诊断的敏感性,并可减轻或消除运动及化学位移伪影,提高了对比度噪声比和信噪比,还能突出注射顺磁性造影剂的异常增强,因此,FS在骨髓肌肉系统的检查中有重要意义。 赵敏 刘锦文 黄尧生 孟悛非 黄旭东关键词:骨骼肌肉系统 脂肪抑制技术 病例分析 磁共振成像 肺癌的低场MRI诊断(附65例分析) 2000年 探讨低场MRI诊断肺癌的方法及价值。方法:收集65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肺癌病例,行低场(0.16T)MRI检查,15例T_1WI加心电门控。结果:非门控短TE序列效果较好。低场MRI对某些发生J特殊部位的肺癌,如肺尖、肺边缘、膈肌附近的肿块显示良好,可判断肺癌侵犯纵隔、心包、血管;鉴别中央型肺癌与其继发改变;确定Pancost's瘤的侵犯范围较为清晰。对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胸壁侵犯显示非常满意。结论:低场MRI同样适用于了解肺癌有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明确中央型肺癌或肺门。 黄尧生 刘锦文 黄旭东 赵敏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