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58篇“ LINI0“的相关文章
Ti^(4+)掺杂对正极材料LiNi_(0.75)Mn_(0.25)O_(2)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025年
以TiO_(2)为添加剂,利用高温固相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75)Mn_(0.25)O_(2)进行掺杂,通过XRD、SEM、XPS和电化学测试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4+)可成功掺入LiNi_(0.75)Mn_(0.25)O_(2)中,在掺杂的Li[Ni_(0.75)Mn_(0.25)]_(1-x)Ti_(x)O_(2)(0≤x≤0.02)中,Ti^(4+)不改变材料的物相和形貌,但对电化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在最佳掺Ti^(4+)摩尔分数为1.5%时,经50周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由87.87%提高到95.42%,4 C放电比容量由66.47 mAh/g提升为104.00 mAh/g。
孟德轩李振京范广新蔡海洋刘超帅
关键词:正极
Ag包覆对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0.1)O_(2)性能的影响
2025年
为了提高LiNi_(0.8)Co_(0.1)Mn^(0.1)O_(2)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采用湿法和高温煅烧法对其表面进行Ag包覆改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充放电等测试,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质Ag可以均匀包覆LiNi_(0.8)Co_(0.1)Mn^(0.1)O_(2)材料表面,且不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Ag包覆可提高材料在工作过程中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实验所得材料常温1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高达173.7 mAh/g,25℃下1 C循环2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在89%以上。
王树新郑舒
关键词:电化学性能煅烧法
Al掺杂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结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025年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由于其适中的价格和高能量密度而广受关注,但低循环稳定性使其商业化应用受限。本研究以Al为掺杂元素,采用共沉淀结合高温固相的方法制备不同数量的Al原子取代Mn位的三元NCM523微米颗粒型正极材料。结果表明,适量的Al掺杂可以增强过渡金属层的稳定性,显著改善NCM523材料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Al掺杂量满足Al/Li物质的量比为7%时获得了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7~4.5 V、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5.7 mAh·g^(-1),经50次循环后衰减为134.3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1.05%。高温(55℃)环境下,Al/Li物质的量比为7%的样品依然保持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邢建祥杨延朴杨集舜徐越杨廷海杨刚
关键词:AL掺杂
三元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的制备及Na^(+)掺杂改性研究
2025年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因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其较高的镍含量导致阳离子混排严重,循环和倍率性能差。为了改善上述存在的不足,元素掺杂是一种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和增强结构稳定性的有效策略。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a^(+)掺杂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x%Na)正极材料(其中x%为物质的量分数)。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手段对NCM-x%Na材料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通过充放电测试系统对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掺杂可以有效减小颗粒尺寸和抑制阳离子混排程度,扩大了锂层间距,从而有助于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当x=2时Na^(+)掺杂LiNi_(0.65)Co_(0.15)Mn_(0.2)O_(2)样品(NCM-2%Na)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7~4.4 V、0.1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39.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6%),较NCM高出17%;在2.0C下NCM-2%Na材料放电比容量为82.2 mA·h/g,远远高于未改性的LiNi_(0.65)Co_(0.15)Mn_(0.2)O_(2)(39.4 mA·h/g);在0.1C、0.2C、0.5C、1.0C、2.0C下对其倍率性能测试,其中0.1C倍率下循环25次后NCM-2%Na容量保持率为90%,较NCM高出9%;反应动力学显示,NCM-2%Na有更小的电荷转移电阻,且锂离子扩散系数要高于NCM,使电荷传输动力学得到提升。
杨福解玉龙
关键词:高镍
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FolSid1基因敲除及功能分析
2025年
通过克隆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FolSid1基因,确定该基因在镰刀菌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蛋白定位。通过与尖孢镰刀菌近缘菌同源比对,克隆得到FolSid1的基因序列,基于同源重组原理,使用Split Marker法构建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ph)的基因缺失盒,通过PEG介导法转入野生型原生质体中,获得基因敲除突变体(ΔFolSid1),对突变菌株做表型鉴定和致病力分析,分析该基因在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中的功能。构建含有FolSid1基因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ZESH1,对FolSid1-EGFP融合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FolSid1基因序列全长5 392 bp,含有3个内含子。与野生型和外插入突变体相比,尽管敲除突变体ΔFolSid1分生孢子形态和大小没有不同,但产量显著下降;形态学观察发现,敲除突变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亚麻试验显示,缺失突变体的致病力明显降低;基因的亚细胞定位试验显示,FolSid1蛋白主要定位于菌丝细胞的细胞膜上。FolSid1基因能够调控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的菌丝营养生长、分生孢子发生且对亚麻具有致病性。
高芳侯占铭
关键词:基因敲除
ALD沉积超薄涂层改善高镍LiNi_(0.96)Co_(0.03)Mn_(0.01)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2025年
富含镍的层状氧化物正极存在结构不稳定性等问题,特别是当镍含量(质量分数)超过90%时,其循环性能急剧恶化。为了解决高镍材料在长循环和大倍率下容量衰减的问题,本文以LiNi_(0.96)Co_(0.03)Mn_(0.01)O_(2)(NCM9631)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包覆改性研究。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对NCM9631进行包覆改性,其中具有TiO_(2)涂层的T-NCM9631样品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与原始材料相比,T-NCM9631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从226 mAh/g提高到239 mAh/g,在0.5 C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从73.9%提高至87.95%。超薄TiO_(2)包覆层可以减少活性材料NCM9631与电解质的直接接触,不受HF侵蚀,防止金属溶解,有效阻止材料表面的化学和结构变化,以提高结构稳定性与电化学性能。
郑瑶李荐王利华李恩熙
关键词:原子层沉积
共沉淀法调控高镍无钴LiNi_(0.9)Mn_(0.1)O_(2)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2025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90)Mn_(0.10)(OH)_(2)前驱体,并经过配锂煅烧合成相应的正极材料,探究了pH对前驱体、正极材料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10.8~11.3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溶液状态过饱和,成核速率超过生长速率,前驱体的二次颗粒粒径依次减小。当pH为10.8时,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LNM91呈现相对较大的二次颗粒粒径,材料与电解液接触面积较小,表现出最佳的循环性能,1 C电流密度下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4.20%;当pH为11.0时,合成的LNM91材料粒径较小,锂离子的扩散路径变短,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展现出最佳的首次放电比容量(201.80 mAh/g)和首次库仑效率(85.87%)。
陈祁恒付立芝宁天翔邹康宇谭磊李灵均
关键词:共沉淀法电化学性能
双三甲基硅氧基甲基硅烷在5.0 V高电压镍锰酸锂电池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尖晶石镍锰酸锂材料(LiNi _(0.5 )Mn _(1.5 )O_( 4)、LNMO)有着高充放电电压平台(约4.7 V),可提供约250 Wh·kg^(-1)的能量密度,成本相对较低,符合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要求。高电压平台的LNMO正极对电解液有着更加苛刻的要求,高电压下传统电解液中碳酸酯类易分解,酸性产物以及电池中痕量水不断促进分解反应正向进行,侵蚀正极材料增大阻抗,严重影响电池性能。本工作引入价格低廉的双三甲基硅氧基甲基硅烷(HTMS)作为高电压添加剂,HTMS中的硅氧键(Si—O)可结合酸性产物,减缓其对正极材料的腐蚀,同时电解液配方中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配合HTMS巩固电极-电解液之间的界面,形成含氟化锂(LiF)、有机硅化合物的低阻抗界面层。组装的Li/LNMO电池在5 V下以1C循环100圈后有着120.78 mAh·g^(-1)的高容量,同时电池在-20℃特种低温环境下仍可1C循环200圈,比容量也高达103.96 mAh·g^(-1),明显优于传统电解液。这项工作为5.0 V高电压下的锂离子电池特种电解液配方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思聪张朝阳陶丽娟王石泉曾嵘刘建文
关键词:高电压硅烷类
一种植物乳杆菌浸出废旧LiNi<Sub>x</Sub>Mn<Sub>y</Sub>Co<Sub>1-x-y</Sub>O<Sub>2</Sub>电池的方法
一种植物乳杆菌浸出废旧LiNi<Sub>x</Sub>Mn<Sub>y</Sub>Co<Sub>1‑x‑y</Sub>O<Sub>2</Sub>电池的方法,属于资源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植物乳杆菌浸出废旧LiNi<...
张丹妮王红夏秋丽徐大可李中王福会
高电压LiNi0.5Mn1.5O4正极材料掺杂改性研究
LiNi0.5Mn1.5O4材料因具有高能量密度(650 Wh/kg)、高工作电压(4.7 V vs Li/Li+)和高比容量(147 m Ah/g)等优势,被视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该材料在高工作电压下会...
刘宝成
关键词:正极材料LINI0.5MN1.5O4掺杂电化学性能

相关作者

钟盛文
作品数:244被引量:444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MN 锂 电化学性能
董鹏
作品数:436被引量:498H指数:12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正极材料 锂 废旧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 废旧
夏书标
作品数:79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放电比容量 锂离子电池 电池电极
张英杰
作品数:531被引量:725H指数:14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正极材料 锂 电沉积 锂离子电池 SUB
郭孝东
作品数:179被引量:304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正极材料 LIFEPO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