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进
作品数: 108被引量:262H指数:8
  • 所属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所在地区:福建省 福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江艺
作品数:359被引量:93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移植治疗 原位肝移植 并发症
吕立志
作品数:154被引量:383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移植治疗 并发症 原位肝移植
蔡秋程
作品数:111被引量:21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治疗 肝移植术后 原位肝移植 心脏死亡
杨芳
作品数:82被引量:16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治疗 肝移植术后 并发症 门静脉
潘凡
作品数:70被引量:20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治疗 脂肪肝 小体积肝移植 移植肝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研究 39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 结果  39例病人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 7例 (1 7.9% ) ;其中单纯胆瘘 5例 ,早期胆瘘术后 4个月出现肝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例 ,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 1例。 7例中 1例死于胆瘘继发严重的腹腔感染 ,其余 6例经治疗痊愈。 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复杂 ,治疗相对困难 ,应注意预防 ;改进胆道引流方式可显著降低与
吕立志胡还章谈景旺杨芳张小进张绍庚江艺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疾病手术后并发症
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2012年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6例病例,统计术中门静脉压力改变、术后CDFI检测脾静脉及分流通道情况,并从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再出血三方面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前后门静脉压由(37.55±5.37)cmH2O降至(25.03±4.66)cmH2O,平均下降(12.53±7.23)cmH2O(P<0.05)。术后1、3、12、24个月脾静脉及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分别为0、1、2、3例;脾肾静脉分流口直径0.75~1.25cm,平均(0.98±0.37)cm;门静脉血流均为向肝血流,脾静脉血流均为逆肝血流。术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共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或好转。2例于术后3年、5年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查为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者。结论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及断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陈少华张小进陈永标杨芳幕宁张坤胡还章江艺
关键词:脾肾静脉分流术门奇断流术联合手术门静脉高压症
肝移植治疗脾功能亢进相关终末期肝病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脾亢相关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方法,行肝移植过程中保留脾脏,是否会出现移植后脾功能亢进相关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脾功能亢进相关终末期肝病移植后脾功能的恢复过程。方法:纳入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63例,按有无脾功能亢进分为脾亢组和非脾亢组。比较两组移植后血小板计数、彩超测定脾脏上下径、厚度、门静脉直径及随访15个月的结果。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63例,死亡8例,55例进入结果分析。其中,肝移植并行切脾者4例,仅1例存活。脾亢组移植手术结束时血小板较移植前明显降低,移植后3d降至最低,而后逐渐上升,移植后7d明显增加(P<0.05),稳定至15个月;非脾亢组血小板移植后5d降至最低,17d达到移植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7d脾脏上下径及厚度开始明显减小(P<0.05),3个月脾静脉直径明显减小(P<0.05),至15个月稳定,患者均无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史。说明肝移植过程中若无绝对切除脾脏的适应症,应尽量保留脾脏。
方迎兵江艺吕立志蔡秋程张小进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肝移植终末期肝病门静脉
床旁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评价床旁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对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25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置管成功。1例87岁女性患者PTGD术后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24例在行PTGD术后2周~2月间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中转开腹3例,胆囊切除术后均未死亡。结论 PTGD治疗高龄化脓性胆囊炎是一项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潘凡江艺张小进夏玉健潘晨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Ⅴ级肝外伤合并肝门部胆管横断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为Ⅴ级的肝外伤是合并有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的极为严重的肝外伤,伴有胆管损伤较少见,治疗困难.及时快速做出判断,急诊剖腹探查,对损伤胆管进行有效地修复是治疗胆管损伤的关键.2013年8月30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1例Ⅴ级肝外伤合并肝门部胆管横断伤患者,术前经多学科会诊,入院4h行急诊剖腹探查,发现左右半肝交界处完全断裂,第一肝门见左右肝管分叉处断裂,切除失活的肝组织,采用Poly线缝合破损左、中肝静脉,并逐个缝扎肝创面出血点及胆管,6-0PDS线缝合左右肝管破口,间断对垄缝合肝断面.打开胃壁,清除大量胃内容物,采用闭合器修补.术后经对症支持治疗,各项指标逐渐恢复,住院26 d后出院.出院31 d后因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脓性液体,再次入院,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并持续腹腔冲洗.术后83 d拔除腹腔引流管及左右肝管内引流管,第2次住院28d出院.术后随访至2014年12月,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沈佳佳潘凡张小进陈少华江艺
大鼠门脉系统不同血供对肝再生的影响——辅助肝移植治疗门静脉血供方式的探讨
背景及目的:辅助肝移植是一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拥有良好前景的手段,其具有保留原肝再生机会、可能避免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等优点。然而,辅助肝如何重建门静脉系统的血流一直存在争议,通常应用的是供体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主干的端侧...
张小进
关键词:辅助肝移植急性肝功能衰竭门静脉系统肝再生
文献传递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对我院51例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42例,死亡9例。病原菌分析,痰培养细菌、念珠菌阳性41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1.2%,革兰阳性球菌占29.3%,真菌感染占19.5%。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EB病毒感染2例,病原菌不明6例。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术后第1周是肺部感染的高危时段,重视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及合理选用抗生素,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防治的关键。
陈永标江艺胡还章吕立志张绍庚张小进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肝移植
纱布填塞用于腹部手术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纱布填塞法用于腹部手术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的价值。方法对15例腹部手术中大出血病人采用纱布填塞法。其中腹膜后肿瘤1例,创伤性肝破裂2例,肝癌行肝右三叶切除肝创面渗血1例,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食管旁、脾窝渗血3例,急性肝功能衰竭行原位肝移植术中肾上腺区域、肝裸区腔静脉旁后腹膜创面广泛渗血8例。结果15例术后腹腔引流量均逐日减少,填塞纱条术后5~10d内拔出,2例因感染继发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对于腹部手术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纱布填塞止血方法仍不失为一项重要的、简单有效的止血手段。
胡宁江艺张小进
关键词:外科纱布止血腹部出血
改良逆行灌注技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改良逆灌注技术(逆行灌注改良法)对移植肝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108例肝病患者肝移植手术资料.其中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行灌注法手术治疗63例,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行灌注改良法手术治疗45例.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PSM)均衡组间协变量,获得匹配患者并对其进行术后肝功能恢复疗效分析.结果 经PSM匹配后得到27对患者.匹配后逆行灌注改良法组患者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与逆行灌注法组比较,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行灌注改良法可改善移植肝早期肝功能,加快肝功能恢复,从而更有效提高肝移植的整体疗效.
李斯润江艺蔡秋程杨芳陈永标张小进胡还章张坤吕立志陈少华幕宁潘凡
关键词:肝移植
不同肝移植术式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评价不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式及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从2003年4月至2007年3月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107例,单因素分析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MELD评分,腹水状况,供肝冷缺血时间)、术中(手术方式,输液总量,晶体液体量,胶体液体量,输血液制品总量,白蛋白使用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和术后(前3天每天的液体出入量)等情况与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统计MELD评分≤15分和>15分且<25分病例,标准经典原位肝移植组和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组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组比标准经典原位肝移植组术中输液总量>10L的患者(P=0.020)和术后前3天至少有2天的液体平衡≤-300mL的患者均减少(P=0.023)。肝移植术中输液总量>10L(P=0.023)和输血液制品总量>4L(P=0.032)是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采用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P=0.006)和术后前3天至少有2天的液体平衡≤-300mL(P=0.040)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和术后前3天至少有2天的液体平衡≤-300mL,能够显著降低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蔡志仕江艺吕立志张小进蔡秋程
关键词:肺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