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学斌
-

-

- 所属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汉忠

- 作品数:667被引量:2,768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嗜铬细胞瘤 前列腺癌 副神经节瘤 腹腔镜 肾肿瘤
- 纪志刚

- 作品数:318被引量:1,28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肾肿瘤 前列腺癌
- 张玉石

- 作品数:208被引量:69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结节性硬化症 腹腔镜 肾肿瘤
- 肖河

- 作品数:103被引量:52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压力性尿失禁 腹腔镜 泌尿系结石 嗜铬细胞瘤 肾肿瘤
- 徐维锋

- 作品数:72被引量:34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 单中心11年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总结分析近11年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统计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的腹腔镜手术5 386例,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主要并发症、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 386例,男2 651例,女2 735例,年龄8~86岁(平均49.0岁)。肾上腺相关手术2 411例,占44.7%;腹膜后肿瘤切除术167例,占3.1%;肾癌根治手术763例,占14.2%;肾部分切除手术441例,占8.2%;肾囊肿去顶手术784例,占14.6%;半尿路切除手术279例,占5.2%;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74例,占1.4%;前列腺癌根治手术141例,占2.6%;膀胱全切手术71例,占1.3%;其它手术255例,占4.7%。术中出血量10~3 000 mL(平均97.5 mL),术中需要输血治疗的有270例;总住院天数3~133天(平均18 d),术后住院日2~35 d(平均6.3 d)。共发生各类并发症346例(6.42%),其中腹膜损伤198例,胸膜损伤12例,皮下气肿72例,尿瘘24例,下腔静脉损伤15例,胰瘘6例,淋巴瘘10例,伤口延期愈合8例,肠瘘1例。通过年份分层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及输血情况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几乎涵盖了所有泌尿外科疾病,不同时期、不同手术种类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差别,但一般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 张玉石李汉忠纪志刚毛全宗荣石严维刚肖河刘广华张学斌徐维锋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泌尿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
- 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 比较3D腹腔镜与传统2D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结果和技术特点. 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同一术者完成的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85例,分为3D腹腔镜组(实验组,38例)和2D腹腔镜组(对照组,47例).两组病例年龄、男女比例、体质指数以及肿瘤左右侧、直径、R.E.N.A.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集两组围手术期数据(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并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技术特点. 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实验组总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分别为(81.4±11.8)、(19.9±3.2) min,对照组为(93.5±17.4)、(22.3±3.6) 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提供的三维立体视野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准确度,使得缝合、打结等复杂操作难度降低.术后两组各有2例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2~1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与传统2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比较,3D腹腔镜手术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上具有明显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和肾脏热缺血时间.
- 徐维锋李汉忠张玉石张学斌严维刚纪志刚肖河刘广华文进
- 关键词: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
- 疑难病例析评:第280例 进食后腹痛-头痛-出汗-血尿-消化性溃疡-腹膜后多发占位
- 2012年
- 病历摘要
患者男,49岁,因阵发性进食后腹痛2年于2010年12月3日入院。2年前,患者出现阵发性腹痛,均发生在饱食后约30min,偶伴闪电样头痛,出冷汗,间断少量血尿。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考虑胃十二指肠溃疡,口服药物2年,症状无缓解。
- 邓建华李汉忠张玉石徐维锋张学斌
- 关键词:进食后血尿头痛腹膜后
- 机器人腹腔镜术治疗嗜铬细胞瘤及合并巨大瘤栓的副神经节瘤3例报告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机器人腹腔镜术治疗嗜铬细胞瘤及合并巨大瘤栓的副神经节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10月间所行2例机器人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和1例机器人腹腔镜合并巨大瘤栓的副神经节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高儿茶酚胺血症的典型临床表现,通过内分泌、核医学和影像学检查定性定位。手术体位均采取侧卧位经腹途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大小、瘤栓长度、手术时间(operating time,OT)、术中失血量(estimated blood loss,EBL)、术后住院天数(hospital stay,HS)及围手术期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分析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肿瘤直径、瘤栓长度、OT、EBL、HS分别为51mm、100mm、140min、150ml、8.5d,术前患者24h尿去甲肾上腺素均显著升高,术后3、6个月复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及合并巨大瘤栓的副神经节瘤是安全可行的。
- 樊华李汉忠纪志刚张学斌石冰冰邓建华张玉石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 Hsa-miR-498对肾上腺皮质癌细胞SW-1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索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Hsa-mi R-498对肾上腺皮质癌细胞(SW-1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预测其靶基因。方法将SW-13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为未接受转染细胞,阴性对照组(B组)为无意义寡聚核苷酸和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试剂按1∶1混合转染,敲低组(C组)为转染Has-mi R-498 inhibitor组。使用RT-PCR检测各组中Has-mi R-498的表达情况;应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并用mi RDB初步预测与Hsa-mi R-498相关的靶基因。结果经RT-PCR检测发现C组细胞中Hsa-mi R-498表达下降;MTT结果显示,与A、B组相比,C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A、B组相比,C组细胞凋亡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经mi RDB初步预测Has-mi R-498与细胞增殖及凋亡最相关的靶基因为CD93和JHDM1D。结论降低Hsa-mi R-498在SW-13中的表达可抑制SW-13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表明Hsa-mi R-498可能与SW-13的增殖及凋亡相关。
- 赵欣张学斌李汉忠
- 中老年人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并文献复习
- 2015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3例中老年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其诊治水平. 方法 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中老年患者3例,总结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0岁,1例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患者行肾根治性切除术,另1例患者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随访8个月至10年,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手术是确诊和治疗的首选,预后良好.
- 周智恩毛全宗李汉忠纪志刚张学斌
- 关键词:肾肿瘤
- 妊娠合并肾上腺库欣腺瘤的诊治经验总结被引量:3
- 2018年
- 妊娠合并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CS)临床罕见,肾上腺腺瘤是其最常见原因。CS合并妊娠时诊断有一定困难,CS在孕期可导致母婴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在治疗中也有别于非孕期。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3例妊娠合并CS,现报告如下。
- 吴兴成李汉忠纪志刚张玉石严维刚张学斌
- 关键词:肾上腺腺瘤合并妊娠诊治经验库欣综合征母婴并发症非孕期
- 后肾腺瘤1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一种罕见的肾肿瘤,来源于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残留组织,该瘤从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上均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现将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5月收治的1例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樊华李汉忠张玉石张学斌石冰冰
- 关键词:肾肿瘤腺瘤
- 浸润肿块型肾盂尿路上皮癌(附5例报告)
- 目的探讨一种特殊临床类型肾盂癌---浸润肿块型肾盂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60岁;均以肾脏肿瘤入院。右侧3例,左侧2例;血尿2例,发热、腰痛2例,查体肾脏肿物1...
- 张学斌李汉忠
-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肾盂癌肿块型
- 文献传递
- 双源CT体内预测尿路结石成分的临床应用研究(附40例报告)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对体内肾结石化学成分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泌尿系结石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岁。其中肾结石31例,上段输尿管结石9例。采用西门子炫速双源CT(第二代双源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Dual-source CT,DSCT)进行术前检查,扫描条件采用0.6mm层厚无间距扫描,所得数据经拆薄重建后传至随机工作站进行重建及双能量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取得结石样本,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样本成分,进行统计分析,以判断DSCT预测结石成分的准确性。结果:红外光谱检测单一结石成分12例,混合结石成分28例。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相比,DSCT检测含草酸钙成分结石32例,鉴别草酸钙结石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80%。DSCT检测含磷酸盐成分结石32例,鉴别磷酸盐结石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63.6%。DSCT检测含尿酸结石5例,鉴别尿酸结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1例胱氨酸结石的准确率100%。结论:术前双源CT扫描成分分析能够有效区分尿路结石化学成分,如尿酸结石、草酸盐结石、磷酸盐结石和胱氨酸结石,与红外光谱结石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这对于合理选择治疗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无效治疗,提高疗效,节省费用,减少并发症等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张学斌李汉忠孙昊肖河刘广华张寅生
- 关键词:尿路结石结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