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恺言
-

-

- 所属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邹耀红

- 作品数:90被引量:259H指数:9
-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干燥综合征 文献复习
- 俞可佳

- 作品数:39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成骨分化 地塞米松 肺间质病变
- 袁风红

- 作品数:41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成骨分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人骨髓基质细胞 地塞米松
- 胥魏

- 作品数:28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干燥综合征 骨侵蚀 骨密度
- 胡赟霞

- 作品数:20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干燥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核素动态显像 涎腺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与骨侵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关节骨侵蚀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11例RA患者和30名健康人腰椎和股骨区的骨密度(BMD),并同时测定手关节X线分期及其他各临床指标。结果RA患者的骨量丢失较对照组咀显,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更高(P〈0.05),随关节骨侵蚀加重,各测定部位的BMD呈下降趋势,手关节病变Ⅲ期、Ⅳ组的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A患者中骨质疏松组较非骨质疏松组病程更长(P〈0.05),手关节骨侵蚀更重(P〈0.05),关节功能更差(P〈0.05),服用糖皮质激素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关节骨侵蚀(OR=0.636,0.424~0.954,P=0.029)和糖皮质激素服用情况(OR=2.696,1.026~7.083,P=0.044)是与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有显著相关的因素。结论随手关节骨侵蚀加重RA患者BMD呈下降趋势,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主要与关节骨侵蚀和是否服用糖皮质激素等有关。
- 袁风红邹耀红俞可佳高恺言胥魏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骨密度骨质疏松
- 羟氯喹治疗对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 傅东红邹耀红史惠琴高恺言俞可佳
- 关键词:羟氯喹视网膜损害视网膜电图
- Takayasu动脉炎合并败血症误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 胡赟霞邹耀红袁风红俞可佳高恺言胥魏
- 双源CT诊断非典型发作部位急性痛风三例被引量:1
- 2016年
- 例1男性,84岁,因“双膝、颈肩痛伴发热4d”于2013年2月入住我院。患者4d前受凉后出现双膝关节肿痛,以右膝明显,局部发热,无皮肤发红,同时感颈部、前胸、肩背部疼痛,感咽痛,有发热、畏寒、寒战,未测体温,来我院急诊查血常规:
- 袁风红邹耀红刘婷高恺言俞可佳胥魏胡赟霞时一添
- 关键词:急性痛风CT诊断膝关节肿痛肩背部疼痛皮肤发红
-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冲击治疗中合并肺部滴虫感染一例
- 2009年
- 患者男,32岁。因发热2个月,胸前区不适15d入院。患者入院2个月前开始反复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畏寒,无寒战,稍有咳嗽,无咯痰。外院查外周血三系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脾功能亢进;腹部彩超:脾脏肿大。予抗感染治疗1周体温一度正常,后又复升,达38.0oC,伴乏力、纳差,体质量下降5kg。近15d来患者感心前区不适,性质无法描述,无胸闷、气急。近1年来患者脱发明显,无关节痛、皮疹、口腔溃疡,无双手雷诺现象。母亲因尿毒症死亡。入院查体:体温36.6℃,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双上睑稍浮肿,双肺呼吸音清,
- 袁风红邹耀红胥魏俞可佳高恺言
- 关键词: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冲击治疗滴虫感染骨髓细胞学检查不规则发热心前区不适
- 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临床合作组提出的新标准与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比较分析
- 胡赟霞邹耀红胥魏袁风红俞可佳高恺言
- 无肌炎的皮肌炎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高恺言邹耀红俞可佳
- 关键词:肺间质病变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 炎性肌病伴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比较
- 2008年
- 目的:比较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无肌炎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伴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36例炎性肌病伴ILD的住院患者(PM18例,DM11例,ADM7例)。结果:9例ADM-ILD在临床和病理均无肌炎表现但都有典型的Gottron征。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PM-ILD明显高于DM-ILD,ADM-ILD则基本正常。PM-ILD对激素的治疗效果优于DM-ILD及ADM-ILD。环磷酰胺(CTX)在ILD的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对ADM-ILD的效果不甚明显。PM-ILD的生存率高于DM-ILD,ADM-ILD进展快,短期内出现急性呼衰(I型),死亡率高达85.7%以上。结论:ADM-ILD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PM-ILD预后相对较好。同时数据显示,积极的激素治疗并早期联合CTX对PM-ILD效果好,对DM-ILD有一定的效果,但对ADM-ILD则疗效不佳。
- 高恺言邹耀红袁风红俞可佳胥魏
- 关键词:肺间质病变炎性肌病预后差DISEASES多发性肌炎
- 地塞米松和1,25(OH)_2D_3对体外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及成脂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和1,25(OH)2D3(D3)对骨髓基质细胞(MSCs)成骨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以离心法分离培养人MSCs,以10-7mol/L Dex和/或10-8mol/L1,25(OH)2D3作为分化诱导剂对细胞进行干预,分别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液试剂盒及苏丹Ⅲ染液对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进行组织化学染色,计数;使用RT-PCR技术在转录水平检测成骨细胞标记物骨桥蛋白(OPN)及脂肪细胞标记物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的表达。结果细胞染色结果表明各干预组ALP+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苏丹Ⅲ+细胞百分比Dex组较对照组增多,D3组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Dex+D3组较Dex组苏丹Ⅲ+细胞数明显减少,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OPN mRNA及PPARγ2mRNA表达未在对照组测得,Dex诱导了OPN mRNA及PPARγ2mRNA表达,1,25(OH)2D3诱导OPN mRNA表达,并抑制Dex诱导的PPARγ2mRNA的表达。结论Dex促进MSCs的成骨分化及成脂分化,1,25(OH)2D3促进MSCs的成骨分化的同时抑制其成脂分化,与Dex合用抑制Dex成脂分化作用,强化了其成骨分化作用,反映了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间存在的反变关系,表明两者来源于同一前体细胞的可能性。
- 袁风红程力俞可佳高恺言
- 关键词:地塞米松1,25(OH)2D3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成脂分化
- OPG-RANKL-RANK系统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与炎症因子及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绝经女性RA患者45例和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骨密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人外周血清RANKL、OPG、IL-6水平,并详细记录临床、实验室资料。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绝经女性RA组的骨密度、OPG/RANKL低于对照组,RANKL、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OPG在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绝经女性RA患者OP组较非OP组有更高的抗CCP抗体水平(P<0.05),RANKL、OPG、DAS28评分等并无差异(P>0.05)。3绝经女性RA患者外周血中RANKL与DAS28评分、PINP、β-CTX、IL-6正相关(r=0.357,0.381,0.370,0.330,P<0.05),OPG与PINP、β-CTX、IL-6正相关(r=0.561,0.511,0.328,P<0.05)。结论绝经女性RA患者RANKL水平与炎症因子IL-6的诱导密切相关,但作为动态变化指标,仅反映近期骨代谢状况,并不能反映长期骨密度的变化。
- 徐建明袁风红高恺言俞可佳胥魏胡赟霞刘婷时一添邹耀红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