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9篇“ CT小肠造影“的相关文章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小肠造影检查诊断。分析CT小肠造影诊断结果,造影病变部位检查结果,活动期与缓解期肠壁增厚情况对比,有无木梳征情况下静脉期肠壁CT值、肠壁厚度、肠壁分层样强化、肠壁均匀强化。结果(1)经CT小肠造影诊断,76例诊断准确,诊断符合率为95.00%(76/80),病症包括:肠腔狭窄、网膜炎、腹腔脓肿、肠壁分层、肠壁厚度增加及强化、木梳征以及淋巴结肿大、瘘管等;(2)CT小肠造影病变部位主要在回肠末端、单纯回肠、结肠与回肠、空肠与回肠,位于回肠末端占61.84%;(3)活动期CD肠壁厚度显著大于缓解期CD(P<0.05);(4)有无木梳征情况下静脉期肠壁CT值、肠壁厚度、肠壁分层样强化、肠壁均匀强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肠壁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陈娟胡晓华李洪梅王志军
关键词:克罗恩病小肠造影
CT小肠造影有助于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2024年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CT小肠造影(CTE)特征及对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4年4月本院收治的CD患者82例,根据CD活动指数(CDAI)将患者分为缓解期组(n=34,CDAI<150分)、活动期组(n=48,CDAI≥150分),两组均行CTE检查,对比两组CTE影像特征,采用ROC曲线分析CTE影像特征对CD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缓解期组与活动期组患者在强化方式、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肠系膜脂肪密度增大、齿梳征和蜂窝组织炎等特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患者肠壁厚度、动脉期CT值及静脉期CT值均低于活动期组(P<0.05);ROC结果显示,肠壁厚度、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及其联合检测(并联)评估C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775、0.808、0.920(P<0.05)。结论CTE可全面清晰显示CD患者肠壁及肠外表现,且其定量参数肠壁厚度、动脉期CT值及静脉期CT值有助于评估C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曹博申汉杰
关键词:克罗恩病CT小肠造影病情严重程度
CT常规扫描与CT小肠造影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4年
目的分析CT常规扫描与CT小肠造影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赣南医学院兴国医院的35例疑似小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28层螺旋CT常规扫描与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型小肠肿瘤疾病的检出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5例疑似小肠肿瘤疾病患者中,阳性32例,阴性3例。32例阳性患者中,小肠脂肪瘤15例,小肠平滑肌瘤12例,腺瘤5例。CT小肠造影小肠肿瘤疾病的诊断准确度为94.29%、敏感度为96.88%,CT常规扫描的诊断准确度为71.43%,敏感度为75.00%,CT小肠造影高于CT常规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小肠造影小肠肿瘤疾病诊断的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96.88%,阴性预测值为66.67%,CT常规扫描特异度为50.00%,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12.50%,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型小肠肿瘤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肠肿瘤患者,与CT常规扫描相比,CT小肠造影检查准确度、敏感度更高,诊断效能显著。
罗建华朱侣明陈圣文邱秦文谢鑫杨娇君
关键词:CT小肠造影小肠肿瘤敏感度
CT小肠造影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对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行CTE检查且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74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病变性质分为恶性肿瘤组(54例)和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组(20例),对两组患者的肿瘤长径、肠腔残留率及三期CT值(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肿瘤长径、平扫CT值均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组(Z=-3.512、-3.214,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显著低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组(Z=-4.163、-3.475,P<0.05),肠腔残留率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中淋巴瘤患者的肿瘤长径和肠腔残留率显著高于腺癌患者(Z=-3.161、-4.853,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显著低于腺癌患者(Z=-2.353、-2.161,P<0.05);剔除淋巴瘤患者后,两组患者的肿瘤长径、三期CT值有显著差异(Z=-3.571~-2.611,P<0.05),肠腔残留率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E能充分显示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特征,可以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刘芳贾龙威冯卫华周晓明李志明王刚
关键词:小肠肠肿瘤胃肠道间质肿瘤
小肠间质瘤诊断中采用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的效果及评价
2024年
目的:分析口服碘伏醇腹部CT小肠造影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小肠间质瘤患者共46例,单纯腹部CT扫描的22例为对照组,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的24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病灶检出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共检出4例,病灶检出率18.19%,观察组共检出23例,病灶检查率95.83%。观察组病灶检出率更高(P<0.05)。观察组发生1例小肠穿孔,由肿瘤破溃所致,造影剂发生渗漏,因此紧急进行了急诊手术。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碘伏醇腹部CT小肠造影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诊断出小肠间质瘤,利于患者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周洁冰王倩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碘佛醇腹部CT
闭环管理联合耳穴贴压对炎症性肠病患者CT小肠造影检查预防呕吐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闭环管理联合耳穴贴压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行CT小肠造影检查中发生呕吐的预防效果,为临床进行CT小肠造影检查患者预防呕吐发生提供干预方案。方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影像科2021年10月—2022年10月CT小肠造影检查的2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111例和观察组1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闭环管理,并在预约检查时,检查前1 h、检查前30 min、检查中,给予耳穴贴压。比较两组患者呕吐发生率、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结果显示,采用闭环管理联合耳穴贴压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次性检查成功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环管理联合耳穴贴压可降低炎症性肠病患者行CT小肠造影检查呕吐发生率,可提高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和满意度,是临床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闭环管理联合耳穴贴压可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何晓华马久红曾红肖健华胡梅东马秀秀杨艺王送琴曾小红
关键词:闭环管理CT小肠造影耳穴贴压炎症性肠病呕吐
CT小肠造影联合虚拟3D打印对EG累及肠壁程度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 enterography,CTE)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初步尝试通过联合虚拟3D打印技术观察病变,分析该检查方法在判断EG肠壁受累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例诊断为EG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从肠壁累及程度、肠系膜血管、淋巴结等比较分析CT平扫和CTE检查的表现,并使用Mimics软件进行3D打印虚拟建模。结果CT平扫不能区分EG患者的肠壁累及层次。CTE检出胃肠道黏膜受累11例,胃肠道肌肉受累10例,浆膜受累7例,其中全层受累6例。3D重建和打印技术也可以更加整体的展示病变。结论与常规CT平扫相比,CTE更能准确判断EG肠壁受累程度。通过Mimics软件实现的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有利于医学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教学的应用。
周大鹏孙振博周晓明段峰高远翔段崇锋邵秋霖冯卫华赵蕊蕊胡效坤王刚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3D打印
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
2023年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出现,CT小肠造影及其临床应用逐渐普及。CT小肠造影操作便捷、无创、安全,诊断效果明显,能有效显示小肠壁及其邻近器官处的病变,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吴霜解骞申晓俊梁宗辉
关键词:小肠疾病CT小肠造影对比剂
一例CT小肠造影病人的精细护理体会
2023年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位置很深、曲折、起皱。对不明原因疾病(包括腹泻、消瘦、胃肠出血、腹痛等)的常规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不高。小肠位于胃和大肠之间,从屈氏韧带到回盲瓣,小肠长约6-7米,小肠疾病多种多样,分为先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或遗传性疾病、良性疾病、恶性疾病等,由于其解剖位置原因,肠镜不能到达,小肠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尽管引入小肠灌肠等侵入性检查。由于技术限制,小肠也被称为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盲区”,胃肠道血管造影时,小肠充盈程度也不理想。小肠病变的诊断在临床研究上一直是难点之一。近些年来,在临床检查研究发展的背景下,胃肠道造影剂得到广泛应用,CT造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多排螺旋CT(MDCT)的发展,使用中性对比剂的CT小肠造影技术正在成为小肠疾病评价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但关于精细护理文献报道较少。本文主要是对一例CT小肠造影病人的精细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李艾梅
关键词:CT小肠造影护理效果
CT小肠造影检查诊断小肠肿瘤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CT小肠造影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及本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小肠肿瘤患者67例为观察对象,患者所用检测方式包括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将内镜及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两种检查方式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小肠造影检查与传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平滑肌肉瘤、小肠癌、间质瘤、淋巴瘤、平滑肌瘤及腺瘤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小肠造影小肠肿瘤诊断中的诊断效能较高,有助于临床对小肠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杨可乐张林
关键词:小肠肿瘤CT小肠造影

相关作者

缪飞
作品数:186被引量:1,10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MRI 成像研究
赵雪松
作品数:40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CT能谱成像 克罗恩病 CT小肠造影 淋巴瘤 小肠间质瘤
许茂盛
作品数:303被引量:863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 X线计算机
高旭宁
作品数:31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结肠成像 克罗恩病 CT小肠造影 MRI
唐永华
作品数:59被引量:36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小肠 克罗恩病 小肠间质瘤 小肠肿瘤 CT小肠造影