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宝
作品数: 405被引量:4497H指数:33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朱安宁
作品数:111被引量:1,485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潮土 黄淮海平原 保护性耕作 免耕 农田
张丛志
作品数:93被引量:70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 潮土 砂姜黑土 黄淮海平原 水分利用效率
赵炳梓
作品数:98被引量:1,06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潮土 土壤 病毒 长期施肥 酶活性
刘建立
作品数:112被引量:1,11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 外壳体 土壤墒情 电池组 运移
李晓鹏
作品数:76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 外壳体 电池组 土壤墒情 土壤参数
无机离子的毛细管电泳分析及其在土壤上的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毛细管电泳用于溶液中无机离子的分析具有分离性能高、分离速度快、分析费用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但精确性稍低。通过各种校准方法可部分地克服这一缺点。毛细管电泳极高的分离性能和极快的分离速度使土壤养分快速以至准实时分析成为可能,但其在土壤无机离子分析上的研究仍显不足,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提高样品的前处理速度及对磷的提取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分析效率,促进毛细管电泳法在土壤养分分析方面的应用。
李立平张佳宝邢维芹朱安宁冯杰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无机离子土壤
一种黄淮海地区快速提高褐土有机质用有机肥及烟草种植提钾增香的方法
一种黄淮海地区快速提高褐土有机质用有机肥和烟草种植提钾增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肥由以稳定性碳源为主的木本泥炭和以活性碳源为主的腐熟秸秆并添加商用激发剂混匀而成,其中木本泥炭、腐熟秸秆及商用激发剂的配比为2‑4:1...
赵炳梓周谈坛张佳宝谭钧徐基胜周云鹏陈美淇郭伟
东北-黄淮海平原旱作区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还田替代化肥潜力被引量:8
2022年
东北-黄淮海平原旱作农业区(旱作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估算旱作区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和化肥替代潜力,可为该区域秸秆养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5-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对旱作区各市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和利用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和大豆累积播种面积占旱作区作物播种面积的81.49%;作物秸秆资源年均产量分别为9432.24万t(小麦)、13485.91万t(玉米)和732.94万t(大豆),占全国相应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的70.96%、51.63%和42.34%。秸秆养分总量为678.60万t,包含167.75万t(N)、67.12万t(P_(2)O_(5))和443.73万t(K_(2)O),累计占该区域三大作物推荐施肥总量的53.75%。秸秆还田模式下,小麦、玉米和大豆秸秆当季替代化肥(N+P_(2)O_(5)+K_(2)O)潜力分别为188.88、138.71和38.51 kg·hm^(-2)。小麦主要种植区(黄淮海平原)小麦秸秆可实现N 16.15~30.11 kg·hm^(-2),P_(2)O_(5)7.89~14.71 kg·hm^(-2),K_(2)O 112.18~209.16 kg·hm^(-2)的化肥替代;玉米主要种植区(东北平原)玉米秸秆可实现N 20.39~39.85 kg·hm^(-2),P_(2)O_(5)10.39~20.31 kg·hm^(-2),K_(2)O 66.60~130.18 kg·hm^(-2)。可见旱作区秸秆还田替代化肥潜力较大。
汪秋云李庆阳柴如山李军利王擎运郜红建张世文马东豪张佳宝徐明岗
关键词:旱作农业区作物秸秆
蒸散的测定和模拟计算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04年
蒸散是地表水分循环重要而复杂的过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蒸散测定和模拟的最新进展。在测定方法上,TDR、微蒸渗仪和涡度相关技术的使用明显增加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强,自动化和传感器制造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蒸散测定的精度和时空分辨率。在模拟计算方面,应用Prierstley-Taylor公式、Penman公式、Penman-Monteith方程等单一模型较多,但研究上已转向以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为基础可估算不同植被类型和下垫面蒸散的多层模型。遥感估算区域蒸散进展明显,已提出了多种遥感估算模式。互补相关模型也在估算区域蒸散上得到重视和应用。
胡继超张佳宝冯杰
关键词:蒸散
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的生化性质对干湿交替的响应被引量:25
2013年
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水氮耦合长期试验地为研究平台,采集五个施氮水平(施氮0、150、190、230、270 kg hm-2)下表层0~20 cm土壤并测定其土壤肥力参数(土壤pH、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结果表明:施氮降低了土壤pH、速效磷、全钾,增加了全氮、碱解氮、有机碳,除有机碳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外,其他肥力参数并未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经过0、3、6、10次干湿交替,培养60 d后测定其生物和化学性质(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溶解性有机碳、脲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基本呼吸)。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干湿交替次数对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溶解性有机碳、脱氢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基本呼吸均有极显著作用,而干湿交替次数和施氮水平对除脱氢酶活性以外的其他土壤性质均无交互作用。五个施氮水平下土壤硝态氮、无机氮、溶解性有机碳、脲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加而增加,土壤基本呼吸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加而降低。高施氮水平(施氮超过190 kg hm-2)下土壤性质的变异系数更小并能更好地发生聚类。研究表明当土壤遭遇干湿交替时,高施氮水平下土壤更能维持其生化性质的稳定。
陈林张佳宝赵炳梓黄平
关键词:施氮水平土壤肥力干湿交替生化性质
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典型潮土区土壤重金属积累研究被引量:28
2013年
以黄淮海平原典型潮土区——河南省封丘县为例,基于GIS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统计学空间插值方法,其目的是为了:(1)明确土壤重金属Cr、Hg、As、Cu、Zn的当前含量水平及其历史变化趋势;(2)通过与潮土自然背景值(背景值)、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一级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标准)的比较,阐明各重金属元素符合不同标准的土壤面积及其空间分布;(3)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基于一级标准的土壤重金属综合环境质量及其县域分布。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除Hg与背景值相当外,其余均略高于背景值而远低于一级标准,除As外,土壤Cr、Hg、Cu、Zn含量均有随年限增加的趋势;占全县土壤总面积98%以上的Cr、As、Zn含量,100%的Hg含量,91%以上的Cu含量符合一级标准,超过99%以上的土壤符合绿色标准;基于一级标准的内梅罗综合指数进一步表明封丘地区土壤综合环境质量良好,仅有不足3%的土壤受到轻度污染。表明就重金属污染角度,当前状况下的封丘土壤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但个别超过绿色标准的地点应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夏敏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重金属含量环境质量评价
一种原位监测土壤水入渗量和湿润锋推进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监测土壤水入渗量和湿润锋推进的方法,将TDR探针垂直插入土壤;利用时域反射仪高频测量入渗前和入渗过程中的TDR反射信号;在TDR反射信号波形中提取探针首部、尾部和湿润锋对应的表观位置信息,进而计算TD...
马东豪张佳宝
黄淮地区农田地力提升与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及其应用
张佳宝黄绍敏林先贵曹志洪孙笑梅刘建立谭金芳张月平丁维新马政华朱安宁申眺赵炳梓寇长林吴克宁
黄淮地区(豫中南、鲁南、苏北、皖北),地势平坦,水热资源胜过北部,光照资源优于南方,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却分布着近亿亩中低产田。缩小中低产田与高产田差距,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潜力非常巨大。该项目针对黄淮地区中低产田治理...
关键词: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
种植物密度测量装置和种植物密度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植物密度测量装置和种植物密度测量方法,种植物密度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测量车和第二测量车;第一测量车和第二测量车分别设置在种植物的种植区域的两侧;第一测量车包括:第一测量器和第一车架;第一测量器固定至第一车...
李晓鹏刘建立张佳宝黄珊张苏赵原
一种溶质运移数学模型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6
2001年
土壤中溶质运移的过程、规律和机理是土壤溶质运移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目的是对模拟非饱和介质中水分和溶质迁移的二维数值模型SWMS - 2D进行研究和验证。以硝酸盐形式存在的溶解氮是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污染物 ,将硝态氮视为土壤溶质 ,考虑其根系吸收、生物固持、吸附、解吸、硝化和反硝化等作用 ,土壤表面即上边界条件用大气边界条件描述 ,下边界条件定为第一类边界条件 。
杜恩昊张佳宝唐立松
关键词:溶质运移数学模型硝态氮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