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60篇“ T管引流“的相关文章
- 胸腔置管引流辅助装置
- 胸腔置管引流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胸腔引流管容易出现非计划拔管以及引流管因意外触碰对患者伤口造成二次伤害,增大伤口处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贴,固定贴一侧开有豁口,豁口内侧连接有置管孔,置管孔两侧均设有可调节的夹块...
- 周凤张慧
- 一种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
- 本发明涉及消化内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包括穿刺机构、导液机构和引流机构,所述导液机构活动连接在穿刺机构和引流机构之间,穿刺机构包括三通管,三通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针体,三通管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导管,三...
- 刘鹏华李瑶瑶李炳张亚茸
-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积液抽取辅助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积液抽取辅助器,引流袋上端通过引流导管导通引流三通,引流三通另外两端分别导通连接穿刺导管和抽取注射器;导流管一端穿过所述袋体上端,导流管另一端伸入袋体底部并固定导通连接有导流爪;导流爪...
- 赵坤君万苗苗吴克梅
- 食管癌术后用的胃管引流球固定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食管癌术后用的胃管引流球固定器,包括主体,主体上既固定连接多个粘条,又设置多个固定机构;多个固定机构与多个粘条一一对应,每个固定机构均位于对应粘条的下方;每个固定机构均与主体固定连接...
- 贺书林红兰洛思琪
- 一种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管的防脱落结构
-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腔穿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管的防脱落结构,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垫,所述支撑垫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医用胶带。该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管的防脱落结构,通过左连接带贯穿固定座的顶部,然后在...
- 黄晓梅谢正元徐聪聪
- 介入超声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介入超声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其中,A组均予以常规抗炎及对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添加介入超声置管引流治疗,并就疗效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B组临床疗效及治疗3d与7d时PA水平均较A组更高;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更低;治疗3d与7d时腹内压、胃肠减压量、CRP水平更低;症状消失、血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间均较A组更短;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超声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可降低腹内压及人体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并加快症状消失及血淀粉酶恢复速度,且治疗期间并发症较少,具备进一步临床运用及推广价值。
- 刘治
-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炎症因子腹内压
- 一种肝胆管U形管引流术用引流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肝胆管U形管引流术用引流装置,包括U形引流管与气囊,U形引流管环面固设有气囊,U形引流管环面开设有多组引流小孔,气囊内部连通有充气软管,U形引流管以及气囊环面前侧设置有刻度线。...
- 刘桂元庞毅
- 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探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对肝脓肿患者应用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周宁县医院收治的76例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切开置管引流术)和观察组(38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为(3.23±0.72)d,拔管时间为(10.24±1.12)d,住院时间为(13.28±1.32)d,显著短于对照组[退热时间(5.86±0.90)d,拔管时间(13.15±1.26)d,住院时间(16.97±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66、10.641、9.047,P均<0.05)。同时观察组炎症指标、生活质量表、视觉模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肝脓肿患者采取超声设备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经治疗后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更快,快速缓解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且并发症更少,安全有效。
- 鲁五九李应念陈莉莉
- 关键词:肝脓肿超声引导炎症因子康复时间
- 一种自带通管功能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带通管功能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一引流管的一侧安装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顶部安装有冲洗组件,冲洗组件用于冲洗第一引流管防止积液沉积物蓄积。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冲洗组件,在连接管的...
- 张凯华金珊李湛涛
- 精准调控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置管引流术术中、术后全程采用精准调控血肿引流模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对脑灌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基底核-丘脑区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精准调控血肿引流组(试验组)和常规血肿引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长、术后24 h残余血肿量、术后72 h内血肿再扩大情况,术后第5天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区及半暗带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的差异;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侧别、脑实质内血肿量及Graeb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手术时长分别为(108.8±9.1)min、(92.0±5.6)min,术后24 h残余血肿量分别为(18.1±2.2)ml、(25.1±2.8)ml,术后6个月ADL评分分别为(72.5±22.2)分、(61.5±23.9)分,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 h血肿增大的患者分别为0、5例(P=0.065).术后第5天PWI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肿区、半暗带区的CBF、CBV值均增加,MTT、TTP值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置管引流手术全程采取精准调控血肿引流模式,虽然可能延长手术时间,但更加有利于血肿的引流、改善血肿及其周边区域的血流灌注及患者的预后.
- 李鑫程名陈姬如王凡刘玉明袁宁
- 关键词:引流术颅内压灌注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