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炯
-

-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俞光荣

- 作品数:760被引量:6,636H指数:41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跟骨 生物力学
- 蔡宣松

- 作品数:110被引量:1,08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肉瘤 骨肿瘤 跟骨骨折 骨肉瘤细胞 跟骨
- 袁锋

- 作品数:181被引量:1,617H指数:2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手术治疗 骨折 内固定 股骨近端髓内钉
- 朱辉

- 作品数:125被引量:1,25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跟骨 手术治疗 距下关节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程黎明

- 作品数:388被引量:1,601H指数:2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生物力学 颈椎 医学生 脊柱
- 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王韬柳伊娜梅炯
- 关键词:脂肪栓塞综合征
- 基于CT三维重建图像的跟骨结节骨赘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基于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跟骨结节骨赘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跟痛症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210例(254足)跟骨结节骨赘患者,根据Denis疼痛评分分为5组,即对照组42例(无疼痛)、病例1组46例(偶然轻微痛)、病例2组44例(中度疼痛)、病例3组42例(严重疼痛)、病例4组36例(持续重度疼痛)。收集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跟骨结节骨赘多层螺旋CT扫描的薄层原始数据(DICOM格式),导入图像后处理软件(Superlmage orthopedics edition 1.0),重建出跟骨结节骨赘的三维形态,观察骨赘大体特征,测量并分析骨赘的基底部宽度、骨赘的长度、骨赘与跟骨底面的成角及骨赘纵轴与足中线的成角等指标的分布差异。结果在病例组内,部分患者的骨赘弧形边缘毛糙、骨赘底面凹凸不平,且附带一枚或数枚小骨赘,其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病例4组。形态学测量指标分析结果提示,5组间骨赘的基底部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2,P〉0.05),而在骨赘的长度(F=8.23,P〈0.05)、骨赘与跟骨底面的成角(F=6.82,P〈0.05)、骨赘纵轴与足中线的成角(F=5.87,P〈0.05)等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幅度较小,且分布无明显规律。结论在跟骨结节骨赘伴跟痛症时,骨赘的表面特征可出现相应变化,但骨赘的基底部宽度、长度、朝向等指标与跟痛症严重程度无关。
- 陈雁西梅炯俞光荣刘新成王喆人
- 关键词:跟骨成像骨赘跟痛症形态学
- 股骨头血供:我国《外科学》教材之因袭及其商榷被引量:4
- 2016年
- 我国高等医药院校的《外科学》教材从1950年的试用版到现在的第8版,内容一直在充实更新,但关于股骨头血供的描述,内容几乎未变。基于我国教科书的发展历史,结合国内外股骨头血供的研究进展,现就《外科学》教材中关于股骨头血供的描述探讨如下。一、我国医学教科书的发展概略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医学教材,是源于清末民初西方医学在我国的传播以及随之而建立的教会医学堂。
- 梅炯
- 关键词:教科书股骨头矫形外科学
- 保留关节的干骺端骨肉瘤切除手术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介绍一种保留关节的肢体干骺端骨肉瘤切除手术。方法 对8例肢体骨肉瘤患者进行了保留关节的瘤骨节段切除酒精灭活再植入手术,术前和术后化疗采用HDMTX-VCR-ADM方案。平均随访时间38.4月。结果 2例因术后肺转移死亡,1例局部复发。2例内固定发生松动、断裂。6例病损在下肢的患者,患肢活动度均恢复正常;2例病损在肱骨上段者,术后亦有较好的活动度。骨骺未闭合者患肢均无明显短缩。结论 对于肢体骨肉瘤患者,应充分考虑其保留关节的可能性。手术前仔细分析影像资料,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
- 蔡宣松梅炯俞光荣郭荻萍
- 关键词:骨肉瘤外科手术
- 跟骨骨折围手术期的处理被引量:83
- 2003年
- 目的 介绍跟骨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经验。方法 运用重建钢板、可塑形钢板、“Y”型钢板和“T”型钢板对 6 9例 77侧跟骨骨折进行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 ,77侧骨折中 73侧获随访 ,随访时间 2个月~ 4年 3个月 ,平均 14 2个月。结果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 73侧骨折中 ,优 2 9侧 ,良 4 0侧 ,可 4侧 ,优良率 94 5 %。
- 李山珠俞光荣梅炯朱辉蔡宣松郭荻萍
- 关键词: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术前检查切口处理并发症
- 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Dedifferentiated parosteal osteosarcoma,dd-POS)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5例dd-POS的临床、影像和组织学资料,总结出dd-PO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治疗及其预后。结果 5例患者中3例分别于术后21个月、25个月和31个月死于肺转移,2例无瘤存活50个月和72个月,其中1例在术后1年局部复发,经再次手术得以控制。结论 虽然dd-POS的诊断最终有赖于组织学检查,但影像资料是早期鉴别高度恶性变区最有效的方法。
- 梅炯蔡宣松俞光荣郭荻萍
- 关键词:骨肉瘤皮质旁骨肉瘤去分化
- 骨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2007年
- 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骨肉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动物模型有多种不同建立方法。全文对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目前应用等进行综述。
- 倪明梅炯
- 关键词:骨肉瘤疾病模型实验性动物
- 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对荷骨肉瘤SD大鼠的治疗效应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方案对荷骨肉瘤SD大鼠移植瘤的抑制效应,并比较不同化疗方案的效应。方法:将110只荷骨肉瘤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其中3组分别采用常规化疗、节律性化疗以及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予以处理,另一组留作空白对照不作任何治疗处理。治疗期间,每周测量肿瘤大小;8周治疗结束后,处死SD大鼠,取出肿瘤并称取瘤体质量。应用Western印迹法对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3种化疗方案均可抑制骨肉瘤移植瘤在SD大鼠体内的生长。常规化疗组和节律性化疗组的移植瘤生长曲线相似;但在化疗后期,这2种化疗方案均失去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而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始终保持抑瘤作用。化疗8周后,对照组与常规化疗组、节律性化疗组以及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组之间的移植瘤质量和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组与其他2个化疗组的移植瘤质量和体积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组的抑瘤作用最为明显。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各化疗组移植瘤组织中VEGF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下调(P<0.01);节律性化疗组和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组移植瘤组织中VEGF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化疗组。结论: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具有抗血管生成效应,抑瘤作用最为明显,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骨肉瘤治疗方案。
- 祝晓忠梅炯毕刚陈雁西林娜
- 关键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动物实验
- 髋臼周围肿瘤的切除与腓骨移植重建
-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肿瘤的切除与自体腓骨移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3年4月髋臼周围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和自体腓骨移植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8 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21~65岁,平均39....
- 俞光荣袁锋张世民程黎明梅炯贾永伟周家钤李海丰朱辉
- 关键词:骨移植
- 文献传递
- 不同灭活方法对骨愈合的影响
- 刮除肿瘤组织的瘤骨残壳灭活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灭活机制,笔者的实验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观察酒精浸泡,微波透热,高温煮沸等三种方法对骨愈合的影响.
- 杨庆成蔡宣松梅炯王冰刘健
- 关键词:保肢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