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4篇“ MONODON“的相关文章
盐碱地池塘斑节对虾养殖适宜放养密度的研究试验
2024年
为探索盐碱地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的适宜放养密度,在条件、面积相同的盐碱地池塘,消毒、肥水后,斑节对虾标粗苗放养密度分别为10.5万、15万、19.5万、22.5万尾/hm^(2),养殖3个月后,以养成规格、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等作为评价指标加以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0.5万至22.5万尾/hm^(2)放养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对虾规格逐渐变小,成活率降低,虽然产量有所提高,但因小规格对虾售价偏低,养殖利润较少。10.5万尾/hm^(2)密度条件下,对虾成活率高、规格大、售价高,利润最高;15万尾/hm^(2)密度条件下,产量较高,规格和价格在当地市场接受度高,利润略低,养殖业主也可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考虑选择适宜养殖密度。
王玉清郑述河张彤朱升旭
关键词:盐碱地
两种斑节对虾养殖模式水质净化效果与细菌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
2024年
为了提高对虾养殖系统水质净化能力,改善对虾养殖水环境,利用红糖+枯草芽孢杆菌和聚氨酯填料+硝化细菌分别构建生物絮团和内循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养殖系统,比较两个系统在对虾标苗和养殖阶段的水质净化效果和细菌群落结构,从微生物学层面探究其水质净化机理。将体长(0.5±0.1)cm的5日龄仔虾养殖在1 m^(3)水体的帆布池中,标苗期密度为5 000 ind.·m^(-3),养殖期降为400 ind.·m^(-3)。标苗结束时,各帆布池底铺约3 cm厚的砂子。生物絮团系统中加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每天一次性加50%日投饲量的红糖,每隔7 d加0.5 L活化后的芽孢杆菌,每隔14 d换水20%。内循环系统中悬挂已挂膜的聚氨酯填料包,其上表面浸没在水中,内部放一个气石。每个系统设2组平行,各阶段养殖周期分别为20 d和40 d。实验结束时,采集生物絮团系统水样、底砂和内循环系统生物膜、水样及底砂的细菌样品,提取DNA,利用Illumina Mi Seq平台对DNA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生物絮团系统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波动变化较大,显著高于内循环系统(P<0.05);加芽孢杆菌和换水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有所下降。生物絮团系统硝酸盐氮浓度显著低于内循环系统(P<0.05);化学需氧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两个系统总磷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44个菌门中,有25个为所有样品所共有,5个样品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其在生物絮团系统水样、底砂和内循环系统生物膜、水样及底砂中的相对丰度之和依次为58.51%、55.44%、61.48%、73.42%及65.69%。生物絮团和内循环系统中分别存在芽孢杆菌属(Bacillus)、栖砂杆菌属(Arenibacter)、珞珈苍黄色杆菌属(Luteolibacter)等和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硝化刺菌属(Nitrospina)、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等具有有机物降�
归洋涛刘勇新徐爱玲宋志文
关键词:斑节对虾水质净化细菌群落结构
高位池和工厂化养殖模式下斑节对虾肝胰腺和肠道微生物特征分析
2024年
为阐述在不同养殖模式下斑节对虾(非洲群体)(Penaeus monodon)肝胰腺和肠道微生物的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Biolog ECO技术探讨了高位池和工厂化养殖模式下斑节对虾肝胰腺、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肠道微生物代谢活性。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高位池养殖模式下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显著高于工厂化养殖模式,且同类样本距离较近,体现了不同模式对虾样品中物种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不同样品中的细菌门类及相对丰度结果显示,对虾肠道菌群的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工厂化养殖模式中相对丰度最高的是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高位池养殖模式中相对丰度最高的是红杆菌属(Rhod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基于Unifrac距离的生态聚集分析结果显示,生态聚集过程应该与环境特征和养殖策略有直接的关系。肠道微生物代谢活性总体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72 h前微生物整体代谢活性呈现快速增加趋势,随后变缓并逐渐趋于平稳;不同养殖模式下斑节对虾肠道微生物代谢碳源种类和活性具有显著差异。
于晓清王友红毕祎家王晓璐王淑娴盖春蕾许拉叶海斌李莉刁菁刘心田刘洪军樊英
关键词:斑节对虾肝胰腺肠道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雨生红球藻粉对金刚虾生长性能、虾青素沉积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024年
本试验旨在探究雨生红球藻粉对金刚虾生长性能、虾青素沉积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择1620尾初始体重为(2.38±0.25)g的金刚虾,随机分为9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虾。各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A0组,对照组)、0.1%(A1组)、0.2%(A2组)、0.3%(A3组)、0.4%(A4组)、0.5%(A5组)、0.6%(A6组)、0.7%(A7组)、0.8%(A8组)的雨生红球藻粉。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A2~A5组的终末体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1~A5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7~A8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A1~A8组的甲壳中虾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4~A8组的肝胰腺和肌肉中虾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虾青素在各组织中含量为:甲壳>肝胰腺>肌肉。3)A4~A8组的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1~A8组的肠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A2、A5、A8组的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肠道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在属水平上,A2、A5、A8组的肠道Haloferul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肠道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弧菌属(Vibrio)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0.2%~0.5%雨生红球藻粉能有效促进金刚虾生长,提升虾青素沉积量,改善肠道健康。
唐海南柏月许金震俞韩绣游宇蔡章印黄永春
关键词:虾青素肠道健康
斑节对虾与日本对虾生态混养技术试验
2024年
为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探索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生态混养模式。结果显示,日本对虾精养试验投入产出比1∶1.63,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生态混养试验投入产出比1∶1.87,两品种生态混养模式较日本对虾精养模式增产3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61.1%,斑节对虾与日本对虾生态混养技术值得推广。
刘婧美费芳张志永徐晨曦白涛
关键词: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生态混养
硫化氢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毒性
2023年
探讨硫化氢对斑节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毒性,求出其安全浓度,为加强育苗期间的水质管理,促进育苗生产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硫化氢对斑节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毒性,计算斑节对虾各时期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在斑节对虾溞状幼体时期,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856、0.720、0.413、0.377 mg/L;在斑节对虾糠虾幼体时期,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167、4.460、1.387、0.940 mg/L;在斑节对虾仔虾时期,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625、17.813、12.056、10.762 mg/L。硫化氢对斑节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安全浓度(CS)分别为0.038、0.094、1.076 mg/L。硫化氢对斑节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毒性作用显著,随着硫化氢浓度的增加,对斑节对虾各时期幼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管立平麦冠华陈鹏铮温振中孙成波
关键词:硫化氢斑节对虾半致死浓度
中纬度地区内陆盐碱地大规格斑节对虾养殖技术被引量:1
2023年
在中纬度盐碱地池塘,开展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大规格养成试验。提前一个月将对虾苗种在温室大棚内标粗,气温升到22℃以上在外塘进行接续养殖,通过对盐碱水离子检测与调配,将Na^(+)∶K^(+)调整为28~30∶1,Ga^(2+)∶Mg^(2+)调节至1∶2.8~3.0。池塘产大规格斑节对虾3809.5 kg/hm^(2),平均规格34尾/kg,利润11.55万元/hm^(2)。
王玉清崔玮琪张涛崔玥郑述河李东滨
关键词:中纬度盐碱地养殖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鱼粉、鸡肉粉和豆粕等为主要蛋白源,通过调整豆粕的添加量配制成38%、40%、42%、44%、46%、48%蛋白水平的饲料,分别命名为PD1、PD2、PD3、PD4、PD5、PD6,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12.5±0.2)g的斑节对虾8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水族箱,每个水族箱放养25尾斑节对虾。结果表明:①各组斑节对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在98%及以上;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试验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升高,在PD4组试验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②虾体的水分、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虾体的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PD4和PD5两组,且显著高于PD1、PD2组和PD3组(P<0.05)。③肝脏蛋白酶活性PD4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值出现在PD1组且显著高于PD3、PD4、PD5组和PD6组(P<0.05)。④肝脏AST活性在PD3组最低,显著低于PD1、PD2、PD5和PD6组(P<0.05);ALT活性在PD4组活性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中PD5组和PD6组的ALT酶活性显著低于PD2、PD3组(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多项式曲线模型分析得出斑节对虾特定生长率最优时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4.52%。可见对于12.5 g左右的斑节对虾的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可设定为44.52%。
李凤玉解绶启贠彪钱雪桥
关键词:斑节对虾蛋白水平消化酶血清生化指标
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性能、免疫应答和肠道消化酶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为研究饲料中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生长性能、免疫应答和肠道消化酶的影响,试验设置鱼粉含量35%的饲料为基础饲料,采用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4.2%、28.6%、42.8%、57.1%、71.4%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蛋等脂的试验饲料来投喂平均体重(12.00±0.25)g的斑节对虾8周。试验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42.8%及以内的鱼粉时,未对斑节对虾生长性能造成显著影响(P>0.05);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57.1%的鱼粉显著降低斑节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当替代水平达到71.4%时,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42.8%及以内的鱼粉时,未对斑节对虾血清免疫指标造成显著影响(P>0.05);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57.1%鱼粉显著降低斑节对虾的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P<0.05),而当替代比例达到71.4%时,ACP、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42.8%及以内的鱼粉未影响斑节对虾肠道消化酶活性(P>0.05),而替代水平为42.8%及以上时显著降低肠道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P<0.05)。综上可见,在饲料中用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42.8%鱼粉不会对斑节对虾的生长性能、免疫应答和肠道消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但当替代水平为57.1%及以上时会产生负面影响。
李凤玉解绶启贠彪钱雪桥
关键词:斑节对虾消化酶活力
海马齿生态浮床对金刚虾养殖环境的净化
2023年
为考察海马齿对金刚虾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对驯养后的海马齿茎叶主要成分进行测定,并分析金刚虾养殖中海马齿生态浮床对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马齿的水分和灰分含量较高,其所含矿物质元素丰富,常见重金属未超标;铺设了海马齿生态浮床的金刚虾养殖池实验组的各氮磷指标的去除率比对照组高出9%~68%不等,对水体中氮、磷等相关成分有较明显的净化作用。显著性分析表明,是否使用海马齿生态浮床对水体中的氮磷指标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的影响。动力学拟合表明,对总磷和总氮的净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对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在实验的前半段(分别为1~13、1~16、1~24 d)较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后进入降解平台期。
蔡真珍郑盛华曾健林娇芬石丽荣
关键词:海马齿生态浮床养殖

相关作者

江世贵
作品数:408被引量:1,45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斑节对虾 卵形鲳鲹 合浦珠母贝 卵巢发育 对虾
周发林
作品数:248被引量:63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斑节对虾 卵巢发育 对虾 氨氮 家系
江静波
作品数:85被引量:34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疟原虫 水体理化因子 猕猴
何建国
作品数:428被引量:1,661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斑节对虾 对虾 凡纳滨对虾 病毒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黄建华
作品数:202被引量:59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斑节对虾 对虾 家系 氨氮 亲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