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国
作品数: 107被引量:455H指数:12
  • 所属机构: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苏州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母小勇
作品数:97被引量:792H指数:1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课程 教师 高校课程 高等学校课程 教师教育
刘凯军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教育学 教育科学 现象学 人性
檀传宝
作品数:264被引量:4,334H指数:3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德育 道德教育 教育 劳动教育 学校德育
胡钦晓
作品数:63被引量:395H指数:12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学术资本 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 非正式制度 研究生教育
黄书光
作品数:118被引量:454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教育现代化 儒家 基础教育 陶行知 教育家办学
祛魅“实践主义”: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转向被引量:1
2015年
实践主义是一种实践至上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独断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呈现出对实践主义思维和观念的诸种批判。梳理这些理论的思维倾向、特征、具体主张及其困境,祛除实践主义的崇拜,展示理论研究思考实践时的复杂性和局限,自觉养成教育理论研究之独立品性,从而以一种审慎的、绵密的、谦逊的理性态度来深思教育实践。
曹永国
关键词:教育理论教育实践
近代教育学思维的三次浪潮及其检视被引量:6
2016年
近代教育学思维经历了三次浪潮,分别为从超验到经验、从经验到科学,以及从科学到人文的转变。它们表达了近代教育学家对教育学学科的不断反思,以及科学性的追求。近代教育学思维寻求普遍化的、可靠性的知识基础,它充满着多种冲突和争论,并在冲突和争议中走向自我完善和丰富,同时强化了对教育学的科学认同。近代教育学思维的重心在于认识论,其现代性的后果在于为教育学的分化和多元主义开启了大门,使得现代教育学思维更为窄化、专门化,同时也失却了对教育学本体论的探究。
曹永国
关键词:思维方式学科认同认识论
基于深度学习判断法则的“渔场”设计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在深度学习中,教育教学必须由“授人以鱼或渔”向“授人以‘渔场’”的方向变革。在生物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如何依据深度学习“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价值与评价”等判断法则进行“渔场”设计,引导学生在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求证知识和创造新知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田奇林曹永国
关键词:生物学
教育为什么要关怀脆弱性被引量:4
2021年
脆弱性存在于人类图景中,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真实生活和德性的自觉意识,是命运、人性和道德特质的表达。教育之所以关怀脆弱性,正是基于对人性、德性和教育自身的思索。当代求强逐大的教育将脆弱性视为必须除去的恶或障碍,通过现代教育机制——技术主义、竞争主义和量化管理——祛除脆弱性的恐惧,实现所谓的工具化、功利化、外在化的强大。反讽的是,它随之产生了全面计划的崇拜、卓越性的焦虑以及工具理性的骄横。教育需要认真对待脆弱性,这意味教育对人性、德性和个体心灵自由的保护。
曹永国杜臧娟
关键词:现代教育脆弱性工具主义
教师专业发展亟需返璞归真被引量:4
2017年
教师专业发展当前已出现诸多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专业理论的繁琐与脱离实际,祛人性化的急功近利,以及支离破碎的壁垒化发展等。减少这些异化现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返璞归真。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回到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教师性"上。为此,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在四个方面着力:思忖教师存在之意义,追寻伟大教师之品性,完善教师之教育理念与发展良好的批判性思维。
曹永国范太峰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异化本真性生存论
Pedagogue的意涵与教师存在的沉沦被引量:2
2018年
Pedagogue表达了作为一个教育引路人的原初的教师形象。这个形象包含丰富的意涵:教师作为一个合乎智慧的引导者,一个迷恋儿童成长的人,一个替代父母者,一个孩子忠实支持者,一个人文教化者等。这个教师以自身之品质——爱、理解、关心和德行与学生建立强烈的亲密关系,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审视自己的行为,支持、信任和帮助学生走向理性独立和德行完善。Pedagogue的失落揭示了教师存在状态的异化:行为方式的规则化、行为内容的惯例化、行为目标的任务化以及自我发展的数据化。复魅pedagogue,恢弘教师存在的"教师性",意味着关注教育内在性的因素和教师的品格与信念,以符合教育和教师之本性的方式去影响学生。
曹永国
关键词:教师异化本真性
保守地复古,抑或本真地坚守——赫钦斯《乌托邦的大学》绎读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一种理性的反思,《乌托邦的大学》批判了大学中盛行的工业化、专门化、哲学多样化、政治与社会的同质化等现象及其后果,并审慎地提出了一种乌托邦大学的构想。然而,该书用意却不尽于此。《乌托邦的大学》中贯注了一种"古希腊三哲"的遗风,充满了对苏格拉底式的探寻真理的热爱。以"乌托邦"为名实则促使大学人对大学的Idea的理性沉思与热切希望。在此沉思和希望中,大学人实现对自身的反思与精神的升华。《乌托邦的大学》重启大学人对自身存在的反思与特有品性的坚守。
曹永国
关键词:赫钦斯IDEA乌托邦
中心思想:福兮? 祸兮?
2009年
自上学记事开始,概括中心思想就是语文学习和讲授的重要内容。那时,老师经常叮咛我们要牢记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会概括中心思想(当然是所谓的科学的概括,即要和标准答案一致)。我们知道这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如今,语文教育进行改革, 但文章的中心思想依然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授的重心,以至于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具有扎实而良好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知识与能力,概括中心思想的思想已经扎根于学生们的大脑之中。
曹永国
关键词:语文学习语文教育段落大意老师讲授
从实践主义到实践理性——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一个现代取向被引量:27
2014年
当代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旨在促使教师重视、关注与回归教育实践的同时,却推动、固化了一种实践主义的独断论。这种实践主义在现实中表现为一种实践暴力、实践的至上性与优先性、方法主义的崇拜,以及实践主义的思维方式。为了更好地实践,教师需要发展一种实践理性。实践理性是教师正确思考教育实践的方式,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品性。实践理性的意义在于教师需要完整地审视教育实践,让追求自我卓越成为一种习惯,对自我专业发展进行重审与重塑。
曹永国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自我发展
教育哲学之学科认同危机及自我启蒙被引量:9
2018年
教育哲学学科的认同危机表现为:学科属性不明导致独立性遭质疑;学科功能分歧招致认同分裂与学术社群割裂;学科制度与文化未竟生成认同隐忧。梳理教育哲学学科发展历史诸面相,学科认同危机有其历史逻辑根源,实为学科发展中的诸种两难困惑与冲突。面对社会文化和教育世界的时代变革,教育哲学学科的自我启蒙应建基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之上,在多种复杂关系中寻绎自身的独特性。
曹永国
关键词:教育哲学学科学科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