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怀
作品数: 78被引量:231H指数:8
  • 所属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 所在地区:河北省 石家庄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永祥
作品数:95被引量:316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柯萨奇病毒B3 VP1 柯萨奇病毒B组3型 PCDNA3 CVB3
张永红
作品数:42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柯萨奇病毒B3 VP1 基因疫苗 小鼠 柯萨奇病毒B组3型
谢立新
作品数:30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柯萨奇病毒B3 VP1 腺病毒载体疫苗 PCDNA3 核酸疫苗
高志云
作品数:39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柯萨奇病毒B3 基因疫苗 VP1 柯萨奇病毒B组3型 PCDNA3
蓝佳明
作品数:36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柯萨奇病毒B3 呼吸综合征 VP1 冠状病毒 基因疫苗
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分离株消毒剂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分离株耐消毒剂基因qacEΔ1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02株总大肠菌群分离株(来自2012年1—10月石家庄市城乡生活饮用水总大肠菌群阳性水样)的qacEΔ1基因,并进行DNA测序。结果 22株大肠埃希菌、27株阴沟肠杆菌、20株柠檬酸杆菌的qacEΔ1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5.5%,7.4%和10.0%,27株克雷伯菌属细菌、6株产气肠杆菌及1株大肠杆菌标准株均未检出qacEΔ1基因。结论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分离株已携带消毒剂耐药基因,其中,大肠埃希菌携带率较高。
宋红梅金玉怀李丽婕范尉尉徐保红李丽萍
关键词:饮用水总大肠菌群
柯萨奇病毒B3感染致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3感染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 10 0TCID50 柯萨奇病毒B3腹腔注射BALB/c小鼠 ,于接种后 3、5、7、9和 14天各处死 5只 ,取心脏 ,将右半心脏匀浆 ,冻融 3次后离心取上清 ,用HeLa细胞分离病毒并滴定其效价 ;左半心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用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接种病毒后第 3天和第 5天光镜观察可见心肌纤维崩解、断裂 ;第 9天和 14天间质纤维增生 ,填充坏死心肌吸收后的间隙。接种后 3~ 9天心肌内可分离到病毒 ,第 7天病毒效价达高峰 ,第 9天下降 ,第 14天分离不到病毒 ;接种后 3~ 14天在心肌内检测到凋亡细胞 ,凋亡细胞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柯萨奇病毒B3型感染BALB/c小鼠可以引发心肌细胞凋亡 。
王永祥陆春雨金世香金玉怀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B组心肌炎细胞死亡小鼠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标本来源、临床分布以及药敏分析,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学特征、临床状况、耐药现状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回顾性研究,通过对我院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组与非产ESBLs菌组在年龄、住院时间、大型手术、介入性诊疗和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对比分析,了解我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分离的588株肺炎克雷伯菌,痰的检出率最高,占54.08%,其次为血液和中段尿;临床分布以ICU、神经外科、老年病科、呼吸、消化内科及儿科为主;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尿及留置导尿、三代头孢的使用、大型手术为我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我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普遍存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严重,提示在今后的诊疗过程中,要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张梅刘娜金玉怀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ESBLS耐药性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分泌IL-6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 (CCK 8)对大鼠滑膜细胞株RSC 36 4分泌IL 6的调控作用。应用ELISA法观察不同浓度梯度的CCK 8对在TNF α或IL 1β诱导下的RSC 36 4分泌IL 6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 :10 -6mol/L、10 -8mol/L浓度的CCK 8可分别促进TNF α或IL 1β诱导 2 4h后RSC 36 4细胞株分泌IL 6 ,而应用CCK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则可明显抑制这种刺激效应。提示CCK 8可调节滑膜细胞分泌IL 6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潜在的调控作用。
赵占胜金玉怀徐锦荣李淑瑾于丹军凌亦凌丛斌
关键词:胆囊收缩素滑膜细胞白细胞介素6
CCK-8对TNF-α诱导大鼠RSC-364细胞MMPs/TIMP-1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TNF-α诱导的大鼠RSC-364细胞MMPs/TIMP-1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观察TNF-α作用下CCK-8对RSC-364细胞MMP-3、-9、-1及TIMP-1分泌的影响,比较MMP-3、-9、-1和TIMP-1比值变化,用RT-PCR观察CCK-8对TNF-α作用下RSC-364细胞MMP-3、-9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静息和CCK-8单独孵育细胞后未检测到MMP-3和MMP-9,产生少量MMP-1和TIMP-1,表达MMP-3和MMP-9 mRNA甚微,CCK-8有抑制TNF-α诱导细胞MMP-3、-9、-1分泌和MMP-3、-9 mRNA表达的作用,并且降低TNF-α所致的MMPs/TIMP-1比值的上升。结论 CCK-8下调MMPs基因表达,减少MMPs分泌,使MMPs与TIMP-1比值下降,从而降低MMPs活性,表明CCK-8能调节滑膜细胞分泌功能,提示CCK-8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调控作用。
徐锦荣丛斌李淑瑾金玉怀赵占胜
关键词:八肽胆囊收缩素TNF-Α成纤维样滑膜细胞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联系疫情和相关知识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医学课程,但在教学上,医学微生物学却有知识繁杂、信息量大以及教学内容模式化等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并把医学微生物学与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相联系,能提高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刘贵霞李敬玉羡鲜盛赞王永祥殷长甫金玉怀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四种靶向因子与柯萨奇病毒B3 VP1融合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DC)、补体片段C3d3、志贺毒素B亚单位(STxB)和小鼠β-防御素2(mBD2)分别与柯萨奇病毒B3(CVB3)VP1构建的融合基因疫苗及VP1基因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2只,分别于股四头肌注射pcDNA3、pcDNA3/VP1、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pcD-NA3/STxB-VP1和pcDNA3/mBD2-VP1,接种剂量为每次100μg/只,3周免疫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第14天内眦静脉取血,用微量中和试验滴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第3次免疫后第21天,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每组取3只小鼠以3LDLD50CVB3病毒攻击,第7天取血处死,检测血清病毒滴度;其余小鼠以5LDLD50的CVB3攻击,观察各组的生存情况。结果:除了pcDNA3对照组,其他各组的中和抗体滴度均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提高(P<0.01),第3次免疫后,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和pcDNA3/mBD2-VP1组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pcDNA3/VP1组(P<0.01);pcDNA3/STxB-VP1和pcDNA3/mBD2-VP1组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致死量病毒攻击后,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和pcDNA3/mBD2-VP1组小鼠血中病毒滴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pcDNA3/MDC-VP1和pcD-NA3/VP1-C3d3组小鼠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pcDNA3/MDC-VP1和pcDNA3/VP1-C3d3能诱导出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有效降低血中病毒滴度,获得较高的小鼠生存率;整体效果优于其他组。
刘贵霞蓝佳明揣侠高志云金玉怀张永红谢立新殷长甫王永祥
关键词:基因疫苗
头孢羟氨苄与甲氧苄啶联合对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头孢羟氨苄与甲氧苄啶以不同比例配伍后对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抗菌的作用.方法通过2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TCC32204、金葡菌ATCC26003及临床分离株对头孢羟氨苄与甲氧苄啶的MIC值;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出头孢羟氨苄与甲氧苄啶联用后的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和联合杀菌协同系数(T/E).结果头孢羟氨苄与甲氧苄啶联用后的FIC指数范围为0.2~0.86,联合杀菌协同系数达0.7以上.结论无论从FIC指数还是从杀菌协同系数衡量,头孢羟氨苄与甲氧苄啶联用有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体外抗菌活性明显增强.
谢立新金玉怀张永红殷长甫张卫东金世香王志良冷健刘书睿
关键词: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葡萄球菌链球菌
MIP-1α和Flt3l基因佐剂联合应用对HPV16E7 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和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体(Flt3ligand,Flt3l)基因佐剂联合应用增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16,HPV16)E7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可能性。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C57BL/6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pcDNA3组、pcDNA3/MIP-1α组、pcDNA3/Flt3l组、pcDNA3/MIP-1α和pcDNA3/Flt3l混合组、pcDNA3/HPV16E7组、pcDNA3/MIP-1α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以及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每组14只,肌肉注射质粒免疫小鼠,每3周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2周每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取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对TC-1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能力。其余小鼠在腹股沟处皮下注射5×104个TC-1细胞,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的CTL杀伤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肿瘤细胞攻击后16天,pcDNA3组小鼠全部长出肿瘤,而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的成瘤率仅为12.5%,明显低于其他组,统计学分析示8组之间成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7)。60天后各组成瘤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联合应用MIP-1α和Flt3l基因佐剂增强了HPV16E7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肿瘤的发生。
蓝佳明高志云耿媛揣侠赵娜韩小艳张永红谢立新金玉怀王永祥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基因佐剂DNA疫苗
小鼠心肌细胞及心脏成纤维细胞体外感染CVB3分析
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CVB3)是病毒性心肌炎最主要的病原,目前认为CVB3 引发的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与病毒直接损伤与病毒感染后引起机体免疫炎症性损伤有关,但其具体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且目前尚...
王星金玉怀
关键词:CVB3PD-L1IFN-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