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庄
作品数: 55被引量:411H指数:17
  • 所属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江新胜
作品数:118被引量:1,358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新元古代 白垩纪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学 藏南
邓奇
作品数:51被引量:48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新元古代 扬子陆块 地质意义 锆石U-PB定年 页岩气
王剑
作品数:322被引量:2,429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羌塘盆地 新元古代 藏北羌塘盆地 地质意义 沉积环境
卓皆文
作品数:46被引量:56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新元古代 地质意义 锆石U-PB年龄 U-PB SHRIMP
伍皓
作品数:57被引量:35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滇西 盆地 砂岩型铀矿 铀 古近纪
云南安宁地区石虎山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被引量:9
2020年
石虎山花岗岩岩体位于安宁市德滋村附近,本文对该岩体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获得(616±20) 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839±17) Ma、(766±15) Ma、(705.5±9.4) Ma的继承性年龄,说明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其中(839±17) Ma、(766±15) Ma、(705.5±9.4) Ma的继承性年龄组合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构造过程的记录,839 Ma、616 Ma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在扬子板块西缘开始裂解与最终裂解时限。花岗岩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产生于伸展环境的高硅、过铝、高钾的A型花岗岩;锆石εHf(t)值均小于0,在t-t(Ma)和t-(176Hf/177Hf)图上,所有样品点均落在上地壳演化线之上,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77~2.31 Ga,结合Nb/Y-Rb/Y图解,表明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古老下地壳页岩60%部分熔融。
刘军平孙柏东崔晓庄熊波宋冬虎白春东张坤杨仕潘
关键词:锆石U-PB测年A型花岗岩RODINIA超大陆
浙西北建德地区休宁组沉积时限的厘定:来自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的制约被引量:12
2019年
浙西北建德地区休宁组(原称志棠组)是华南新元古代的重要地层单元之一,但其沉积时限和区域对比关系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对采自休宁组下部和上部的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两件凝灰岩样品的形成年龄分别为785.0±2.8Ma(MSWD=0.85,n=37)和727.5±7.3Ma(MSWD=0.64,n=7)。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休宁组沉积时限为~800Ma至~728Ma;野外沉积学研究表明,休宁组沉积构造发育,主体属于正常气候条件下的冲积扇和滨浅海(湖)沉积,非南华冰期地层;区域上,休宁组与板溪群及其相当地层的中上部、莲沱组、苏雄组/开建桥组、澄江组沉积时限基本相当,与下冰期(Sturtian冰期)长安组不存在对比关系,应明确为华南"四堡造山运动"不整合面之上、南华冰期之下的一套裂谷充填序列。
邓奇汪正江汪正江杨菲崔晓庄王剑周效华任光明周效华
关键词:浙西北凝灰岩锆石U-PB定年新元古代
云南丽江古近纪风成沉积的发现及其气候意义被引量:13
2011年
云南丽江地区宝相寺组(E2b)下部(原美乐组)一直被认为是水成沉积,本文认为其属于风成沉积。宝相寺组下部巨厚砂岩的主体岩性为紫红色中细粒石英砂岩,不含泥质和云母等悬移质,大型高角度平板状交错层理发育,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石英砂的磨圆度高,在电子显微镜下普遍可见风成砂所特有的碟形撞击坑、新月型撞击坑及毛玻璃化表面等特征,可能为沙漠风成沙丘沉积。研究区古近纪以来的沉积特征表明,青藏高原东部的气候经历了一个由干旱到潮湿的重大转变。推测这种气候转变可能是始新世、渐新世之交全球变冷变干事件(EOGM)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沉积响应,也可能与青藏高原初次快速隆升及东亚古季风的开始形成有关。
伍皓崔晓庄熊国庆张予杰江新胜
关键词:风成沙丘古季风
扬子陆块北缘构造演化新认识:来自原花山群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制约被引量:8
2023年
原花山群分布于紧邻南秦岭的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于重要的构造部位,是研究其形成时期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及其与南秦岭关系的重要载体,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将原花山群解体为花山构造混杂岩和正常的火山—沉积地层(本文所指花山群)两部分来讨论。笔者重新厘定了花山群的沉积时限,有针对性地对有构造背景争议的花山群进行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对有时代争议的混杂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综合研究表明,花山群的沉积时限为ca.830 Ma至ca.800 Ma,形成于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陆内裂谷盆地。花山构造混杂岩带可能不只是晋宁期的缝合带,而是具有多期物质组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的复合型缝合带。结合他人成果,我们提出了扬子陆块与南秦岭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新模式。
邓奇崔晓庄崔晓庄汪正江熊国庆宁括步
关键词:构造混杂岩南秦岭
云南剑川盆地古近纪沙漠沉积特征和古风向重建被引量:2
2019年
气候模拟显示,中国在古近纪曾被带状干旱带控制并被大面积沙漠沉积覆盖,然而在中国境内,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周边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耦合敏感地区却鲜有发现,一定程度制约了东亚季风起源时间和气候变化研究.本文通过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铁质黏土套的化学成分特征和风成沙丘分布面积综合分析,证实了剑川盆地古近系始新统宝相寺组中段典型沙漠沉积的存在.古风向重建显示,沙漠早期为西风控制,晚期为西北风控制并伴随有初始季风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证据可见,青藏高原东缘始新世中晚期经历了一个由干旱到潮湿的气候剧变事件,而沙漠的消失即为该事件的标志.研究区古近纪风向偏转、初始季风雨的出现以及沙漠的消失表明,东亚季风可能始于晚始新世.本文进一步确证了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沙漠的存在,对深化研究东亚季风起源的时间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关系具重要意义.
江卓斐伍皓伍皓崔晓庄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亚季风
华南扬子古大陆西缘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与充填样式被引量:41
2013年
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是位于华南扬子古大陆西缘的一个大陆裂谷盆地,其开启时间与充填样式研究是华南扬子古大陆形成演化研究的重要方面.陆良组是该裂谷盆地东部的早期充填物,其沉积时代和充填序列研究对于区域地层对比、盆地开启时间及其充填样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陆良组建立以来,人们对它的时代归属和区域地层对比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或将其与中元古代昆阳群上部进行对比,或将其与新元古代澄江组进行对比,其原因是缺少绝对年龄的制约.本文报道了滇东陆良组下段底部和上段底部的凝灰岩夹层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新成果,其高精度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818.6±9.2)和(805±14)Ma.考虑误差因素,陆良组下段的底界年龄可解释为820Ma,与华南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裂谷典型盆地——湘桂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物板溪群下部底界年龄相当;陆良组上段的底界年龄可解释为(800_+5)Ma,与盆地西部澄江组底界年龄相当,也与湘桂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物板溪群上部底界年龄相当.上述年龄还表明,康滇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与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820Ma一致,具有相同的充填序列.盆地分析结果表明,康滇裂谷盆地属于典型的半地堑盆地,主边界断裂位于盆地西部,盆地中心位于盆地东部.该盆地幼年期由分布局限的小型同向半地堑盆地群组成,成熟期则简化为统一的大型半地堑盆地,属上叠滑脱盆地.
卓皆文江新胜王剑崔晓庄熊国庆陆俊泽刘建辉马铭珠
关键词:裂谷盆地锆石SHRIMPU
扬子陆块西南缘早前寒武纪撮科杂岩记录的多期岩浆-变质事件被引量:14
2020年
撮科杂岩是最近在滇中地区发现的早前寒武纪基底杂岩,对深入探究扬子陆块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报道了4件代表性岩石样品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新数据.奥长花岗质片麻岩样品的结晶年龄为2 845±33 Ma,具有正的锆石εHf(t)值(1.7~4.6)和相对年轻的亏损地幔二阶段(TDM2)模式年龄(2.97~3.12 Ga),表明其形成于新生地壳的重熔.变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样品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 401±15 Ma和2 320±16 Ma,显示负的锆石εHf(t)值(-6.2^-0.8)和明显老的TDM2模式年龄(2.90~3.11 Ga),指示其来自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斜长黑云碎粒岩的变质锆石的年龄为1 948±16 Ma,结合已有变质年龄揭示一期1.96~1.95 Ga区域变质作用.扬子陆块西南缘存在太古代结晶基底,并保留了与Nuna超大陆聚合有关的多期构造-岩浆事件的记录.
崔晓庄任光明孙志明王鹏刘石磊邓奇任飞庞维华
关键词:太古代古元古代扬子陆块地质年代学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中期裂谷作用:来自年代学与沉积学的新证据被引量:5
2020年
华南新元古代沉积盆地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存在紧密联系,但仍缺乏精细刻画.对扬子西缘澄江组开展了系统的碎屑锆石年代学和沉积学研究.澄江组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为新元古代(870~780 Ma),少数为前新元古代(2850~1010 Ma),最显著的峰值为820 Ma,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04.5±5.4 Ma.结合已发表年龄数据,将澄江组沉积时限进一步限定为800~720 Ma.物源分析揭示澄江组的新元古代碎屑锆石剥蚀自邻近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而前新元古代锆石可能来自于邻近新元古代岩体的剥蚀或地层的沉积再循环.扬子西缘新元古代中期沉积盆地具有由冲积扇相逐渐过渡为前扇三角洲相的沉积演化序列,最终形成了具有裂谷充填特征的"楔状地层".这种沉积超覆演化过程在整个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普遍存在,指示在800 Ma左右华南全面进入裂谷盆地成熟阶段.
刘石磊崔晓庄汪长林任光明王鹏庞维华任飞
关键词:碎屑锆石物源分析裂谷盆地地质年代学沉积学
滇东成冰纪南沱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滇东峨山和澄江新元古代晚期成冰纪南沱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的测试结果显示:峨山小街南沱组下段底部冰川杂砾岩最年轻碎屑锆石^(206)Pb/238 U年龄为725 Ma±4 Ma(Th/U=1.4,谐和度=98%);峨山小街南沱组上段底部泻湖相泥质粉砂岩最年轻碎屑锆石206Pb/238 U年龄为665 Ma±4 Ma(Th/U=1.9,谐和度=98%);澄江大飞田南沱组下段底部冰川杂砾岩最年轻碎屑锆石206Pb/238 U年龄为728Ma±4 Ma(Th/U=1.7,谐和度=98%)。采用单颗最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定年法(YSG)定年可知,南沱组下段底部沉积时间可能晚于或等于725 Ma±4 Ma,上段底部沉积时间可能晚于或等于665Ma±4Ma,与扬子东南缘长安冰期(Sturtian)和富禄间冰期启动时间相近。沉积年龄下限和沉积特征分析表明,滇东南沱组下段可能与扬子东南缘早冰期长安组对比,而滇东南沱组上段则可能与扬子东南缘间冰期富禄组、大塘坡组对比。碎屑锆石U-Pb年龄谱显示,滇东南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清晰记录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其中ca.850 Ma代表超级地幔柱上涌,ca.820 Ma代表裂谷盆地开启,ca.800 Ma代表裂谷盆地强烈扩张。
江卓斐崔晓庄伍皓卓皆文王剑熊国庆陆俊泽蔡娟娟
关键词:南沱组锆石U-PB年龄冰期间冰期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的年代学新证据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扬子西缘康滇裂谷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澄江组是康滇裂谷最为典型的沉积充填序列,其时代的准确限定是解析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盆地演化的重要前提。本文对滇东北巧家谓姑地区澄江组火山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获得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年龄806.4±6.7 Ma和下部凝灰岩年龄788.4±5.9 Ma。结合已有年龄数据,将澄江组沉积时代准确限定为800~720 Ma,与开建桥组及陆良组上部为同期异相产物。康滇裂谷的三个次级盆地演化基本同步,均于800 Ma左右开始全面接受沉积,是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的响应。
彭杰谢渊庞维华任光明崔晓庄任飞陈风霖刘星宇
关键词:新元古代锆石U-PB年龄RODINIA超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