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连
作品数: 24被引量:50H指数:4
  • 所属机构: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 所在地区:重庆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傅艳蕾
作品数:25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 吉登斯 社会关系 新中国
向宇婷
作品数:18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 人才资源 思政
何玲玲
作品数:24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网络时代 井冈山精神
闫莉
作品数:15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民生问题 中国梦 制度审视 道德困境 生成逻辑
徐丽华
作品数:50被引量:25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养分 教学改革 全氮 影像配准 空间插值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路径被引量:2
2010年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必然要面对受众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主体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与受众等三对主要矛盾,这就需要坚持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与受众的建设,改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环境与机制。
何红连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被引量:3
2010年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向人民大众进行传播,使人民大众了解、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结果。在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应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前提;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队伍建设和提高人民大众素质为重心;以改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环境与机制为基本点。
何红连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大众
渗透与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大众媒介被引量:1
2012年
大众媒介作为技术载体不仅渗透到日常生活而改变着人们的生存体验方式,更在于它所带来的各种异质价值观念正以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价值认知。面对这一境遇,必须重新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大众媒介的结合方式,实现以"大众媒介"为载体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何红连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媒介
大众媒介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问题研究
现代社会是一个媒介化生存的社会。人们被包围在一个现实媒介化的环境之中。媒介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以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不断重塑人们的认知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大众媒介俨然也是一个“活跃分子”,几...
何红连
关键词:大众媒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文献传递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维”引导
2022年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团结全体社会成员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有着密切关联。为了有效化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应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知、情、意、行的“四维”引导,即在认知层面,确保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在情感层面,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在意志层面,坚定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行为层面,实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引导、情感引导、意志引导和行为引导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
何红连陈黎梅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中人的发展追问被引量:5
2018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本身内蕴人的发展诉求。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人的发展也存在制约,要突破这一问题,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需要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保证人的发展的制度基石;坚持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夯实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注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注重人的发展的价值引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中国,为人的发展奠定生存根基;努力提高个人能力,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内在条件。
何红连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分歧及化解的可能路径被引量:1
2013年
"三个倡导"构成了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培育提供了新的起点和平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方法、原则上,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寻找答案,从实践逻辑出发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
何红连傅艳蕾
关键词: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视域下的中国梦被引量:2
2013年
自习近平在《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中国梦后,学界围绕中国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解读。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道路"、"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等不太一样,中国梦的讨论尚未发生重大争执与交锋。究其原因,可能与中国梦的情感叙述方式,以及其在内容上更多诉诸国家和人民对未来应然状态的期盼有关。正是这一宏大的叙述方式,容易让人对中国梦的阐释自说自话、趋于多元;也正是这一应然期盼,容易让人诉诸其极致包容性,而做非意识形态的解读。
何红连
关键词:中国梦复兴之路应然状态
以“社会关系需求”融合国家需求与个人需求——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能路径被引量:2
2013年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难以达成共识,原因之一是对国家与个人的主体定位存在分歧,借助"需求"这一分析工具,这一分歧具体表现为国家需求与个人需求之争。从必要性看,两种需求应同时满足并融合,这是基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从两种需求得以融合的可能性看,历史、现实与理论都提供了证明,并在"社会关系需求"上产生了交集。为此,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的困境可以"社会关系需求"作为突破点,它立足于两个支撑:一是对"需求"进行分层,二是进一步对"社会关系"在"需求"中的定位加以理清和提升。
傅艳蕾何红连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路径
2010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简单地说,就是特定的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大众进行传播,使大众了解、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结果。
何红连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