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明胜
-

-

- 所属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相关作者
- 康清海

- 作品数:10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植被建设 建筑 梯田 水土保持
- 耿绥和

- 作品数:10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 研究主题:黄河上中游地区 黄河 生态环境 植被建设 干旱半干旱地区
- 张金柱

- 作品数:7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
- 研究主题:生态环境 黄河上中游地区 黄河 植被建设 水土流失
- 贾树年

- 作品数:4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 研究主题:淤地坝 黄土高原 小流域 水土资源 水土保持
- 高银富

- 作品数:9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 研究主题:水土保持 淤地坝 生态建设 土壤水分 坝系
- 论植被建设在改善黄河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引量:6
- 2002年
- 面对黄河上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河道断流,河床不断抬高,以及沙尘暴的肆虐等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资料,分析了本区生态演替规律,论述了营建草(灌)植被在改善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地位及草地对防止本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作用,提出了治理黄河的关键是要抓好这一地区的林草植被恢复,应本着种草起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的原则进行治理开发,这是黄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河床不抬高目标实现的首选措施,同时提出了种草起步应采取的形式.
- 付明胜张金柱康清海耿绥和
- 关键词:植被建设生态环境黄河上中游地区
- 连续干旱对土壤干层深度及植物生存的影响被引量:37
- 2002年
- 以绥德县为基点 ,分析研究了陕北 1997— 2 0 0 1年连续五年 ,由于降水总量少、有效性差 ,气候变暖 ,以及沙尘暴频率加快 ,使年内时段干旱发生次数多 ,持续时间长 ,波及范围广 ,经济损失大 ,成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造成草地、农耕地 0— 10 0cm以内土壤含水量均低于 4 .2 % (干土重 ) ,林地 0— 180cm内仅 3.6 % ,刺槐林地 0— 5 0 0cm平均仅 4 .2 % ,其直接后果是以林草地地力衰退为特征的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化日益严重 ,导致群落衰败以致大片死亡。但还有些植物经过灾变的考验 ,表现出高度抗旱耐高温特性 ,为我们以后防旱抗旱、退耕还林 (草 )
- 付明胜钱卫东牛萍马光亮
- 关键词:连续干旱植物生存
- 坝系防洪标准低板论的提出及其应用
- 2005年
- 根据多年坝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和近年来对陕、晋、蒙、甘、宁、青、豫7省(区)坝系形成过程的深入调研,提出了坝系防洪标准低板论,即1个坝系内的若干个坝系单元中,若有1个坝系单元内的骨干坝防洪标准低于设计(校核)洪水标准,则认为这个坝系就不安全。坝系防洪标准低板论以整体坝系中防洪能力最弱的坝系单元为基准,以防止产生垮坝流量为原则,以保证坝系安全运行为目标,为坝系的调整及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还介绍了坝系单元现状防洪能力的具体计算方法等。
- 付明胜金孝华高银富
- 关键词:水土保持坝系防洪标准骨干坝
- 坝系建设关键技术探讨被引量:3
- 2003年
- 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区域典型小流域坝系调查统计分析,小流域沟道布坝密度为0.4~3座/km2最为合理。 坝系建设顺序以先下后上,先干后支,即先从沟口至沟掌打坝为优,单坝打坝间隔年限以F/S=40为最优。 坝系中骨干坝与中小型淤地坝的配置比例以1:2~1:(4~6)为宜,坝系布局支毛沟以小型淤地坝为主,支沟 以大中小型淤地坝为主,适当位置建设蓄水塘坝,在较大支沟沟口布设骨干坝,干沟以大中型淤地坝为 主,合理布设骨干工程和中小型水库,有效控制洪水泥沙,快速淤地,发展水坝地,提高坝系综合效益。
- 田永宏付明胜慕振莲李小兵王光利
- 关键词:淤地坝坝系侵蚀模数防洪标准暴雨强度
- 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建设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小流域坝系建设是黄土高原地区最有效和富有特色的水土保持措施。在对40多条建设基础较好的典型小流域坝系进行调查总结,并对近300条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和初步规划情况)的布坝密度、大中小型淤地坝配置比例、治沟骨干工程平均控制面积等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的布局、规模、结构、建坝顺序、建成时间间隔等进行了探讨。
- 秦鸿儒贾树年付明胜
- 关键词: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水土资源
- 地貌几何数学模型在黄土高原沟道分级和坝系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3年
- 针对我国在沟道分级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从沟道级别上既能反应侵蚀规律,又能进行同级之间类比,便于坝系布局,采用美国A.N.Strahler提出的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该方法强调在一个流域内,最小的不分支的水道属一级水道,2个一级水道汇合后组成的新水道,称为二级水道,以此类推。在1/108地形图上进行分级。通过在黄土丘陵沟壑区3条典型小流域坝系现状分析和坝系规划中的应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按沟级分别布设不同规模的工程,便于坝系布局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使地貌研究朝着定量化的方向发展。采用美国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进行沟道分级,研究水土流失规律、进行地貌几何定量分析和坝系规划,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付明胜任兆选白平良
- 关键词:坝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沟道
- 陕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集蓄与高效利用技术的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干旱的山坡地雨水资源潜力巨大,雨水的集蓄与高效利用为解决干旱缺水与水土保持找到一个结合点,分析了降雨特点,总结了雨水利用的发展过程,提出了雨水及径流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1)蓄水保墒技术.蓄水技术主要有水土保持耕作法,以及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持水能力.保墒技术有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保墒,耕作保墒技术.(2)雨水叠加利用技术.主要有鱼鳞坑以及径流林业等形式,集水技术在空间上对降水起到了有效的再分配作用.(3)雨水聚集利用技术.在山坡地径流汇集处兴修"旱井",把降水富集并存储起来,使自然降水变成时空可调的现实水资源.(4)雨水在聚集条件下高效利用技术.在雨水聚集利用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地形落差,实施自压滴灌或渗灌,使降水与植物需水错位可得到改善和缓解.最后,提出了雨水聚集和高效利用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
- 张金柱付明胜康清海耿绥和
- 关键词:蓄水保墒
- 陕北地区1997~2001年持续干旱特征及减灾对策被引量:2
- 2002年
- 1997~ 2 0 0 1年 ,陕北地区降水总量少且有效性差 ,造成连续干旱频繁、干旱程度加重 ,玉米等 7种主栽作物 5年平均减产 69 8%。其对策 ,一是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二是调整耕作方法 ,减少耕层水分损失 ;三是巧播捉苗 ,提高水分转化效率 ;四是扩大耐旱作物种植面积 ,力争在旱灾中少减产。
- 贾树年付明胜王琴钱卫东黄晓琴
- 关键词:减灾对策降水特点作物产量耕作措施
- 浅析淤地坝工程设计及改进
- 2012年
- 本文根据淤地坝存在的问题,通过工程调研,在同时满足治黄(要水不要沙)和当地群众对建坝效益要求(快速淤地)的基础上,提出以"高坝大洞"的"大库容制胜"取代溢洪道的工程枢纽改进,将一次洪水总量全蓄,泥沙全拦;根据进库泥沙沉积规律和必须在24小时内将一次设计清水径流总量排完的设计原则,进行泄水洞的设计,可使淤地坝工程焕发出拦沙不减水的活力,同时降低工程投资。
- 安阳付明胜
- 关键词:淤地坝工程设计
- 连续干旱对土壤水分与植物存活影响调查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针对陕北1997—2001年连续5a干旱,通过对陕西省绥德县各种植物存活、生长情况实地调查,取样测定各层土壤水分含量,分析了该区干旱的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水分极低,干层加大,土壤干化严重,草地、农耕地0—100cm以内土壤含水量均低于4.2%,林地0—180cm内仅3.6%,刺槐林地0—500cm平均仅4.2%。导致植物大片死亡,农作物减产,有的作物不能适时播种甚至绝收。调查发现一些植物如侧柏、枣树、柠条、臭瓜、绿豆、高粱等表现出高度的耐旱特性。为今后防旱抗旱、退耕还林(草)及作物布局和品种的选择提供借鉴作用和科学依据。
- 秦鸿儒付明胜
- 关键词:土壤水分含量干旱植物土壤干化农耕地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