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淑敏
-

-

- 所属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
相关作者
- 章文华

- 作品数:175被引量:2,999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肿瘤 子宫颈癌 宫颈癌 预后 卵巢肿瘤
- 吴令英

- 作品数:317被引量:3,855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肿瘤 预后 卵巢肿瘤 宫颈癌 卵巢癌
- 张蓉

- 作品数:94被引量:759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肿瘤 预后 卵巢肿瘤 放射疗法 子宫内膜癌
- 白萍

- 作品数:82被引量:1,99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肿瘤 子宫颈癌 预后 诊断与治疗指南 子宫内膜癌
- 李洪君

- 作品数:41被引量:25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卵巢肿瘤 预后 宫颈肿瘤 化疗 卵巢癌
- 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致心包积液——附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致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40 年间诊治的生殖器恶性肿瘤致心包积液9 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 9 例中6例卵巢恶性肿瘤(4 例卵巢上皮性癌,2 例卵巢弥漫性颗粒细胞瘤) 、2 例宫颈癌、1 例子宫内膜癌,平均年龄41.6 岁。诊断原发肿瘤到心包积液的间隔时间为2 ~49 个月。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胸闷和呼吸困难。9 例经胸部X线诊断,其中6 例同时经B超诊断,3 例经心包穿刺并细胞学发现有恶性细胞。2例卵巢恶性肿瘤经局部治疗和全身化学治疗后已生存49 个月和12 个月,1 例卵巢恶性肿瘤经激素治疗后生存5 个月。9 例中6 例未治疗者均在1 个月内死于心包填塞。结论 生殖器恶性肿瘤致心包积液经X线、B超、心包穿刺和细胞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心包穿刺可缓解症状,结合系统性化学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李淑敏章文华张蓉刘丽影
- 关键词:生殖器肿瘤心包积液药物疗法女性
- 78例子宫内膜癌相关多原发癌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我院1990年~2004年共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1046例,回顾分析其中78例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78例多原发癌占同期子宫内膜癌的7.5%,其中子宫内膜癌合并卵巢癌、宫颈癌、大肠癌、乳腺癌和其他少见部位恶性肿瘤分别为26例(33.3%)、16例(20.5%)、16例(20.5%)、12例(15.4%)、8例(10.3%)。发生第一原发癌和第二原发癌中位间隔时间为7年3个月。多原发癌中子宫内膜癌中位发病年龄51.6岁,临床病理特点和单发子宫内膜癌相似。除大肠癌外,合并其他部位肿瘤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总5年生存率26.9%)。结论 子宫内膜癌相关多原发癌的预后差,应予重视。
- 吴琨章文华李淑敏
- 关键词:多原发癌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
- 紫杉醇联合铂类周疗与月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前瞻性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周疗与月疗治疗卵巢上皮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00年2月~12月 ,31例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入组 ,其中周疗15例 ,Taxol60mg/m2~80mg/m2静脉滴注每周重复 ,连续3周 ,休息1周为一疗程 ,月疗16例 ,Taxol135mg/m2~175mg/m2静脉滴注4周重复 ,铂类用法两组相同 ,PDD70mg/m2或CBPAUC4~5,4周重复。初次治疗13例 ,手术或化疗后未控复发18例。共接受62疗程化疗 ,平均2疗程。[结果]总反应率58.1 % ,其中周疗组66.7% ,月疗组50.0 %。副反应以血液毒性白细胞中度下降为主 ,Ⅲ、Ⅳ级仅占16.1% ,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较轻 ,非血液学毒性脱发、肌肉关节痛、感觉异常常见。两组间血液毒性、非血液毒性发生率无差异 ,但周疗组毒性强度低。[结论]紫杉醇周疗与月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而周疗组略显优势 ,毒性强度较低 。
- 吴令英张蓉章文华王桂香李洪君李晓光李淑敏刘丽影
- 关键词:紫杉醇铂类周疗卵巢上皮癌
- 宫颈细胞学ASCUS/LSIL的临床意义及处理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US/LSIL)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4~2006年妇科门诊用TCT(宫颈液基细胞学)的方法检出的254例ASCUS/LSIL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6例进行了阴道镜检查。结果在140例ASCUS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变占51.5%,其中高度病变占22.9%,114例LSIL中CIN病变占59.6%,其中高度病变占30.7%,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6例中阴道镜诊断炎症47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病变53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病变36例及病理检查结果炎症5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病变41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病变40例,阴道镜与病理对照进行了~致性检验,Kappa=0.314,U=0.064,P〈0.05,一致性好。病理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的妇女中CIN发生率79%(67/84),而HPV阴性者中CIN发生率43.5%%(74/170),结果显示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8,P〈0.05。本组资料中年龄在35~55岁的妇女占83.5%与HPV阳性的妇女年龄高峰一致。结论对ASCUS的患者应与LSIL同样重视,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以避免22.9%的高度病变的患者漏诊或失访,对35~55岁的HPV感染的妇女应更加重视。
- 王新玲张蓉吴令英李淑敏黄曼妮李楠
- 关键词:细胞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乳头状瘤病毒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初治为手术治疗的 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前采用临床分期 ,术后采用手术病理分期 ,对这两种分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分期不符合率为 4 5 8% ( 4 4 96) ,其中临床Ⅰ期为 2 4 0 % ( 12 5 0 ) ,Ⅱ期 76 9% ( 3 0 3 9) ,Ⅲ期为 5例中 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0 3 % ( 8 78) ,其中临床Ⅰb期为 16例中 1例 ,Ⅱ期 14 7% ( 5 3 4 )。子宫外盆腔转移率 14 6% ( 14 96) ,其中临床Ⅰb期为 19例中 2例 ,Ⅱ期 2 3 1% ( 9 3 9)。卵巢转移率 9 4 % ( 9 96) ,其中临床Ⅰa期为9 7% ( 3 3 1) ,Ⅱ期为 10 3 % ( 4 3 9)。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 7 9% ( 7 89) ,其中临床Ⅰ期为 4 0 %( 2 5 0 ) ,Ⅱ期为 10 3 % ( 4 3 9)。大网膜转移率 5 2 % ( 5 96) ,阑尾转移率 2 1% ( 2 96)。经单因素分析 ,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均与盆腹腔转移有关 (P <0 0 1,0 0 5 )。经多因素相关分析 ,前 3个因素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较临床分期准确 ,临床分期尤其是临床Ⅱ期的误差率较高 ,临床处理上应予重视。
- 章文华白萍吴令英李淑敏李斌陈岚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肿瘤分期肿瘤转移统计学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6
- 2002年
- 李淑敏章文华赵晓航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抑癌基因PTEN
- 关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问题的讨论被引量:6
- 2009年
- 当前,宫颈癌依然是妇女健康的“头号杀手”,高危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病的必要条件。CIN的发病率在我国尚无确切数据;在美国,CIN的发病率为3.8%。由于宫颈癌和CIN发病率的上升以及患者的年轻化,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 章文华李淑敏
- 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 子宫颈癌筛查中肉眼观察法的应用被引量:13
- 2009年
-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宫颈癌筛查已卓见成效,宫颈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大幅度下降。然而,宫颈癌发病仍居发展中国家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及发病年龄呈明显年轻化倾向,值得庆幸的是,宫颈癌的预防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并步入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筛查和早诊早治等全方位预防的新时代。
- 章文华李淑敏
- 关键词:宫颈癌筛查观察法人乳头状瘤病毒公共卫生问题
- 电子阴道镜和光学阴道镜在宫颈早期病变诊断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7
- 2002年
- 目的 评价国产电子阴道镜 (SLC 2 0 0 0 )检测系统对宫颈早期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山西省襄垣县宫颈癌高发现场的一组随访病例中 ,同时应用电子阴道镜和光学阴道镜检查诊断 ,以组织学为金标准 ,进行随机对比研究。结果 行宫颈活检的 16 3例患者中 ,组织学诊断为慢性炎症 10 3例 ;异常 6 0例 ,其中乳头状瘤 1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级 37例 ,CINⅡ级 18例 ,CINⅢ级 4例。另行颈管刮术 33例 ,病理阳性 3例。电子阴道镜和光学阴道镜诊断宫颈阳性病变 (≥CINⅠ级 )的灵敏度分别为 83.3%和 95 .0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75 ) ;电子阴道镜和光学阴道镜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 6 1.2 %和 2 1.4 %、5 5 .6 %和 4 1.3%、6 9.3%和 4 8.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0 .0 35 ,0 .0 0 0 )。光学阴道镜和电子阴道镜在诊断≥CINⅡ级的宫颈病变中 ,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的差异 ,均无显著性。电子阴道镜和光学阴道镜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 .3%和 88.0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75 )。结论 电子阴道镜在诊断≥CINⅠ级的宫颈病变中 ,其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均优于传统的光学阴道镜 ,但后者的灵敏度较高。在诊断≥CINⅡ级的病变中 ,两种阴道镜无差别。国产电?
- 章文华黄曼妮李淑敏吴令英李楠张洵潘秦镜沈艳红乔友林
-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疾病阴道镜检查
- 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影响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1992年 12月~ 2 0 0 1年12月手术治疗的 111例宫颈浸润癌 ,中位年龄 4 0岁。按FIGO(1994 )分期标准 ,ⅠB期 80例 (ⅠB1期和ⅠB2期各 4 0例 ) ,ⅡA期 31例。鳞癌 93例 (83.8% ) ,腺癌 17例 (15 .3% ) ,小细胞癌 1例。 111例患者均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加以撕剥式为主的盆腔淋巴清扫术 ,术前辅助放疗 74例 (6 6 .7% ) ,术后辅助治疗 2 4例 (2 1.6 % )。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 Meier方法 ,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和 χ2 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 5年生存率为 85 .9% ,其中ⅠB1期为 89.1% ,ⅠB2期为 90 .7% ,ⅡA期为 78.4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大小 (HR =1.4 79,P =0 .15 2 )、肿瘤局部类型 (HR =1.4 4 0 ,P =0 .2 6 4 )、临床分期(HR =1.380 ,P =0 .35 4 )、术前和 (或 )术后辅助治疗 (HR =1.2 10 ,P =0 .4 5 0 )、淋巴结转移 (HR =1.4 32 ,P =0 .5 4 0 )、颈管受侵 (HR =2 .2 4 4 ,P =0 .0 36 )、深肌层浸润 (HR =3.2 95 ,P =0 .0 6 )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 (HR =10 .172 ,P =0 .0 0 0 )与早期宫颈癌预后有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 ,宫颈深肌层浸润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宫颈深肌层浸润和多个性伴侣
- 章文华吴令英白萍李淑敏张蓉李斌孙建衡吴爱如
- 关键词:宫颈癌预后因素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