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菁春
作品数: 82被引量:1406H指数:24
  • 所属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谭吉华
作品数:136被引量:1,292H指数:21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污染特征 灰霾 多环芳烃 大气颗粒物 PM2.5
柴发合
作品数:266被引量:3,863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大气污染 污染特征 PM2.5 PM 颗粒物
贺克斌
作品数:254被引量:3,875H指数:3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PM2.5 污染特征 大气污染 大气颗粒物 排放清单
马永亮
作品数:148被引量:1,962H指数:2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污染特征 PM2.5 PM 挥发性有机物 大气颗粒物
盛国英
作品数:658被引量:7,059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多环芳烃 气溶胶 生物标志物 沉积物 有机污染物
大气环境中纳米颗粒物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被引量:5
2018年
纳米颗粒物(Nanoparticles,NPs)因较同质量细颗粒物和粗颗粒物而言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得多,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结合研究结果,对国内外共87篇NPs相关文献进行调研,选取含有效数据文章进行统计分析.从NPs来源和形成机理、粒径分布和归宿、数浓度水平和化学组成及健康效应和研究手段等方面进行综述.针对我国NPs研究现状提出建议及研究重点:(1)开展NPs常规化监测及环境空气和排放源NPs理化性质研究;(2)系统研究NPs形成机理;(3)发展NPs离线及在线一体化源解析技术;(4)系统建立NPs采样及分析技术;(5)加强NPs毒理学、流行病学和防护研究.由于在采取措施降低TSP和PM2.5过程中有可能导致NPs浓度大幅增加,对人体健康会产生较大危害,政府应同时加大对NPs来源和污染控制研究的投入力度.
王真真王真真段菁春胡京南
关键词:气溶胶纳米颗粒物粒径分布数浓度环境地质
钢铁行业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及对策被引量:32
2013年
根据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钢铁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已达81.74万t,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55%,是继火力发电、机动车、水泥工业后第四大氮氧化物排放源。针对中国重要氮氧化物来源——钢铁工业的氮氧化物生成机制,排放节点及特征,国内外控制技术现状开展综述研究。研究表明,钢铁工业中的氮氧化物的产生以高温型为主。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过程为主要的氮氧化物排放源。收集并整理了国外在钢铁各工序上的主要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及其在国内的应用状况。在回顾中国钢铁大气污染物控制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钢铁行业氮氧化物控制的对策建议。
段菁春柴发合谭吉华薛志钢
关键词:氮氧化物钢铁行业环境管理排放标准控制技术
广州灰霾期间颗粒态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被引量:32
2009年
采集广州五山和荔湾(2002-03-12-2003-06-31)PM10样品,并对冬、夏两季灰霾和非灰霾期间大气颗粒物中的PAHs进行分析.广州市灰霾期间PAHs污染程度严重,特别是冬季灰霾期.广州市夏季灰霾期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比非灰霾期间相对浓度高,而冬季灰霾期间苯并[a]荧蒽、苯并[e]芘、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比非灰霾期间的相对浓度高.夏季非灰霾、夏季灰霾、冬季非灰霾和冬季灰霾期间的BEQ值分别为3.5、3.35、1.43和13.0 ng·m^-3,与国内外各大城市相比,广州市夏季非灰霾、冬季非灰霾和夏季灰霾期间的BEQ值(平均值为2.76 ng·m^-3)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外城市基本相当.冬季灰霾期间的BEQ值在国内城市中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广州冬季灰霾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比较严重.此外,诊断参数法研究还表明夏季PAHs主要为汽油车和柴油车的混合排放,冬季PAHs的主要来源于柴油车排放和燃煤;冬季非灰霾期间PAHs一部分来自于本地排放,另一部分可能来自北方的长距离传输.
段菁春谭吉华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多环芳烃灰霾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
颗粒物中的无机元素即来自于人为排放源也来自于天然源.人为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冶金工业、机动车尾气和废物焚烧等;天然源则包括火山活动、土壤风蚀、森林大火及海洋飞沫等.无机元素中许多微量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具有潜在的毒害性,...
段菁春谭吉华王淑兰郝吉明柴发合
关键词:ELPI富集因子法粒径分布大气颗粒物
兰州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机碳与元素碳的污染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采集兰州冬季采暖期及夏季PM2.5样品共60个,通过DRI测定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结果显示:冬季OC和E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5.39±13.88)μg/m3和(13.80±5.41)μg/m3,夏季分别为(9.74±3.30)μg/m3和(4.44±2.00)μg/m3,冬季污染远高于夏季.冬夏季OC和EC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76,表明冬季兰州PM2.5中OC和EC的来源相似.二次有机碳质量浓度冬夏季分别为(8.48±6.10)μg/m3和(3.07±2.20)μg/m3,约占OC含量的(22.46±11.93)%和(31.29±18.51)%,表明兰州冬夏季PM2.5中OC的来源均以一次排放为主,夏季二次源贡献高于冬季.对8种不同温度段碳质组分分析表明,兰州冬季生物质燃烧较夏季有所增加,夏季可能主要为机动车尾气.
李英红段菁春郑乃嘉谭吉华饶志国马永亮贺克斌
关键词:PM2.5有机碳元素碳
佛山市冬夏季羰基化合物污染特征被引量:14
2017年
2014年冬季和2015年夏季在佛山市采集了36个羰基化合物的样品,检测出了其中14种化合物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佛山市冬夏季羰基化合物污染严重,采样期间冬季和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36.15μg/m^3±3.45μg/m^3和33.25μg/m^3±4.25μg/m^3.冬季三种主要污染物为:甲醛(8.54μg/m^3,23.65%)>丙酮(8.20μg/m^3,22.69%)>乙醛(5.79μg/m^3,16.03%);夏季主要污染物为:甲醛(14.63μg/m^3,44.01%)>乙醛(6.22μg/m^3,18.70%)>丙酮(5.23μg/m^3,15.73%);冬季羰基化合物日变化不大,上午与晚上浓度相近,下午浓度略高于上午和晚上;夏季羰基化合物日变化较大,上午与晚上浓度相近,下午浓度明显高于上午和晚上;佛山市冬季C1/C2和C2/C3的浓度比分别为1.56和14.35,夏季C1/C2和C2/C3的浓度比分别为2.63和15.56.佛山大气羰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冬夏季采样期间甲醛、乙醛、丙酮和丙醛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表明这些羰基化合物可能有相似的来源.
周雪明谭吉华项萍何晓朗郭送军段菁春贺克斌马永亮邓思欣司徒淑娉
关键词:羰基化合物夏季污染特征
一种大气环境浓度过氧化物气体发生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环境浓度过氧化物气体发生系统及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零气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配气系统和采样系统,气体发生装置包括质量流量控制器和过氧化物气体发生瓶;配气系统包括第一流量控制器,第一气体混合装置,第二...
陈炫张清宇段菁春傅昂毅张新民杨加赢韩锋
文献传递
广州秋季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PAHs粒径分布被引量:20
2006年
利用MOUDI^TM级联分段式采样器采集了秋季广州市区(荔湾采样点和五山采样点)及郊区(新垦采样点)3个采样点的气溶胶样品并使用GC-MS分析了样品中13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发现3~4环的多环芳烃呈双峰分布,5~7环的多环芳烃呈单峰分布.广州市区和郊区的多环芳烃具有不同粒径分布模式;相对于城区,郊区的多环芳烃存在于更大的颗粒物中,这可能是气溶胶的陈化过程不同导致的.城区的多环芳烃可能主要受吸附作用控制,而郊区的多环芳烃则可能受多种机制控制,如吸附作用、吸收作用和多层吸附.诊断参数值在粒径1~2.5μm和0.1~0.56μm存在较大差异;从浓度上看新垦13种多环芳烃的总浓度为39ng/m^3,五山为71~94ng/m^3,荔湾为32~154ng/m^3;从组成上看广州市大气颗粒物种多环芳烃以5~7环为主.
段菁春毕新慧谭吉华盛国英傅家谟郝吉明
关键词:多环芳烃
广州灰霾期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粒径的分布被引量:74
2006年
对2003年广州严重灰霾期前后9d的大气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颗粒物在积聚态颗粒物(0.32~1.80μm)和粗颗粒物(3.2~10.0μm)处有2个明显的峰;灰霾期积聚态颗粒物比粗颗粒物在TSP中占的比例高,而在灰霾结束后所占比例与粗颗粒物相当或略少;低环数多环芳烃在积聚态颗粒物段和粗颗粒物段各有一个峰。但主要分布在积聚态颗粒物中;高环数多环芳烃几乎完全分布在积聚态颗粒物中;从灰霾期至灰霾期后。低环数多环芳烃在积聚态颗粒物段的主峰粒径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对于高环数多环芳烃这一变化不大;比值TPAHs/TSP在灰霾期前后有较大的变化;由于比值BaP/BeP与TPAHs/TSP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降解作用可能是造成比值TPAHs/TSP变化的主要原因.
段菁春毕新慧谭吉华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气溶胶灰霾
北京市PM2.5中砷污染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本研究于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期间采集了北京市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PM2.5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了样品中的总砷,并使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分析了样品中的As(Ⅲ)和As(Ⅴ).结果表明,在采样期间,北京市PM2.5中总As的平均浓度为(21. 82±17. 01) ng·m-3,总As在春夏秋冬春4个季节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 62±5. 80)、(18. 34±9. 00)、(21. 49±10. 22)和(29. 52±27. 97) ng·m-3,呈现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的季节变化特征.PM2.5中As(Ⅲ)和As(Ⅴ)的平均浓度为(3. 15±1. 94) ng·m-3和(10. 78±5. 39) ng·m-3.春夏秋冬四季As(Ⅲ)的平均浓度分别是(5. 42±2. 5)、(1. 61±0. 51)、(2. 88±1. 12)和(3. 27±1. 23) ng·m-3,表现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的特征;不同季节As(Ⅴ)的平均浓度分别为夏[(13. 57±13. 34) ng·m-3]>秋[(12. 75±6. 54) ng·m-3]>冬[(8. 68±3. 57) ng·m-3]>春[(7. 55±1. 47) ng·m-3],不同季节PM2.5中As(Ⅲ)的平均浓度都高于As(Ⅴ),这种季节特征可能是由季节扩散条件、排放源和大气氧化性的差异等造成,As(Ⅲ)/As(Ⅴ)的季节变化也可以反映这些差异性,不同季节As(Ⅲ)与As(Ⅴ)的比值为春季(0. 67)>冬季(0. 44)>秋季(0. 27)>夏季(0. 13). As(Ⅲ)/As(Ⅴ)与相对湿度(Rh)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表明高湿度条件可能不利于As(Ⅲ)转化成As(Ⅴ).As(Ⅲ)/As(Ⅴ)和As(Ⅲ)与Ca2+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表明土壤扬尘可能是As(Ⅲ)的重要来源.
石绍萱杨艳蓉秦娟娟周雪明段菁春谭吉华谭吉华
关键词:PM2.5AS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