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平
作品数: 36被引量:121H指数:6
  • 所属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语言文字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朱兵
作品数:6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小说 审美空间 含蓄蕴藉 文学作品 韦勒克
杨元林
作品数:4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七中
研究主题:语文课改 学理 学科本位 汉语言文学 课程改革方案
朱斌
作品数:54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小说 文化身份 文学张力 少数民族文学 身份认同
徐杰
作品数:11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后理论时代 形式主义批评 文化研究 社会历史批评 语言决定论
吴远稳
作品数:14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唱和诗 北宋 休闲美学 休闲 身体
天人之道的张力空间——中国传统小说的审美空间被引量:1
2010年
中国传统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常常通过诸多矛盾两极的流动逆转,借助儒、道、释精神的对立互补,加之神话叙事与现实叙事的有机统一,拓展出深广的审美空间,这往往是内蕴着天人之道的张力空间,独特而深远的审美意味寄寓其中。遗憾的是,传统小说的这种成功经验,却极少为我国现、当代小说所吸取。
朱兵马正平
关键词:中国传统小说审美空间
近百年来“美”字本义研究透视被引量:6
2009年
马正平
关键词:本义逻辑实证主义后现代美学哲学美学当代美学
走向动力学的写作训练之路──评周德仓主编《写作素质训练教程》被引量:1
1999年
马正平
关键词:写作素质写作训练写作思维动力学写作理论中心句
从爱、信两难走向时、空交融——论王国维中西传统美学现代转化方法论历程与思维模型
2007年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王国维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最早自觉发现了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这种矛盾并中西求索以解决之,其成果便是时空交融、意与境浑、入内出外的境界论时空美学。其实,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就是对中西传统文化、现代主义进行的现代转化,从而使他的美学超越了美在形式、美在社会实践的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范式,而进入美在生命时空的美学与哲学前沿。
马正平
关键词:二元对立境界说
突破的可能:语文课改探究的实践范式——马正平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
2014年
王思勇(四川省洪雅高中语文高级教师,以下简称"王"):马教授,您觉得在语文课改实践层面,可以有哪些具体措施呢?常识的理解是,理想的语文新课程改革,既能够让一线语文教师明白清楚语文课程的最高教育目标,还要有可以通向这个目标的媒介和路径。
马正平王思勇杨元林
关键词:语文课改语文新课程课程改革方案汉语言文学写作思维
生长论非构思写作学:中国传统写作美学的当代转换与升华——迈向基于后批判默会认知哲学的新现代写作学探索历程
本文较为详细地回顾了笔者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当代写作学从理性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文章学"和"现代写作学"转向到写作审美行为深处的写作"赋形思维"论、"知行递变"写作过程论、"写作文化"论、"写作策略"论、"写作生长"...
马正平
关键词:非构思写作学
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 21世纪作文教学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体系?被引量:15
2006年
作文教学的体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想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不应该有残缺;二,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不应该乱。问题的艰难性在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定这两个问题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本期我们发表马正平教授和李真微老师的两篇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写作行为涉及到的,第一是“为什么写”,第二是“写什么”,第三是“怎么写”;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三者的统合中找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线索呢?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问题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③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
马正平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教学需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知识中小学作文写作行为
第一人称民族叙事审美空间的拓展——以次仁罗布的短篇新作《传说》为例
2011年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常常采用限知视角的第一人称叙事,其叙述格局往往狭小而逼仄。出色的第一人称民族叙事,往往都运用了巧妙的"反限知"策略,拓展出广阔的审美空间。次仁罗布的短篇新作《传说》,通过听他人讲述、变换叙述者和多层次叙述等方式,拓展出耐人回味的审美空间,成为这方面的一个成功范本。
朱斌马正平
文论范畴的生命体验——刘大櫆“神气”说的时空美学阐释
2011年
"神气"作为古代文论的范畴,具有一种生命存在和自由的时空美学向度。刘大櫆思想中无论是"神气"本身含义,还是"神"和"气"之间的关系,乃至具有"神气"的"十二贵",都让人清晰地感觉出"神气"背后蕴含着的无限的空间感和流动的时间感。这种时空感在刘大櫆"神气"说中集中地从本体层和表征层体现出来——"神"具有一种生命的时空本体性质,而"气"是这种时空本体的表征和体现。
徐杰马正平
关键词:神气刘大櫆
失败的小说:审美张力空间的匮乏被引量:2
2010年
杰出的小说总是移情卷入和超然审视的对立一体,是人道视野与天道眼光的矛盾统一,因而具有深广的审美张力空间,内含着耐人回味的审美意蕴。古典形态的小说,其失败主要是因为偏重于移情而缺乏超然审视;现代形态的小说,其失败主要是因为偏重于超然审视而缺乏移情观照;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失败之作,则主要是因为过度移情于时代,毫无超然反观的轻灵。因此,它们都匮乏深广的审美张力空间。
朱兵马正平
关键词:小说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