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建民
-

-

- 所属机构:厦门大学
- 所在地区:福建省 厦门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高桂娟

- 作品数:53被引量:64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研究主题:现代大学制度 高等教育 大学制度 学术自由 研究性学习
- 赵静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 研究主题:科举考试 传承 心理结构 经典文化 民族
- 艾烜

-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 体育文化发展 体育文化 体育全球化
- 艾煊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文化 职业教育
- 辛宁

- 作品数:3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研究主题:高校体育资源 资源共享 全民健身 体育资源 社区体育
- 高考“平行志愿”改革对高校的全方位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平行志愿,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推行效果与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平行志愿的推行,对高校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大小年的波动现象基本消失,招生趋于稳定;生源竞争的加剧,鞭策高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强化了高校之间的等级分化,使得大学排行榜日益受追捧;录取新生成绩"扁平化",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投档比例的缩减,也限制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考生报考地域倾向性增强,加剧了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格局。
- 冯建民
- 关键词:高考平行志愿高校
- 科举考试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 2010年
- 科举考试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对经典文化起着重要的传承与创造作用。科举考试确保了儒家经学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成为具有根本性、权威性的指导经典;科举考试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学经典,璀璨闪耀,魅力无限;科举考试也铸就了浩如烟海的史学典籍,史学传统无比浓厚。
- 冯建民赵静
- 关键词:科举考试经典文化
- 清代科举与经学关系研究
- 科举与经学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科举考试的广泛施行,不仅将儒家经学列为核心内容,确保了其长期的意识形态统治地位,而且还调动了普天之下的读书人诵习经书的积极性,造就了学习经学和讲授经学的庞大队伍,使经...
- 冯建民
- 关键词:科举考试经学思想清代
- 文献传递
- 我国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的定位及发展对策被引量:1
- 2011年
- 职业技术培训属于广义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教育同属于职业教育体系,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完善提高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当前的职业技术培训虽表面一片繁荣,发展迅猛,但是发展中却存在着乱收费、质量参差不齐、监管不力等问题。要积极发展职业技术培训,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职业技术培训的定位;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完善监管体系;培训机构自身应加强建设,以质量求生存。长远来看,则应当积极发展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 冯建民
- 关键词:职业教育终身职业教育
- 解析科举考试兴盛的文化动因
- 2009年
- 中华传统文化在其历史积淀中,形成的贤能治国的政治理念、追求公平公正的平均思想、崇尚功名的心理倾向以及自强不患的民族精神,在科举考试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助推力,推动了科举考试的产生、完善,走向顶峰,使其在长达1300年的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 冯建民
- 关键词:科举考试公平公正
- 企业学习行为及学习效应的理论研究
- 该文在综述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学习行为的新概念,揭开企业学习过程的微观机理、探讨了企业学习行为的动因、企业学习行为的激励、学习效应的基本原理、基于质量学习的概念,最后建立了企业学习行为信息系统的理论框架...
- 冯建民
- 关键词:认知图
- 科举考试对民族心理结构的塑造作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科举考试作为古代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影响深远,远超其他历史制度所不能及。科举考试对中华民族心理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塑造作用,使中华民族具有鲜明的重伦理道德性格、根深蒂固的尊崇权威的心理倾向、难以割舍的“仕途情结”、浓厚的重教向学传统以及凝重的倚重考试心理。
- 赵静冯建民
- 关键词:科举考试民族心理结构
- 多学科视角的科举制研究及其文化定位被引量:3
- 2009年
- 科举制研究正逐步突破历史研究的局限,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都开始关注科举制研究,形成了科举制研究的多学科态势。制度与文化的关联性、科举制的文化特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决定了文化应成为科举制研究的应有视阈。在充分吸纳文化学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勾勒了文化视阈下科举制研究的基本框架。
- 高桂娟冯建民
- 关键词:科举制文化视角
- 高考分省划线定额录取:历史参照、问题及对策被引量:5
- 2007年
- 高考分省划线定额录取在吸收科举取士长处之基础上逐步完善,但现实中存在着录取名额偏向城市群体、高考大省分数线居高不下,由此催生严重的高考移民现象、全国重点大学属地录取名额投放较多导致本地化倾向等严重问题。有鉴于此,应当寻求积极稳妥的改革措施与良策。
- 冯建民
- 关键词:高考高考移民本地化
- 基于鲁、闽两省高招取消“本三批”的理性思考被引量:3
- 2012年
- 高考录取制度改革是高考改革的关键。录取批次的调整,对于考生报考和高校招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鲁、闽两省基于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现实背景,将实行了多年的"本三批"取消。这不仅扩大了考生的择校余地,而且实现了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同步招生。但高校之间生源冷热不均,公办高校的生源相对充足,民办高校则生源吃紧。对此,高校应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
- 冯建民
-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校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