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2篇“ HPV基因分型“的相关文章
- 1137例男性HPV基因分型感染情况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男性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感染情况。方法收集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28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的1137例男性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7例男性患者中阳性441例,阳性率为38.79%,感染率居前5位的亚型依次为HPV6(11.35%)、HPV11(7.92%)、HPV16(5.10%)、HPV52(3.52%)、HPV43(2.64%);就诊人群以20~39岁为主,感染人数也最多,各年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HPV52型阳性率高于20~29岁组(P<0.05)和30~39岁组(P<0.05)。单一感染占67.35%,多重感染占32.65%,单一感染中低危型占比最多(41.27%),多重感染中,二重感染占比最多(19.50%),高低危混合感染为各种类型感染之首(15.87%)。结论1137例样本中HPV阳性率为38.79%,感染亚型以HPV6、HPV11、HPV16、HPV52、HPV43为主,单一低危型感染较为常见,各年龄组间阳性率相近。
- 郑珊婉李雯杜洪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
- 不同HPV基因分型尖锐湿疣的中西医辨证诊疗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不同HPV基因分型尖锐湿疣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情况。方法选择皮肤科门诊初步确诊的68例尖锐湿疣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4例。针对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对照组采取局部物理治疗方式,治疗组根据中医证候的辨证关系与HPV基因分型关系,在局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中医治疗。分析中医辨证证候与HPV不同基本分型之间关系,观察患者治疗痊愈率及复发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尖锐湿疣症候肝经湿热证HPV 6分型比率最高,为80.65%;脾虚湿盛证HPV 11比率最高,为84.62%。治疗组治愈率(94.12%)高于对照组(73.53%),治疗组复发率(2.94%)低于对照组(20.5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而治疗组指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D8+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分型存在差异,根据中医证候的辨证关系与HPV基因分型关系应用个性化中医治疗,可促进患者痊愈,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 卢进冠陈少锋郑文亮陈慧兰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尖锐湿疣
- 2018-2022年郑州市81606例女性HPV基因分型感染趋势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2018-2022年郑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趋势及亚型、年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参加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HPV感染筛查的24316例适龄妇女为体检组;选取同期医院妇科就诊HPV感染筛查的57290例适龄妇女为就诊组,共81606例。采用荧光PCR技术筛查21种HPV基因亚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检组有1921例宫颈标本HPV为阳性,总感染率和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型感染率分别为:7.90%、1.60%、1.85%、4.93%,而就诊组有6411例HPV阳性标本,总感染率和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型感染率分别为:11.19%、3.00%、3.95%、7.51%。HPV感染率前6位为:HPV-16/52/58/53/39/51型,体检组中HPV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为56~<61岁(11.64%),就诊组为15~<21岁(25.17%),2018-2022年HPV女性感染率分别是:18.67%、11.02%、7.90%、9.35%、9.05%,近5年总的HPV感染率为10.21%。结论HPV感染存在年龄差异;九价HPV疫苗的扩龄非常有必要;2018-2022年HPV的感染率呈现降低趋势。
- 葛洁洁吕朋举关红亚黄永杰
-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感染率疫苗
- HPV基因分型及p16/ki-67双染色对宫颈转化区3型女性CINⅡ+的评估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和p16/ki-67双染对宫颈转化区(TZ)3型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LLETZ)治疗的TZ 3型女性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LLETZ前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宫颈管搔刮术(ECC)检查及p16/ki-67双染对CINⅡ+的诊断价值。分别计算不同诊断方式预测组织学诊断CINⅡ+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使用McNemar检验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结果纳入接受LLETZ治疗的患者共101例,其中CINⅡ+51例(50.5%)。37例HSIL患者中28例CINⅡ+(75.7%);64例LSIL患者中23例CINⅡ+(35.9%)。感染HPV 16型女性中82.1%组织病理学为CINⅡ+,但CINⅡ+患者中感染HPV 16型女性仅为45.1%。高危型HPV预测诊断CINⅡ+的阳性预测值仅为60.7%,阴性预测值为100%。p16/ki-67双染检查的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79.7%。LSIL女性中p16/ki-67双染预测CINⅡ+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危型HPV更高(76.1%vs.35.9%),而在HSIL女性中ECC双染可改善高危型HPV阳性预测值(96.5%vs.75.7%)。结论p16/ki-67双染可提高TZ 3型女性常规筛查对CIN II+预测效能,有助于更好监测TZ 3型女性宫颈情况。
- 高月月顾丽霞杨梦霞朱慧冯海娇陈书玲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P16KI-67
- 一种HPV基因分型检测阳性参考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PV基因分型检测阳性参考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HPV基因分型检测阳性参考品是通过将含有HPV全基因组序列的重组表达载体和FLP重组酶载体共转导入含单拷贝FRT位点序列的HEK293T‑FRT细...
- 孔琪张福周徐爱娟石杰松李菲董丛丛谢龙旭
- 宫颈病变患者HPV基因分型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统计125例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阳性率、HPV基因分型情况(多重感染重复计算)。比较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阳性率、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并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单独诊断、TCT联合HPV基因分型诊断子宫颈癌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结果:125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阳性率为51.20%(64/125),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基因型总数为92株,其中高危型HPV为63.04%(58/92),低危型HPV为36.96%(34/92)。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最高的前5位基因型分别为HPV16(16.30%)、HPV18(11.96%)、HPV58(8.70%)、HPV53(6.52%)、HPV51(4.35%);低危型HPV感染阳性率最高的前3位基因型分别为HPV6(8.70%)、HPV11(7.61%)、HPV40(4.35%)。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阳性率、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单独诊断子宫颈癌的准确度为78.40%(98/125),敏感度为66.67%(18/27),特异度为81.63%(80/98),阳性预测值为50.00%(18/36),阴性预测值为89.89%(80/89),Kappa值为0.431;TCT联合HPV基因分型诊断子宫颈癌的准确度为88.00%(110/125),敏感度为59.26%(16/27),特异度为95.92%(94/98),阳性预测值为80.00%(16/20),阴性预测值为89.52%(94/105),Kappa值为0.609;TCT联合HPV基因分型诊断子宫颈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TCT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PV基因分型诊断子宫颈癌的敏感度低于TCT单独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病变类型与HPV基因分型密切相关,且不同宫颈病变恶性程度患者HPV感染阳性率、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HPV基因分型用于辅助子子宫颈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 陈静金灿灿周皓鹏张茜蕙梅辉
- 关键词: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子宫颈癌
- HPV基因分型、TCT检测在宫颈癌早期中的诊断效能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分型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 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HPV基因分型、TCT以及阴道镜下活检检查。以活检检查为金标准,比较HPV基因分型、TCT检测单独以及联合诊断早期宫颈癌效能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HPV基因分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3%、94.21%、69.92%、87.93%、64.04%,TCT检测分别为53.45%、85.16%、78.81%、53.45%、85.16%,HPV基因分型+TCT检测分别为93.10%、97.70%、96.61%、93.10%、93.44%,HPV基因分型+TCT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HPV基因分型、TCT检测单独检测(P<0.05);HPV基因分型、TCT检测单独以及联合诊断早期宫颈癌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64、0.523、0.855。结论:HPV基因分型联合TCT检测可以补全两种方法单独应用的不足,还可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检出率,降低漏诊、假阳性概率,可以在早期有效筛选宫颈上皮细胞病变。
- 钟桂艳李芳王艳
- 关键词:HPV基因分型TCT检测宫颈癌早期
- HPV基因分型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效果
- 2023年
- 目的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宫颈疾病检查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宫颈疾病类型分为5组,其中宫颈癌组16例,宫颈炎组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度宫颈病变组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低度宫颈病变组12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群均接受HPV基因分型检测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较不同组别HPV分布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组别HPV16、HPV52、HPV58、HPV39、HPV35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基因分型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都在宫颈癌的检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两种方式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敏感性,可以在临床检测中加以使用。
- 侯莉莉关鑫
- 关键词:宫颈癌HPV基因分型
- 武汉地区女性人群宫颈细胞28种HPV基因分型及感染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分析武汉地区女性人群宫颈细胞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基因分型及感染特征,为本地区宫颈癌的筛查、早期预防策略及疫苗接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武汉亚心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和体检中心常规健康体检的4 160例女性人群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标本进行28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分析不同人群及年龄组女性HPV感染现状。结果 (1)4 160例女性人群、妇科门诊及健康体检人群HPV感染率为:14.69%(611/4160)、16.40%(364/2219)和12.73%(247/1941)。妇科门诊及健康体检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8,P<0.01)。(2)4 160例女性人群HPV阳性检出799例次,28种HPV基因型均检出,高危型(high-risk, HR)和低危型(low-risk, LR)HPV占比前五位基因型为:HR-HPV 52、53、16、51、39和LR-HPV 61、54、42、81、44。妇科门诊及健康体检人群HR-HPV占比前三位的基因型分别为:HPV 52、53、51和HPV 52、53、16。≤25岁组、26~35岁组、36~45岁组、46~55岁组及≥56岁组各组中占比第一的HR-HPV型别均为HPV 52。(3)女性人群HPV单一及双重感染占比分别为:78.07%(477/611)、16.20%(99/611)。妇科门诊及健康体检人群单一及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2.44%(276/2 219)、3.97%(88/2 219);10.36%(201/1 941)、2.37%(46/1 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5;χ^(2)=8.46,P<0.01)。(4)上述各年龄组HPV总体感染率分别为:17.55%、13.53%、14.24%、14.64%和23.12%,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P<0.01)。各年龄组HPV总体、单一及多重感染率呈现近似“U”形变化曲线,其中≤25岁组和≥56岁感染率高。结论 武汉地区女性人群HPV感染率较高,以单一感染为主,常见HR-HPV型别为52、53、16、51、39型,不同人群HPV感染率和基因型分布不同。HPV感染的两个高峰分别为≤25岁和≥56岁,各年龄组HPV基因型分布不同。本研究可为该地区HPV�
- 王栋颜新生张丹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感染率
- 中山地区高危型HPV基因分型特点及与阴道微生态功能、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为了解中山地区HPV基因分型感染情况及与阴道微生态功能学和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机会性宫颈筛查的女性110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山地区高危型HPV基因分型分别特点及与阴道微生态功能学、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对HPV检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功能性检查并中医体质辨识的女性,随机选出HR-HPV阳性312例,以HR-HPV阴性313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阴道阴道微生态功能学测定分析两组阴道微生态功能学的特点,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分析了解两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结果:高危型HPV总阳性率12.04%(1327/11018);30~39岁组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最高,感染率为11.23%,其次是40~49岁组,感染阳性率为11.0%;感染亚型统计分析发现单一分型中的其他12种分型感染率最高,阳性率为9.08%,其次是16型,阳性率为1.35%。HR-HPV感染组BV、乳酸杆菌、过氧化氢阳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HR-HPV感染组葡萄糖苷酶阳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优势菌为乳酸杆菌的异常、BV、过氧化氢的检出率增高、葡萄糖苷酶均不是HR-HPV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P>0.005)。HR-HPV阳性组湿热质分布最多(21.43%),其次是痰湿质(19.39%)、气虚质(18.37%)。平和质、湿热质、痰湿质为HR-HPV感染的危险体质。湿热质对HR-HPV感染的影响最大(0R=2.199)。结论:中山地区高危型HPV总阳性率12.04%,以其他12种分型感染率最高,阳性率为9.08%,以30~39岁组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最高。中山地区高危型HPV基因分型与国内及广东省不同地区在感染率、感染年龄分布、感染型别等方面均有差异性。因此在宫颈癌防治及HPV疫苗研发中,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开展工作。HR-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的BV、乳酸杆菌、过氧化氢阳性明显增高,葡萄糖苷酶阳性
- 王山云曾建峰
- 关键词:基因分型阴道微生态中医体质
相关作者
- 陆学东

- 作品数:316被引量:1,474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检出 病毒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耐药基因
- 钟政荣

- 作品数:100被引量:3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耐药性 血吸虫病 蛋白 基因型
- 郭竹英

- 作品数:74被引量:19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脂多糖 脂联素 缺血预适应 休克大鼠 高血压
- 耿朝晖

-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HPV基因分型 标本保存液 基因分型检测 尿RBP 散射免疫比浊法
- 黄烈

- 作品数:82被引量:39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
- 研究主题:耐药性分析 耐药性 耐药基因 铜绿假单胞菌 基因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