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975篇“ NS“的相关文章
NS分子低激发态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2024年
使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的方法(MRCI)计算了NS分子能量最低的两支解离极限的电子结构。为了保证计算的精度,在计算中考虑戴维森修正(+Q)、芯壳层-价壳层电子关联效应、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和标量相对论效应。基于理论计算的电子态的本征能量和相同对称性电子态的避免交叉原则,绘制出最低两支解离极限全部9个电子态的势能曲线。同时给出MRCI水平下的偶极矩随着核间距变化的曲线。根据理论计算获得电子态的本征能量求解NS分子的一维核运动薛定谔方程,得到束缚态的光谱常数,并将计算结果与先前实验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对于NS分子束缚态的跃迁性质进行计算,包括跃迁偶极矩、弗兰克-康登因子以及自发辐射寿命。
桑纪群闫爽谷昕雨李佳音艾瑞波罗旺
关键词:势能曲线偶极矩
PVC和NS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流变性能评价
2024年
为探究聚氯乙烯(PVC)和纳米二氧化硅(NS)对沥青高温流变性能的影响,文中通过基本物理性能试验、温度扫描试验和多重应力蠕变回复试验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VC和NS的加入可提高沥青的粘度和稠度,降低温度敏感性,但PVC对低温性能有明显劣化影响。此外,改性剂的加入可提高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提升高温抗永久变形能力,延缓车辙病害的发生。
张展铭Nguyen Hoang Phong
关键词:复合改性沥青PVCNS流变性能
呼吸道合胞病毒NS1蛋白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1
2024年
本研究旨在制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单克隆抗体,以分析在转染和感染过程中NS1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并评估其在免疫沉淀反应中的应用价值。将NS1基因片段构建至原核表达质粒,经大肠杆菌表达、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NS1蛋白,将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后,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筛选能稳定分泌NS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将该单抗用于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与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RSV NS1在过表达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评估该单抗在免疫沉淀反应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RSV NS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及纯化,免疫小鼠后,获得了一株特异性强、反应性好的RSV NS1单抗,其亚型为IgG1,且抗体效价可达1:15360000;使用该单抗鉴定出RSV NS1蛋白在转染和感染细胞中正常表达,IFA结果表明,NS1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与细胞核;并验证该单抗在免疫沉淀反应中作为捕获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细胞中表达的NS1蛋白。本研究经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获得RSV NS1蛋白,成功制备出抗RSV NS1单抗,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NS1蛋白,可被应用于免疫沉淀方法,为NS1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陈娇王亚娟陈志华茹毅郑海学裴晶晶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NS1蛋白原核表达单克隆抗体免疫沉淀
一种10 kV/10 ns/20 A全固态脉冲源设计
2024年
为获得等离子体研究所需的半高宽约10 ns的高压高重复频率脉冲输出,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开关串联构成的2组高压开关模块,利用传统电容储能脉冲产生电路和脉冲切尾电路相结合产生窄脉冲。结合开关实际工作需求,开展了窄脉冲产生电路适应性设计及仿真优化;依据优化结果,搭建窄脉冲产生电路实验装置。经测试,在500Ω负载上获得了峰值电压约10 kV、半高宽约10 ns、前沿约6 ns的脉冲输出。
石小燕杨浩杨浩闫二艳郑强林
关键词:窄脉冲发生器等离子体应用
猪丁型冠状病毒ns7、ns7a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024年
为获得免疫原性好的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辅助蛋白ns7和ns7a,并制备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以用于ns7和ns7a蛋白功能的初步研究,本试验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PDCoV-ns7和pGEX-PDCoV-ns7a,测序正确后转入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利用GST-Resin进行蛋白纯化,将获得的重组蛋白以皮下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成功制备4份PDCoV ns7和2份ns7a小鼠多克隆抗体,并用ELISA、Western blot和IFA对抗体效价、反应性及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应用大肠杆菌表达了可溶性ns7和ns7a蛋白,制备的PDCoV ns7和ns7a多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409600和1∶12800,并在Western blot和IFA试验中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及特异性。结果表明,制备的PDCoV辅助蛋白ns7和ns7a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ns7及ns7a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工具。
杨宛书李娟杜柳阳陈文镜周继勇周继勇
关键词: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非洲马瘟病毒NS1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2024年
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AHS)是一种由媒介昆虫传播感染马属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为了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达AHSVNS1蛋白并评估其作为亚单位疫苗组分的抗原性,本研究参考GenBank上公布的AHSV基因序列,人工合成NS1全长基因序列,利用PCR方法扩增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后将其克隆到转座载体pFastBacTMHTb上,将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pFastBac-AHSVNS1转化到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获得了含有AHSVNS1基因的重组杆粒Bacmid-AHSVNS1,将其转染到Sf9昆虫细胞内获得了表达AHSVNS1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AHSV NS1蛋白大小为65 ku,且获得了纯化的重组AHSV NS1蛋白。将其免疫BALB/c小鼠,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试验显示获得了特异性的抗AHSV NS1蛋白多克隆抗体,其效价达1∶51 200。流式细胞分析显示,AHSV NS1蛋白免疫小鼠能够刺激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增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AHSV NS1蛋白作为AHSV亚单位疫苗的组成成分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本试验实现了AHSV NS1蛋白在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并验证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这为进一步研究AHSV NS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亚单位疫苗开发奠定了基础。
户鑫兵王轩莹宋昱庆田占成关贵全苟惠天罗建勋殷宏独军政
关键词:非洲马瘟病毒抗原性
基于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与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互作的宿主因子及通路分析
2024年
目的筛选出与流感病毒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蛋白结合的人类宿主蛋白并加以分析,确定这些结合蛋白富集的方向及关键蛋白,为抗流感病毒的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将NS1样本、Biotin样本分别与HuProt^(TM)人类蛋白质组芯片进行杂交孵育,以两重复均满足Z-Score≥3为筛选条件对与NS1蛋白有结合的宿主蛋白进行筛选得到特异性检出蛋白,实验组(NS1蛋白)与对照组(Biotin)比值I Mean_Ratio≥1.4为条件筛选出显著特异性检出蛋白。用检出的195个蛋白进行GO(Biological Process,Molecular Function,Cellular Component)和KEGG_PATHWAY分析,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及MCODE分析得到关键蛋白。结果获得显著特异性检出蛋白195个,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mRNA加工、RNA结合、蛋白结合,KEGG分析主要富集到RNA降解、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得到的4个关键蛋白DDX6、HSPD1、PKLR、MTHFD1中DDX6与RNA的合成、翻译等过程相关,而NS1蛋白可以通过调控流感病毒RNA和宿主RNA促进病毒的感染,推测DDX6可能在该过程发挥作用;其他3个蛋白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研究指明其与流感病毒有关系,但是能在其他RNA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结论与NS1结合的人类蛋白主要富集到RNA合成、加工、转录等过程中,MCODE分析得到的关键蛋白有潜力成为抗流感病毒新的靶点,但作用机制需要后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张宇张薇高双荣陈梦苹王雅欣徐英莉曹姗赵荣华包蕾李舒冉孙静鲍岩岩耿子涵郭姗姗冀祖恩崔晓兰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蛋白质芯片通路
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对与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σNS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筛选
2024年
目的:探讨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中与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NBV)σNS蛋白相互作用(互作)的宿主蛋白,阐明宿主蛋白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σNS蛋白的诱饵质粒pGBKT7-S3,采用测序技术验证诱饵质粒在Y2H酵母细胞中的准确表达。将pGBKT7-S3和pGADT7质粒分别和共同转化至Y2HGold酵母细胞中,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确认σNS蛋白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不能自行激活报告基因。诱饵质粒pGBKT7-S3与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的cDNA文库进行杂交,对编码互作蛋白的阳性克隆进行质粒抽提,阳性测序结果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筛选得到与NBVσNS互作的蛋白。对互作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STRING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筛选出61个阳性克隆。DNA测序分析和BLAST比对分析去除23个未匹配到数据库和测序基本相同的阳性克隆。阳性测序结果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筛选得到38个与NBVσNS互作的蛋白,31个蛋白参与细胞生物过程,36个蛋白是细胞解剖成分,31个蛋白具有结合功能,5个蛋白是线粒体呼吸链组成部分,7个蛋白是核糖体蛋白和核糖体大小亚基的组成部分,2个蛋白参与铁代谢稳态。GO功能富集分析,互作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BP)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学调节、定位和对刺激的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是细胞解剖成分和含蛋白复合物;分子功能集中在结合、催化活性、结构分子活性和转运活性等方面。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蛋白在遗传信息处理途径的翻译、折叠、分类和降解信号通路中高度富集,在机体系统中主要与消化系统有关联;与多种病毒性传染病和癌症有关联。STRING分析,互作蛋白涉及核糖体蛋白类、蛋白修饰类、代谢类和免疫蛋白类等功能蛋白。结结论论:成功筛选出与NBVσNS蛋�
孙绿茵马竹萍李润林李永刚陶晓莉
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NS2B-NS3蛋白酶药物筛选体系的建立及抑制剂筛选
2024年
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Omsk hemorrhagic fever virus,OHFV)是一种蜱传黄病毒,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通过蜱虫叮咬、接触感染物等途径感染人类。感染后症状包括头痛、咳嗽、发烧并伴有出血。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的特效药物。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基因组经翻译后形成多聚蛋白,其中NS3蛋白酶可将多聚蛋白切割从而发挥其各自在病毒复制周期中的作用。NS2B的亲水区可以作为NS3蛋白酶的辅因子维持其水解活性,在该病毒的生命周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文旨在以NS2B-NS3蛋白酶为靶点开发有效抑制鄂木斯克出血热的小分子抑制剂。选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NS2B-NS3蛋白酶,以获得纯度高且性质均一的蛋白。同时建立药物筛选体系,开展抑制剂筛选。最终建立的药物筛选体系为20 mmol/L Tris,20%甘油,pH 8.5,蛋白终浓度为2μmol/L,底物终浓度为100μmol/L。利用该体系进行抑制剂筛选,筛选出对OHFV NS2B-NS3蛋白酶抑制率高达99%的化合物吡啶硫酮锌,并对该抑制剂进行了IC50的测定和抑制剂类型的判定,其为可逆抑制剂。吡啶硫酮锌有望成为抗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的先导化合物,为针对该病毒今后的药物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陈雅丽封守琴杨海涛王泽方肖云杰
关键词:黄病毒蛋白酶抑制剂
湖南一株猪非典型瘟病毒的鉴定及其NS5B和E2基因序列分析
2024年
随机挑选湖南某规模化猪场出现“抖抖病”的新生仔猪,采集血清样本,用可扩增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的NS5B基因和E2基因引物进行RT-PCR鉴定,对PCR扩增产物测序。随后利用MegAlign软件分析NS5B和E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预测E2蛋白部分结构,并使用MEGA 5.0,采用邻接法构建NS5B和E2基因的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发病仔猪为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感染阳性。鉴定毒株HN0626与GenBank中84株参考毒株NS5B和E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1.68%~98.95%、81.14%~99.33%,通过预测E2蛋白部分结构,推导其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系统发育分析显示,HN0626毒株属于基因1型,是全球猪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其E2、NS5B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分别为OR936135、OR936136。
柳泰胡兴业毛婉谢邵波尹德明余兴龙
关键词:E2基因抗原表位预测

相关作者

谢芝勋
作品数:804被引量:1,646H指数:23
供职机构:广西兽医研究所
研究主题:引物 禽流感病毒 禽呼肠孤病毒 试剂盒 禽腺病毒
谢丽基
作品数:570被引量:917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西兽医研究所
研究主题:引物 禽流感病毒 试剂盒 禽呼肠孤病毒 检测试剂盒
华中
作品数:172被引量:299H指数:9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研究主题:FE 非晶合金 机械合金化 磁性能 非晶
沈鸿烈
作品数:255被引量:325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主题:磁控溅射 太阳电池 多晶硅 巨磁电阻 多晶硅薄膜
孙亚明
作品数:43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研究主题:ZR FE 非晶合金 非晶 Z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