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0篇“ MOHR-COULOMB准则“的相关文章
- 基于Mohr-Coulomb准则隧道围岩-支护体系协同作用下支护强度分析
- 2024年
- 确定围岩-支护结构体系动态协同变形关系是地下工程支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运用Mohr-Coulomb准则推导隧道开挖支护后围岩径向变形与支护结构径向变形的协同方程,探讨Ⅳ级围岩塑性半径、围岩位移及支护刚度随支护强度的变化关系;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验证协同变形方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围岩-支护结构体系协同变形方程能很好地反映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半径随支护强度变化的关系,且相互关系是非线性的。支护强度为0.75 MPa时,理论计算拱顶沉降为18.9 mm,数值模拟拱顶沉降为21.6 mm;支护强度为1.5 MPa时,理论计算拱顶沉降为11.2 mm,数值模拟拱顶沉降为11.1 mm,表明围岩-支护结构动态协同变形方程的有效性。针对Ⅳ级围岩在采用超前支护和交叉中隔壁法(cross diaphragm,CRD)施工时,建议支护强度设计为0.75~1.5 MPa,支护刚度设计为59.8~375.0 kN/mm。
- 梁译文查文华许涛刘造保刘小虎
- 关键词:MOHR-COULOMB准则支护强度
- 修正Mohr-Coulomb准则下倾斜基岩中桩端极限承载力研究
- 2024年
- 为计算倾斜岩面浅嵌岩桩极限承载力,本文基于修正Mohr-Coulomb强度准则提出了倾斜岩面浅嵌岩桩桩端承载力计算方法。采用特征线法构建了桩端面以下塑性发展区,考虑岩面倾斜角几何关系,推导了倾斜岩面位移滑移场;进一步通过黎曼不变量控制方程,求解了倾斜岩面浅嵌岩桩基极限承载力公式。分析了倾斜岩面坡角、岩体完整性参数以及岩体内摩擦角等因素对桩端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浅嵌岩桩基嵌入深度达到极限嵌入比时,桩基达到极限承载力;当嵌入比大于极限嵌入比时,桩端承载力系数不受倾斜坡角和嵌入比影响,此时可按平地桩基进行分析计算;极限嵌入比随倾斜坡角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且在岩石完整性较差时,极限嵌入比随岩体内摩擦角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当嵌入比小于极限嵌入比时,桩端承载力系数随倾斜坡角的增大近似线性减小,需考虑岩面倾角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 胡嘉言曹志刚蔡袁强许斌
- 关键词:桩端极限承载力倾斜基岩
-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碟盘刀具径向载荷模型
- 2023年
- 为构建碟盘刀具破岩径向载荷的理论模型,揭示其与煤岩的作用关系,通过分析弧形刀刃和楔面与煤岩的作用载荷,采用赫兹接触理论及Mohr-Coulomb准则研究刀刃和楔面的载荷特性,运用矢量叠加原理构建了刀刃和楔面矢量合成碟盘刀具破岩径向载荷模型。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截割厚度和楔面角的载荷谱,获得了载荷谱峰值和频率特征值,与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碟盘刀具径向载荷随截割厚度的增大呈增大趋势,楔面角度在35°~50°范围,径向载荷随楔面角的增大呈增大趋势;碟盘刀具径向载荷的理论与实验具有一致性,最大误差在6%左右,验证所建立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 李德根柴志强杨志涛赵迎港
- 关键词:MOHR-COULOMB煤岩
- 高静水压力下Mohr–Coulomb准则的拓展研究
- 2023年
- 深部开采时极端环境下的岩体高应力和高地压是影响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本文指出了Mohr–Coulomb准则(简称M–C准则)在高静水压力下无法判断岩石材料发生屈服破坏的问题,开展了岩样在高应力下的三轴压缩实验,观察了高静水压力下岩石材料的破坏现象,推导了高静水压力条件下M–C准则的拓展方程。研究结果显示,与现有M–C准则不同的是,材料剪切强度随轴压和围压之差增大到某一峰值时将逐渐减小,岩样在高静水压力下也可发生屈服破坏,M–C准则拓展方程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同时,本文探讨了低静水压力下M–C屈服面的下限和高静水压力下M–C屈服面的上限。研究成果可为深部工程的安全高效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 王宏伟李宗洋秦舒陶志刚杨柳
- 关键词:MOHR-COULOMB准则三轴实验
- 基于Mohr-Coulomb准则和二阶锥规划技术的轴对称自适应下限有限元法
- 2023年
- 轴对称Mohr-Coulomb准则屈服面的角点问题导致其在数值计算中存在困难,如何高效处理该屈服准则一直是极限分析下限有限元法的重要内容。首先,引入完全塑性假定将轴对称Mohr-Coulomb准则转化为1组不等式约束和3个线性等式约束;然后,将不等式约束直接转化为二阶锥约束,避免了对角点进行光滑近似处理;最后,将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轴对称极限分析下限有限元计算模型转化为具有较高计算效率的二阶锥规划数学优化模型。极限分析下限有限元法采用的线性应力单元难以精确模拟破坏区域的应力变化,单元的分布形式对计算精度存在较大影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单元应力的网格自适应加密策略,通过判断单元内节点应力接近屈服的程度,自动识别破坏区域待加密的单元,实现对破坏区域应力分布的精确模拟,进而能够以较少单元获得高精度下限解。通过分析圆形基础承载力及竖向锚板极限抗拔力等典型轴对称岩土工程稳定性问题,表明了所提方法具有较高计算效率及计算精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 孙锐张箭阳军生杨峰
- 关键词:轴对称二阶锥规划MOHR-COULOMB准则
- 膨胀土变形特性和基于Mohr-coulomb准则本构关系被引量:1
- 2023年
- 膨胀土是一种强度较高的可塑性特殊黏土,其变形特性在力学上表现为球应力与偏应力的交叉作用,其硬化规律应遵循非关联塑性流动法则。本文通过侧限压缩试验和固结排水试验,对膨胀土的剪缩性、压硬性及两者的耦合关系作了阐述,并采用Mohr-Coulomb屈服条件,假定其屈服函数公式与塑性势函数公式相同,只是将内摩擦角φ替换成剪胀角ψ,从而推导了膨胀土的弹塑性本构关系,研究表明:Mohr-Coulomb本构模型高度适用于正常固结膨胀土土体,可以较精确地描述膨胀土的变形特性与本构关系。
- 聂去尘庄心善周荣文武
- 关键词:膨胀土剪胀角本构关系
- 一种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最大水平主地应力获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最大水平主地应力获取方法,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地质工程领域,步骤包括:S1、收集典型井的综合测井数据,并求得所需参数;S2、收集钻井地层破裂压力试验和水力压裂数据,获...
- 王居贺张俊易浩刘彪李少安刘景涛李文霞钟文建李光乔陈培亮孙伟光高伟齐彪范胜杨卫星
- 文献传递
- Mohr-Coulomb准则的弹塑性积分方法被引量:3
- 2021年
- 基于Koiter法则,提出一种适用于Mohr-Coulomb非光滑本构模型的弹塑性积分方法;阐述Mohr-Coulomb准则角点问题产生的原因,采用经典的Kuhn-Tucker互补条件判断可能活跃的屈服面,将Kuhn-Tucker互补方程作为一类特殊的变分不等式,使用投影收缩算法进行求解,并进一步通过迭代确定实际活跃的屈服面;基于主应力特征方程,在主应力空间中计算屈服函数对应力分量的偏导数,同时在一般应力空间中执行应力返回。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解决了Mohr-Coulomb准则的角点问题,消除了光滑角点带来的误差,既避免了Mohr-Coulomb屈服函数在一般应力空间中角点处的数值奇异性,又不需要进行主应力空间法中所需的应力变换。
- 张谭郑宏林姗
- 关键词:MOHR-COULOMB准则弹塑性
- Mohr-Coulomb准则模型的能量描述被引量:2
- 2020年
- 以Mohr-Coulomb(M-C)准则的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材料压缩破坏面上一点的能量函数。该函数的极值条件给出了破坏面的位向,其最大值确定了真实破坏能。真实破坏能和裂纹表面能的能量守恒临界条件导出了一个新的材料破坏强度关系。两向压缩时,这个关系与M-C准则形式上完全一致。在体积变形饱和近似条件下,它与侧限压缩时的M-C准则存在确定性联系。体积应力的引入使这个强度关系克服了经典M-C准则无法考虑到中间主应力对破坏强度影响的不足。理论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M-C准则模型的能量描述具有更好的材料压缩破坏强度预测能力。
- 林大超杜景峰刘海波吴强杰
- 关键词:应变能
- Mohr-Coulomb准则的试验验证与修正被引量:7
- 2020年
- 利用真三轴试验数据,检验Mohr-Coulomb准则对岩土材料的适用性,讨论并确定一种已有形状函数的模型参数,并利用该形状函数对Mohr-Coulomb准则进行修正,以试验为基础提出黏结力c和内摩擦角ϕ的动态计算式及考虑材料拉压差异的拉压强度比K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Mohr-Coulomb准则对岩土材料的适用性较差,只能在一定三轴压缩条件下对压缩试验点进行预测,对拉伸强度试验点的预测性差;K越小,模型参数m对Van Eekelen形状函数的影响越大,当m=-0.23时,该形状函数的外凸性最优;修正后的Mohr-Coulomb准则对岩土材料的适用性较好,极限迹线变化规律与试验规律相符,对K预测精确;基于试验结果对c和ϕ的动态计算是可行的,考虑参数的变化能使修正后Mohr-Coulomb准则对岩土材料强度预测更精确,也说明非线性准则优于线性准则;修正的K计算式为静水应力p的单值函数,通过与修正的Lade-Duncan准则、峰值比法计算的K比较,考虑拉压差异的非线性计算方法更优。
- 曹艺辉李铀
- 关键词:MOHR-COULOMB准则真三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