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农
-

-

- 所属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浙江省 衢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相关作者
- 黄鹤光

- 作品数:206被引量:7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癌 胰腺肿瘤 胰腺炎 低钙血症
- 陈先强

- 作品数:22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 基因多态性 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介素
- 金晶

- 作品数:24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并发症 腹腔镜检查
- 姜明

- 作品数:18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细胞 胃癌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急性肺动脉栓塞
- 王李华

- 作品数:99被引量:250H指数:8
-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门静脉高压症 肺栓塞 早期介入治疗 肺动脉 急性肺动脉栓塞
- 白细胞介素10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SAP组、SAP加IL-10治疗组(SAP+IL- 10),以5%牛磺脱氧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SAP模型,观察各组术后12、24 h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a)、1L-6、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以及腹水量、胰腺和肾脏的病理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一1)mRNA表达水平。结果SAP组制模后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上升,肾脏ICAM-1 mRNA表达上调(P<0.01),BUN、Cr在12、24 h持续升高。与SAP组比较,SAP+IL-10组血清TNF-α、IL-6、BUN、Cr水平明显下降,ICAM-1 mRNA表达下调(P<0.01),肾脏病理改变得到改善。结论IL-10可抑制TNF-α、IL-6血清水平,下调肾脏ICAM-1基因表达,改善SAP肾功能障碍。
- 周一农黄鹤光陈先强
- 关键词:胰腺炎白细胞介素10肾功能细胞间黏附分子1细胞因子
- 护理体位对胃肠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胃肠道手术是目前治疗胃肠道溃疡、息肉及肿瘤等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胃肠道手术后护理体位的选择会影响患者下床活动情况,而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具有促进胃肠道蠕动、伤口愈合及改善肺部通气等诸多好处。因此如何采取护理体位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值得探讨。
- 张新媚曹敏周一农王李华
- 关键词:胃肠手术下床活动
- 甲强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 6)、血清钙和甲状旁腺激素受体(PTHR)的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探讨甲强龙干预后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SAP组、SAP甲强龙治疗组(SAP+MP)各12只, 以5%牛磺脱氧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SAP模型,观察各组血清钙、淀粉酶、TNF-α、IL-6、腹水量和胰腺病理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肾脏和骨组织PTHR mRNA表达水平。结果 SAP组制模后血清TNF-α、IL-6升高,而肾脏和骨PTHR mRNA表达下调(P<0.01),血清钙显著降低,以12 h最为明显;血清TNF-α、IL-6与血清钙、肾脏和骨PTHR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SAP组比较,SAP+MP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而PTHR mRNA表达上调 (P<0.01),低钙血症和胰腺局部的病理改变得到改善,存活率显著提高。结论肾脏和骨组织 PTHR mRNA表达下调是SAP低钙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炎症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有关。甲强龙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PTHR mRNA表达水平,改善低钙血症。
- 周一农黄鹤光
- 关键词:低钙血症甲状旁腺激素
- 白介素10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脏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表达的影响
- <正>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清白介素(IL)6和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受体(PTHR)1的表达水平,探讨 IL-10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SD 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SAP 组、SAP 鼠IL...
- 周一农黄鹤光陈先强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低钙血症
- 文献传递
- 白细胞介素10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表达的影响和低钙血症的相关研究
-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对重症(SAP)大鼠细胞因子、血钙水平和肾脏、骨组织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PTHR1)表达的影响,探讨SAP低钙血症的发生机制及IL-10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SD大鼠54只...
- 周一农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胰腺炎低钙血症甲状旁腺激素
- 文献传递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参柴颗粒保肝护肝作用的主要成分和靶点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对参柴颗粒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以探讨其保肝护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TCM Database@Taiwan数据库并结合药动学参数对参柴颗粒中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结合成分及疾病相关数据库(Drugbank、GeneCards、TTD、Pubmed和PharmGKB)对成分相关靶点进行预测,对得到的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注释分析,同时构建靶点间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并构建参柴颗粒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讨参柴颗粒的保肝护肝作用。结果从参柴颗粒中共预测得到49个化合物,并筛选出了176个成分作用于肝病的相关靶点。其中槲皮素、山奈酚、黄苓苷、豆甾醇、β-谷甾醇、千层纸黄素、芒柄花黄素可能为主要的活性成分,ALB、IL-6、TNF、JUN、AKT1、TP53、VEGFA、MAPK3、SRC、PTGS2可能为保肝护肝作用的主要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参柴颗粒可能是通过调控靶点作用于肿瘤通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非酒精脂肪肝,胰岛素抵抗,TNF、HIF-1、FoxO、PI3K-Akt、ErbB信号通路等通路发挥保肝护肝作用的。参柴颗粒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表明,参柴颗粒活性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影响不同的代谢通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起到对肝脏的保护机制。结论参柴颗粒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调控网络发挥保肝护肝的功效,对参柴颗粒保肝护肝作用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期望可以为中医药对肝病治疗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沈红波周一农郑杰朱若海叶伟康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肝病靶点
-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低钙血症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VFH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72只按完全随机法分为ANP组、SB203580干预(SB)组和假手术(SO)组,每组分3、6、12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以5%牛磺脱氧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ANP模型,sB组在造模前30min腹腔注射p38MAPK特异抑制剂SB20358010mg/kg体重。观察各组血清钙浓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分析骨组织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和TNF—α变化,实时RT—PCR检测骨组织PTHR1mRNA表达。结果制模后6h,SO组、ANP组和SB组血清钙浓度分别为(2.50±0.08)mmol/L、(2.11±0.06)mmol/L和(2.35±0.10)mmol/L;骨组织P-p38MAPK表达量分别为0.14±0.04、0.80±0.06和0.33±0.05;骨组织TNF-α表达量分别为0、0.91±0.04和0.44±0.03;骨组织PTHR1mRNA表达量分别为1.00±0.12、0.23±0.04和0.44±0.06。SB组骨组织P—p38MAPK及TNF-α表达较ANP组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PTHR1mRNA表达量及血清钙浓度较ANP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介导ANP低钙血症的发生,抑制该通路可改善ANP低钙血症。
- 方勇木黄鹤光周一农
-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低钙血症甲状旁腺激素
- IL-10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08年
-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性脑病的发生率为10%~35%,病死率达40%~67%。目前对SAP引起脑损伤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而对脑细胞凋亡的研究较少。我们通过应用IL-10进行免疫干预,观察实验性SAP大鼠血清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脑组织bcl-2、bax基因mRNA的表达和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改变,探讨IL-10对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 周一农黄鹤光陈先强李赟刘夏磊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脑组织IL-10脑细胞凋亡血清IL-6基因MRNA
- 不同T管位置对窦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的T管位置对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狗模型窦道形成的影响。方法制作狗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模型,分为前腹壁直接引出和右侧腋前线引出两组,每组8只。测量胆总管直径、大网膜长度及有无变异、胃和横结肠的蠕动次数;制模2周后再次开腹,检测T管窦道长度和完整性;以窦道的加压注水量作为窦道所能承受的压力指标,分析不同T管位置以及多种因素对加压注水量的影响。结果T管经前腹壁和经腋前线引出,两组间胆总管直径、胃蠕动、横结肠蠕动、大网膜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9、0.24、-0.52、-0.64,P均>0.05);前腹壁组与腋前线组比较,T管窦道长度缩短,加压注水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96、2.67,P均<0.05)。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表明,对T管窦道加压注水量影响最大的是T管窦道长度,两者呈负相关(r=-0.79,P<0.05)。结论T管位置不同引起窦道长度的变化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重要因素,最短途径是T管引出腹腔的重要原则。
- 王李华陆炜钱军徐天生周一农
- 关键词:T管窦道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后联合十二指肠镜置入鼻胆管完成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胆管结石患者共189例,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完成胆总管探查和切开取石术,其中92例接受T管引流(对照组),另97例采用术中十二指肠镜置入鼻胆管完成胆总管一期缝合(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术期并发症,术后康复指标包括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和3 d疼痛VAS评分,术后7 d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3 d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7d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后联合十二指肠镜置入鼻胆管完成胆总管一期缝合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常规T管引流创伤性更小、并发症更少、康复时间更短、疼痛减轻、生活质量提高,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 姜明金晶沈红波王金周一农
-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