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厚强
作品数: 59被引量:744H指数:16
  • 所属机构: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邱均平
作品数:776被引量:12,263H指数:5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评价 情报学 文献计量学 教育评价 信息计量学
王曰芬
作品数:211被引量:2,179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人工智能 影响因素 情报研究 知识流 竞争情报
李小涛
作品数:67被引量:392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研究主题:文献计量分析 医学情报 可视化分析 高被引论文 可视化
吕红
作品数:58被引量:676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信息公开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高校信息公开 高校
吴胜男
作品数:24被引量:174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评价 ESI 学科建设 基本科学指标 研究主题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3-2014)》的期刊评价特色及其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一、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1)将评价对象明确限定为“中国内地出版的中文学术期刊”本次期刊评价中选择的学术期刊主要包括纯学术性期刊和半学术性期刊。另外,检索类期刊应该都是学术期刊,但本次的评价对象主要是刊载一次文献的学术性期刊,因此,所有检索类期刊都不列入本次评价的范畴。在选择半学术性期刊时,主要依据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是否超过了该刊论文总数的50%(以最新一年为基准),若未超过50%则为非学术期刊。经过期刊管理和研究人员的界定和筛选,有些还征求过有关专家的意见,最后确定列入评价的具体对象为6448种学术期刊。
邱均平吕红余厚强
关键词:学术期刊评价学术论文
第三届“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会议纪要
2013年
2013年4月26日~28日,由《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办,《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组委会秘书处(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安徽行政学院杂志社、安徽省新闻出版局新闻报刊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武汉大学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编辑部共同承办,并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合办的第三届“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期刊的质量、改革和科学发展,旨在不断提升期刊质量和促进我国期刊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吕红周毅余厚强丁雅文
关键词:学术成果评价人文社会科学
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团队识别与领军团队提取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意义]对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团队进行识别,并基于多个维度的指标提取领军科研团队,旨在丰富科研团队识别的流程与方法,为从科研团队视角分析人工智能领域脉络、前沿和主题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采集2009-2018年间人工智能学科领域所有科技论文的数据,通过算法设计与人工核查进行数据清洗;基于分数计数法构建全局合著网络,并利用社区探测算法动态调参、识别科研团队;进而基于多维度的指标提取出领军团队,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结论]从实践出发构造人工智能科技论文数据清洗的规则;构建基于合著关系识别人工智能科研团队的流程体系;提出通过消除边缘结点进行合著网络筛选,进而利用已知团队作为参考进行参数调整的思路;较为系统和准确地识别出全球人工智能科研团队,并基于发文量、被引量、h指数、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加权点度中心度6个维度的指标提取出领军科研团队,同时,给出结合论文数据和实证调研对每个领军团队的示例性分析。
余厚强白宽邹本涛王曰芬
关键词:人工智能合著网络科研团队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科研团队的合作模式及其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意义]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团队的合作模式,并比较不同合作模式科研团队的差异与影响。[方法/过程]以已识别出的人工智能领军团队为研究对象,根据团队中学者的合作人数情况和社会网络指标,识别出团队中的核心学者,进而划分人工智能科研团队的合作模式,并对不同合作模式的团队进行举例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网络结构特征、研究绩效与地理分布几个维度,对比分析不同合作模式领军团队之间的差异。[结果/结论]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团队的合作模式被划分为单核模式、双核模式、多核模式以及均衡模式4种类型,其中,单核模式和双核模式的科研团队在所研究维度上都表现较为优异。
王曰芬杨雪余厚强曹嘉君
关键词:人工智能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领域高产科研团队的演化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意义][JP+1]团队合作已成为当今知识创新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从动态网络视角探究科研团队动态演化规律对于促进科研团队的发现、组建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采用Louvain社群发现算法识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团队,通过计算团队合作网络中节点数、边数、网络密度和平均聚集系数四项拓扑指标的极值分布,从微观和宏观视角探究该领域高产团队演化的特征与规律,以揭示科研团队演化的内在动因。[结果/结论]微观视角下,合著网络拓扑指标的极值分布揭示人工智能领域高产团队演化的动态属性;宏观视角下,高产团队在网络密度与网络平均集聚系数上呈现出演化共性,多数团队在演化中催生更多新的合作关系的产生;结合团队的演化路径来看,人工智能领域高产团队中各时期的"小团体"合作现象显著,且"小团体"之间的合作直接影响着整体团队的走向。
邹本涛王曰芬余厚强
关键词:人工智能研究团队极值分布拓扑结构
科学家黄金年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科学家黄金年龄问题涉及人才管理和科技政策,长期以来受到学界和政府重视。对众多零散而没有相互关联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科学家黄金年龄影响因素框架,将影响因素梳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由科学系统、学科因素、科学家三个因素构成,第二层中,科学系统由科学奖励系统和科学工作机制组成,学科因素包括学科的范式程度和应用层次,科学家则涵盖性别、学术地位、个人禀赋、家庭背景和卓越标准,实际对这个框架的内涵进行详细分析,阐明这些因素产生作用的机理。该框架为科学家黄金年龄问题的分析提供一个新颖而全面的视角,能很好地解释科学家年龄对创造力产生影响的原因,科学家年龄与创造力之间关系曲线的单峰和双峰并存问题,以及科学家年龄与创造力曲线峰值的漂移问题。最后指出进行多因素检验分析和实际测度各因素的影响值是未来研究方向。
邱均平余厚强
关键词:最佳年龄黄金年龄科学家创造力
生命周期阶段中的科学合作网络演化及高影响力学者成长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为进一步研究科学合作的关系,并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本论文以文献增长规律与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借助于数理统计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以CNKI数据库中的新能源领域研究为例,从整体属性和个体成长角度,分析科学合作网络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演化特征。首先,通过对科学合作网络结构演变情况分析,发现网络整体随阶段不同存在着差异。在分布上,除萌芽期初始阶段的网络是随机网络外,其他各阶段的网络均是无标度网络。其次,从初始合作模式、成长演变模式、所处网络类型三个方面,探寻新能源领域生命周期阶段中top10高影响力学者的成长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初始合作模式方面,通过对合著者数量以及合作者影响力的测度,发现高影响力学者主要按照"独著"、"简单合著"、"带入合著"与"同步合著"四种模式进入;在成长演变模式方面,通过对度中心性变化的测度,发现高影响力学者的合作网络主要体现出"稳步增长型"、"上升下降型"、"持续领导型"、"不温不火型"四种成长形式;在所处合作网络类型方面,通过对网络中核心节点的数目、网络中节点存在年次的测度,发现高影响力节点所在的网络呈现出"流动合作型网络"、"引领成长型网络"以及"多核共处型网络"三种结构状态。
王曰芬李冬琼余厚强
关键词:网络演化
科学推文作者行为模式与地理分布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对2069万多条科学推文的263万多位作者做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揭示了科学推文作者在发文量、关注来源和关注学科方面的行为模式,以及国家层次和城市层次的地理分布,为进一步理解推特替代计量指标内涵进而科学合理应用提供基础。研究发现:(1)科学推文作者的发文量分布存在显著的集中分布规律,10%的作者发表了80%的科学推文,91%的作者发表科学推文量在10条及以下,说明存在少数科学推文量极高的作者,同时大部分作者只是偶尔在推特上传播和讨论研究成果;(2)关注作者数最多的核心来源占6%,对应77%的科学推文,尤以Nature、The Conversation和PLo S ONE居前三甲,62%的作者仅关注一种来源;(3)关注作者数最多的学科分布在医学、综合科学和社会科学,71%的作者仅在一个学科里关注研究成果,8%的作者会关注3个以上学科的研究成果;(4)科学推文作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尤以美国和欧洲最为密集,东亚集中在日本,南美集中在巴西,且集中分布在伦敦、纽约、多伦多等城市。这些结果表明,纯粹基于科学推文量的推特替代计量指标有失公允,未来构建实用指标时必须将作者情境作为要素纳入考虑范围。
余厚强王曰芬王菲菲陈必坤
从VAST会议解读可视分析学新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可视分析学的最新进展做全面梳理,探讨其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深入应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比较可视分析学的若干特点,基于VAST会议近5年的论文,从意义构建及合作、文本分析、高维数据可视分析、空间时间分析和应用实例5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结果】阐明可视分析学的根本原理和跨学科属性,发现主要从开发新算法、改进现有模型和变换研究角度等方面拓展可视分析学研究。【结论】可视分析学目前围绕意义构建基础算法和设计原则,重点突破文本分析、高维数据和空间时间数据,探索全面应用,是高度面向应用的学科,且应用面非常广泛,虽然还处在发展期,但能为信息服务尤其是智能服务提供方法论支持。
邱均平余厚强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高维数据情报学
替代计量学的提出过程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78
2013年
将替代计量学的产生背景梳理为传统文献计量学的局限和在线科研环境带来的机遇两个部分。根据替代计量学发展过程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酝酿阶段、提出与热议阶段和理论应用研究的深化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深入阐述其内容与特征。进而从主要学术活动主题、代表人物群体、代表作品内容等角度,综述替代计量学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替代计量学的进一步发展进行讨论,旨在引起国内学者、出版商、图书馆、信息服务部门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对替代计量学相关研究的关注,把握这次学术交流与评价体系变革的机遇。
邱均平余厚强
关键词:开放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