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57篇“ WEB3.0“的相关文章
基于Web3D的数字展馆轻量化与应用开发
2025年
现有众多展馆,如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应用虚幻引擎开展了3D数字化开发实践,传统流程需要完全三维建模并耗费大量算力,因此数字展馆难以运行于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轻量化交互设备上,以致无法广泛推广。文章以阿坝州文化馆为例,提出前、后端协同渲染机制,即充分利用Web前端性能并改进虚幻5开发流程,设计Web3D轻量化方法,部署复杂3D模型的数字展馆在Web端运行,实现了PC端和移动端等效高并发运行,并应用于开发实践。
刘忠伟陈顺周庆伟康丽
关键词:数字化WEB3D
Web 3.0环境下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与监管研究
2025年
本文对新一代互联网Web 3.0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场外衍生品业务生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Web 3.0为场外衍生品的业务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生态环境,可更好地满足场外衍生品个性化和私密性的业务需求,同时场外衍生品监管也面临新的技术环境和挑战,在Web 3.0环境下发展嵌入式监管将更好满足风险监管和透明度要求。
柳青李正强
关键词:场外衍生品网络生态
智能体崛起:Web3.0的平台转型——兼论计算维度的媒介学
2025年
平台研究有隐喻和计算两个维度,大多持有“万物皆平台”的想法,关注平台提供的沟通、交互、销售的机会以及平台的数据集中化问题,是平台研究的主流视角。计算维度则强调平台的可编程性——计算技术作为平台的基础架构。这个维度深入平台的技术深层逻辑,展现不同阶段互联网平台的不同媒介性,超越了局限于信息内容使用与生产的既往平台研究。以计算维度考察当前Web3.0阶段的平台转型,会发现智能合约作为切入点,展现着平台计算基础变化影响下的政治结构、文化现象重塑;个体化智能体的应用,激发了Web3.0节点的主体动能,可编程的社会实践得以大规模展开。当前智能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历史性汇流,使得智能媒介的调节性跃升至一个新阶段,这为媒介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经验场域,以及理论创新的机遇。
孙玮张祁锴
关键词:智能体WEB3.0
基于模块化的Web3D渲染引擎着色器解析
2025年
文章针对Web3D渲染引擎中GLSL着色器语言存在的模块化和文件系统支持不足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模块化架构的着色器解析模块。该模块通过自定义预处理器和uniform变量处理机制,提高了着色器的可重用性和扩展性,有效支持了多变的动态Web3D渲染需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块能够有效简化着色器代码管理,提升开发效率。
刘校吴婷婷刘庆
关键词:WEB3D渲染引擎着色器模块化设计GLSLWEBGL
Web3.0背景下元宇宙在智慧文旅建设中的应用
2025年
通过分析元宇宙技术在文旅行业的应用情况,揭示了沉浸式体验、虚拟导览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实践进展,尽管面临硬件普及、内容创新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加强监管体系、开发文化特色场景、提供沉浸式演艺体验、构建多元化网络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元宇宙技术有望推动智慧文旅建设,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刘江辉贾子林吴佳琪
关键词:WEB3.0虚拟现实技术
基于Web3D的多源异构公路BIM模型加载优化技术研究
2025年
针对公路工程BIM模型在Web端加载、渲染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源异构工程数据的融合方法,使之和BIM模型共同实现公路工程三维场景构建。通过采用前端缓存优化、文件传输优化及渲染优化等多种优化策略,显著提高BIM模型和多源异构数据在Web端的加载与渲染效率。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整合,减少了响应时间,增强了用户体验。
朱凌徐文峰
关键词:BIM
一种基于Web3D的游戏开发数据驱动系统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Web3D的游戏开发数据驱动系统,涉及游戏开发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用户编辑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和渲染系统;用户编辑系统用于提供可视化编辑界面,可视化编辑界面用于用户进行游戏项目创建,对创...
郑立国朱林张乾贾金原温来祥郑欣然
一种基于web3.0的分布式数据库推荐算法实现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web3.0的分布式数据库推荐算法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关键词编码方法,通过中文字典结合Hash表的方式提高了推荐算法的速度;提出了一种关键词和搜索词之间匹配度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匹配度后,推荐给用户匹配度...
季飞
一种基于Web3框架的数字资产管控平台、设备及介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Web3框架的数字资产管控平台、设备及介质,向用户提供创建身份信息操作界面,存储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并对身份信息配置登录验证凭证以及对身份信息进行授权;向用户提供对数字资产的发行、交易和管理规则设置界面...
孙海耀齐光鹏商广勇冯向阳倪志荣米寒
Web 3.0时代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保护法益的重构
2025年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批评为“口袋罪”,但又被用于解决交叉领域案件,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准确界定保护法益。基于web 3.0时代的社会特点,在现实层面,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由单纯的计算机犯罪转变为网络犯罪的一部分;在规范层面,保护法益的构建方向应由保护专属于特定主体的利益转变为保护主体之间互动关系中的利益。设立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为了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基于本身功能所能实现的设计功能。只有行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的影响达到对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连接的社会网络具有抽象危险的程度时,才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如此界定保护法益,既可以满足刑事政策的需求,又可以通过法教义学的检验。
潘华杰
关键词: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社会网络

相关作者

贾金原
作品数:127被引量:275H指数:1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WEB3D 轻量级 轻量化 虚拟现实 渲染
王静
作品数:30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WEB3D 控制代码 代码程序 处治技术 外环
徐光侠
作品数:209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邮电大学
研究主题:社交网络 用户 交易 车联网 好友
闫丰亭
作品数:10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WEB3D 轻量级 可视化 火灾逃生 路径规划算法
王进
作品数:240被引量:357H指数:11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存储介质 卸载 数据中心 卸载方法 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