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林华
-

-

- 所属机构:世界卫生组织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中国全球基金
相关作者
- 周水森

- 作品数:103被引量:1,449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世界卫生组织
- 研究主题:疟疾 微小按蚊 疫情分析 按蚊 恶性疟原虫
- 顾政诚

- 作品数:45被引量:33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研究主题:疟疾 流行病学 嗜人按蚊 疟疾流行 中华按蚊
- 黄芳

- 作品数:49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研究主题:疟疾 恶性疟原虫 按蚊 疟原虫 瑞香素
- 郑香

- 作品数:35被引量:2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研究主题:疟疾 嗜人按蚊 恶性疟 中华按蚊 流行病学
- 曹建平

- 作品数:183被引量:74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病 血吸虫 重组抗原
- 不同地区微小按蚊rDNA-ITS2序列差异被引量:24
- 2002年
- 目的 比较我国云南、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泰国等不同地区微小按蚊核糖体 DNA第 2内转录间隔区 (ITS2 )序列差异。 方法 取单只雌蚊蚊腿消化提取 DNA,PCR特异扩增 r DNA- ITS2片段 ,并对其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及分析。 结果 发现 2种不同的 ITS2序列 (Gen Bank登录号 :AF4 16 783,AF4 16 784 ) ,分别与微小按蚊 A和 C同源 ,ITS2序列长度及 GC含量分别为 4 81bp,5 4 .0 4 %和 4 83bp,5 4 .2 3%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但 2 2个固定位点存在碱基置换和插入 /缺失 ,序列差异为 5 .8%。 结论 研究区内微小按蚊存在 A和
- 周水森汤林华顾政诚王漪
- 关键词:微小按蚊核糖体DNARDNA-ITS2
- 我国恶性疟原虫Pfcrt和Pfmdr1基因多态性及与氯喹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了解我国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crt基因K76T及Pf mdr1基因N86Y和D1246Y的点突变特征及发生率,并分析上述分子标志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从我国恶性疟流行区云南和海南省采集恶性疟现症患者血样,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和Pf mdr1基因序列设计巢式PCR引物,以血样中的恶性疟原虫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RFLP分析,并对部分PCR产物进行测序验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体外微量法测定同一批血样中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结果云南、海南省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K76T的突变发生率分别为86.7%和64.3%;云南、海南省恶性疟原虫Pf mdr1 N86Y突变发生率分别为46.5%和3.4%。未发现云南、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分离株存在Pf mdr1 D1246Y突变。体外微量测定法显示Pfcrt 76T突变发生率氯喹抗性株与敏感株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0,P<0.01)。Pf mdr1 86Y突变发生率氯喹抗性株与敏感株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65)。结论在云南省和海南省现场未发现恶性疟原虫Pf mdr1 D1246Y点突变,抗氯喹恶性疟原虫的Pf mdr1 N86Y突变发生率与敏感株间无显著差异。Pfcrt K76T作为分子标志在我国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监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 官亚宜张国庆胡铃冯晓萍蔡玥姚俊敏刘德全汤林华
- 关键词:药物抗性单核苷酸多态性氯喹
- 中华按蚊为唯一传疟媒介地区疟疾传播潜势的初步估算被引量:15
- 1994年
- 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郊区1975、1980-1984年中华按蚊媒介能量,试用Macdonald(1957)的公式计算基本繁殖率,估算疟疾传播频率。结果与当地相应年份的疟疾发病率趋势基本一致。1982年后,基本繁殖率已降至1以下。
- 钱会霖汤林华程义亮杨宝金
- 关键词:疟疾中华按蚊媒介能量繁殖率
- 河南省中华按蚊抗药性及其与kdr突变关联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与击倒抗性基因型的关联性。方法2009年以区分剂量法调查河南省桐柏、淮滨和永城3地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并抽取部分样本进行了kdr基因序列检测。x^2检验判断其抗药性与kdr基因突变的关联性。结果河南省3县(市)中华按蚊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区分剂量死亡率均〈95%,其中淮滨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死亡率及永城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死亡率均〈80%,为抗性群体;其余为初步抗性群体。溴氰菊酯(x^2=2.955,P〉0.05)和氟氯氰菊酯(x^2=0.000,P〉0.05)抗药性与kdr突变均无关联。结论kdr基因突变并不能直接引起中华按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具体的抗药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祁欣崔晶张红卫苏云普汤林华周水森郑彬
- 关键词:中华按蚊抗药性拟除虫菊酯类
- 湖北省丘陵区嗜人按蚊传疟阈值的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调查嗜人按蚊传疟作用 ,为嗜人按蚊分布区媒介监测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随州市曾都区严家畈村选择 9个自然村应用寄生虫学和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估算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和临界叮人率。 结果 2 0 0 1年 7~ 8月居民带虫发病率 0 .6 5 %。小学生带虫率 0 .5 1% ,荧光抗体阳性率 5 .0 5 %。在观察区搜捕到嗜人、中华、微小 3种按蚊。嗜人按蚊密度及组成在人房内占优势 ,平均叮人率 0 .9892 /人·夜 ,吸人血指数为 0 .5 0 ,媒介能量为0 .94 4 8,是中华按蚊的 6 .5 2倍 ,嗜人按蚊临界叮人率为 0 .2 82 3,而实际叮人率是它的 3.5倍。 结论 嗜人按蚊是当地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 ,提示临界叮人率在媒介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黄光全顾政诚黄希平郑香夏志贵杨庆叶忠山童世民李汉帆汤林华
- 关键词:丘陵区嗜人按蚊疟疾传播病原学
- 采用加强传染源防治结合健康教育的新对策控制海南山区疟疾的试点研究被引量:11
- 1999年
- 目的:探索与当前的流行病学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现代医学模式以及费用-效益原则的新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新的防治对策以高危村和高危人群为重点,结合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综合性措施,包括:在高危村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村和曾在山上住宿的高危人群进行集体药物治疗,对疟疾病例进行追踪治疗,但不采用传统的杀虫剂喷洒或浸泡蚊帐。结果:采取新的防治对策措施后群众的疟疾知识、蚊帐使用率和治疗依从性有所提高,各项疟疾指数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全乡的年疟疾带虫发病率从1994年的3.5%下降至1996年的1.1%和1997年的0.8%;恶性疟带虫发病率从1.0%分别下降至0.3%和0.3%;疟原虫率从1995年5月的7.2%下降至1996年11月的2.1%和1997年10月的1.2%,其中恶性疟原虫率则从1.2%下降至0.1%;没有疟疾病例的村比例从18.6%上升到54.2%,发病率大于5%的高危村从14个减少至2个;费用-效益比率1995~1996年为1∶2.4,1997年为1∶4.4。结论:试点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
- 陈文江吴开琛吴开琛汤林华林明和王善青汤林华蓝秀汉顾政诚王善青陈雄盛慧锋
- 关键词:疟疾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流行病学
- 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在间日疟流行区的诊断评价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在现场评价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简称试条)的诊断性能。方法2008年9~10月采集安徽省间日疟流行区蒙城县5个乡镇医院门诊部所有就诊的发热病人血样,用双盲法比较镜检法和试条测试的结果。结果共采集发热病人血样292份,镜检法检出疟原虫阳性181份,均为间日疟;试条检出疟原虫阳性163份,亦均为间日疟。两法检测结果一致的血样占92.8%(271/292),其中均为阳性的163份,均为阴性的108份。两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21份血样中,镜检阳性的、试条检测阴性的有18份,镜检阴性的、试条检测阳性的有3份。原虫密度在>1000个/μl、100~1000个/μl和<100个/μl时,试条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5%(115/123)、86.0%(43/50)和62.5%(5/8)。结论该快速诊断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在疟疾流行区对间日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汪俊云王建军石锋许娴杨玥涛高春花郑香葛军汤林华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疟疾
- 巢氏PCR判定西藏疟疾流行区传疟媒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确定西藏墨脱县疟疾流行区的疟疾传播媒介。方法根据2005、2006和2007年疟疾发病情况,在墨脱县选择了3个疟疾发病较高的自然村,采用人诱、牛诱、灯诱及清晨人房全捕等方法捕获成蚊,经形态学鉴定后麻醉处死,密封干燥,带回实验室-20℃冻存备用,采用混合样本法随机抽取10只多斑按蚊复合体为一份混合标本,提取蚊虫DNA。根据文献采用巢氏PCR扩增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SSUrDNA),并对阳性结果克隆测序,比对证实。结果共捕获按蚊5345只,其中多斑按蚊复合体5190只,带足按蚊155只,提取的360份多斑按蚊复合体混合样本DNA中发现子孢子阳性扩增样品2份,种型鉴定2份阳性混合样本均为伪威氏按蚊,PCR产物经克隆测序,NCBIBLAST同源性比对证实为疟原虫SSurDNA基因片段。结论多斑按蚊复合体中的伪威氏按蚊为西藏林芝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
- 武松黄芳张国庆潘嘉云王学忠卓玛央金胡永红汤林华
- 关键词:子孢子传疟媒介
- 快速诊断疟疾及其病原体种属的免疫层析试剂盒及其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诊断疟疾及其病原体的免疫层析试剂盒及其制作方法。该试剂盒包括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和配套溶胞液、样品杯、采血针和使用说明书。其中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由样品垫、金标垫、纤维素膜和吸水垫组成,其中金标垫上含有胶...
- 汪俊云石锋杨玥涛包意芳高春花汤林华
- 文献传递
- 皖北中华按蚊传播疟疾密度阈值的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研究皖北中华按蚊传播疟疾密度阈值,为当地疟疾监测、预警与防制提供合理的评价指标。方法选取安徽北部中华按蚊分布区疟疾发病率较高的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路楼村为调查点,于2005年8~9月现场调查媒介按蚊的叮人率、经产蚊比例、人血指数,调查人群疟疾发病率、原虫率以及疟疾患者发病至接受治疗的平均间隔期,收集观察期间的平均气温数据。根据基本繁殖率概念计算以媒介按蚊临界叮人率为指标的传播疟疾密度阈值。结果中华按蚊的人血指数为0.1771,平均经产蚊比例为0.51,当地中华按蚊的实际叮人率为11.1877、临界叮人率为7.6340,实际叮人率是临界叮人率的1.47倍。结论安徽北部试点中华按蚊的实际叮人率需要降低47%以上,才能阻断当地中华按蚊引起的疟疾传播。
- 王敏汤林华顾政诚蒋伟康朱继民赵志华郑香尤芳红
- 关键词:疟疾中华按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