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学骏
-

-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陈喜雪

- 作品数:173被引量:7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副肿瘤性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天疱疮 寻常型天疱疮 CASTLEMAN病
- 涂平

- 作品数:350被引量:1,628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皮肤 蕈样肉芽肿 并发 基底细胞癌 副肿瘤性天疱疮
- 吴艳

- 作品数:181被引量:1,074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痤疮 寻常痤疮 透明质酸 皮肤 护肤品
- 王爱平

- 作品数:216被引量:1,069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特比萘芬 伊曲康唑 足癣 甲真菌病 体股癣
- 刘玲玲

- 作品数:121被引量:62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特应性皮炎 肥大细胞 特应性 荨麻疹 瘙痒
- 副肿瘤性天疱疮二例被引量:56
- 2000年
- 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严重疼痛性粘膜糜烂和多形性皮损,组织病理学显示棘层松解、苔藓样皮炎或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存在对各种上皮蛋白的自身抗体,同时伴随潜在肿瘤。本文首次报道 2例临床、组织学和免疫病理学均符合副肿瘤性天疱疮病例,伴随 Castleman肿瘤。
- 王爱平朱学骏涂平马圣清李丽
- 关键词:副肿瘤性天疱疮组织学免疫病理学
- 906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抗原阳性率变化被引量:28
- 1999年
- 刘玲玲高嵩朱学骏
- 关键词:湿疹皮肤病斑贴试验
- 副肿瘤性天疱疮被引量:4
- 2004年
- 李颂王京朱学骏
- 关键词:天疱疮副肿瘤性
- 合理和规范地应用抗皮肤感染药被引量:2
- 2004年
- 朱学骏
- 关键词:合理用药病原微生物过敏反应
- 血清抗Dsg1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与落叶型天疱疮病情的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落叶型天疱疮(PF)患者外周血血清IIF滴度、Dsg1-ELISA指数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监测8例落叶型天疱疮患者不同时期病情变化及其相应时间点血清中特异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IIF)滴度和Dsg1-ELISA指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87.5%)患者病情评分与Dsg1-ELISA指数有显著性关联(P<0.05),且与病情波动平行变化,4例(50%)患者病情评分与IIF滴度有显著性关联,与病情波动平行变化。结论 Dsg1-ELISA指数可作为PF病情的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 王佩茹钟珊陈喜雪邱于芳朱学骏
- 0.75%甲硝唑凝胶治疗中重度酒渣鼻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 本研究目的是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0.75%甲硝唑凝胶治疗中重度酒渣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患者按照随机表序号进入试验接受0.75%甲硝唑凝胶或安慰剂治疗,每天外用2次,疗程12周。
- 王爱平朱学骏朱铁君张建中王家璧刘跃华
- 关键词:酒渣鼻甲硝唑凝胶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安慰剂对照
- 文献传递
- 儿童肥大细胞增生症2例被引量:5
- 2001年
- 吴艳涂平陈喜雪朱学骏
- 关键词:儿童病理
- 中药抑制黑素生成作用的筛选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对小鼠黑素细胞系Mel-Ab及melan-a黑素生成的影响,筛选出有减少黑素生成作用的中药。方法:药物处理Mel-Ab细胞后分别进行黑素含量和细胞生存率的测定。选取的中药在melan-a与鼠角质形成细胞系SP-1共培养做进一步实验。熊果苷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川芎、威灵仙、桂枝、麦冬、白果、蒿本、红花、白苏叶的醇提物,五倍子的水提物在细胞培养水平对黑素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强于相同浓度熊果苷的作用。其中五倍子、威灵仙、白果、川芎在共培养中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本研究表明上述九种中药提取物对黑素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仲少敏吴艳赵俊郁汪科杨淑霞朱学骏
- 关键词:黑素生成中药共培养
-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评价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赋形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或赋形剂,每日2次,疗程4周,于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第1、2、4周各访视1次。主要疗效指标为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湿疹面积与严重度指数(EASI)、瘙痒程度评分及受试者胪理者主观评分等。结果7个中心共有336例儿童和成人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纳入意向治疗分析(ITT)。治疗结束时,1%吡美莫司乳膏组总体评估的治疗成功率为31.55%,明显高于赋形剂组的18.45%(P=0.0046)。其他疗效指标在治疗后第1、2.4周1%吡美莫司乳膏组均明显优于赋形剂组(P〈0.05)。1%吡美莫司乳膏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4%,赋形剂组为24.40%,主要表现为红斑,红斑加重、疼痛、瘙痒,瘙痒加重、烧灼感和毛囊炎等。结论1%吡美莫司乳膏对治疗儿童和成人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 刘玲玲闻卫兢窦侠王宝玺马东来李恒进漆军郑志忠傅雯雯顾军李泉林麟弓娟琴李春阳孙青朱学骏
- 关键词:吡美莫司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D-二聚体与尿微量蛋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D-二聚体(D-D)与尿微量蛋白的相关性,为HSP患儿的早期抗凝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84例HSP患儿的血D-D、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等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门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中血D-D的阳性率为64.3%,尿mAlb、α1-M阳性率分别是59.5%、2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异常组血D-D、尿mAlb和α1-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尿常规正常组血D-D、尿mAlb和α1-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异常组尿mAlb和α1-M含量与尿常规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血D-D异常者有53例(98.1%)尿mAlb和α1-M异常,30例血D-D正常者只有1例(3.3%)尿mAlb和α1-M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P患儿机体高凝状态易并发肾损害,早期给予抗凝治疗,对预防过敏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帮助。
- 徐祖龙张亚明姚炳华朱学骏濮彩虹
- 关键词:儿童D-二聚体尿微量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