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明
作品数: 41被引量:271H指数:9
  • 所属机构: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所在地区:山西省 太原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赵国浩
作品数:158被引量:1,131H指数:17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煤炭资源 可持续发展 煤炭工业 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
朱治双
作品数:14被引量:151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天然气市场 碳排放 产业集聚 双重差分模型 碳市场
张聪聪
作品数:4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产能过剩 煤炭产业 煤炭产能过剩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影响因素
高马强
作品数:4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经济学分析 奢侈品 中国奢侈品消费 存款保险制度 金融安全
焦斌龙
作品数:102被引量:726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政府
研究主题:人力资本 企业家 文化产业 乡镇企业 企业家人力资本
论亟待建立的信用经济
<正>历史跨入了21世纪,在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的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所取得的经济上的伟大成就令世人瞩目和钦佩。中国人也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并显露出无比的自信和骄傲。然而上一世纪的最后几年,国际国...
张华明
文献传递
关于提高高校宏观经济学授课效果的教学改革若干思考被引量:2
2014年
文章根据作者在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经验,对宏观经济学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教学改革方向和对策。
张明张华明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授课效果教学改革
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前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其培养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偏离,教学过程也远远不能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引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教育制度整体的视角提出了一些思考。
张华明焦斌龙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
黄河流域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减排路径被引量:35
2022年
在中国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背景下,本文采用2006—2019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Tapio脱钩弹性指数及追赶脱钩模型考察黄河流域碳排放特征及脱钩状态。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碳排放总量与人均量增速放缓,两项指标的年均增速分别由2006—2010年期间的6.5%和5.4%下降至2011—2019年期间的1.6%和0.8%,碳强度大幅下降,年平均降速为5.1%;②黄河流域91.2%的城市实现了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对脱钩,但其总体脱钩程度仍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③各城市追赶脱钩状态不同,大部分城市处于强负脱钩状态,即与标杆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步扩大,但是碳强度差距逐步缩小。未呈现强负脱钩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河南、宁夏与甘肃省。因此,为促进黄河流域低碳集约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绝对脱钩,应考虑在城市自身发展基础上,借鉴标杆城市和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经验,制定合理的人口、产业和节能减排政策。
张华明元鹏飞朱治双
关键词:碳排放低碳发展黄河流域
经济开放度对碳排放影响研究——基于中部六省经验数据被引量:1
2022年
在“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中部六省不仅面临经济开放瓶颈,还承担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经济开放与减污降碳的双重需求,本文特别关注了经济开放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省级经济开放度指标体系和估算2000—2019年中部六省二氧化碳排放量,运用动态面板GMM模型,借助差分广义矩方法对实证模型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首先,对内开放对于中部六省的经济开放具有正向贡献并起主要作用;其次,当处于低发展水平时,经济开放对碳排放产生负向影响,当进入到高发展水平时,经济开放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强度相较于低发展水平要小;最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开放对碳排放的影响强度呈反向变化趋势。中部六省处理好经济开放与碳排放的关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中部六省需要壮大消费市场,扩大对内开放;在权衡高碳排放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经济开放水平;统筹兼顾经济开放与减污降碳,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张华明张胡伟
关键词:中部六省经济开放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外商直接投资碳排放效应研究——基于城镇化门限面板模型被引量:9
2020年
本文利用城镇化率作为门限变量构建包含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在内的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并根据实证获得的门限值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以剖析不同城镇化阶段FDI碳排放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当城镇化率低于41.8%时,FDI主要通过规模效应促进碳排放水平提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作用不显著。第二,当城镇化率高于41.8%但低于72.3%时,FDI主要通过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抑制碳排放水平提升,技术效应也逐渐发挥作用。第三,当城镇化率高于72.3%时,FDI则主要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降低碳排放水平,其中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减排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提出了针对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及吸引FDI的差异化政策。
王晓林张华明
关键词:门限模型FDI碳排放城镇化
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正>在经济思想史中,经济学家选择制度分析乃深深地源于其对经济现实的关注与洞察。著名制度主义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Gunnar·Myrdal,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自信地说:“想要影响实际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家...
张华明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产业集聚与碳排放被引量:55
2021年
基于2009~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集聚的综合视角探讨对于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不同城市的人均CO_(2)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集聚与人均CO_(2)排放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且影响机制各不相同;产业集聚与城市人口规模在影响碳排放上具有协同效应;中国东中西地区及南北地区在碳排放及其影响机制上具有显著差异;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各地政府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时要针对城市人口规模、产业集聚和低碳统筹发展,合理制定人口、产业和节能减排政策.
张华明元鹏飞朱治双
关键词:城市人口规模产业集聚碳排放区域异质性
山西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2023年
以山西省1990—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山西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变动关系的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山西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协调关系。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作用在短期,长期作用较弱;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始终为正效应,短期对能源消费产生积极影响;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主要作用在短期,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则长期存在正向冲击。(2)山西省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略高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率。山西省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社会能源消费,能源消费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稳定的内生推动作用,长期来看,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张馨予张华明刘昱琪琚瑞智
关键词:经济增长SVAR模型
晋商管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被引量:2
2013年
晋商是中国明清时期"十大商帮"之首,曾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晋商在经营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商业伦理、用人管理和制度创新方面仍值得现代企业借鉴和学习。
杨芳赵国浩张华明
关键词:晋商管理思想现代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